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

北條時宗想必能夠猜到,那旅日宋商傅祥應該有宋國朝廷的背景,還有他甚至不敢揣測的是,其實那得道高僧大休又何嘗不是與大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呢。

這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日本當前除了裝孫子,確實沒有更好的策略了。那宋商傅祥好歹是沒有食言,此人走後不久,各地的港口果然不再遭到炮艦的轟擊,博多的戰事也終於平穩了很多,國內的危機至少得到了很大的緩和。

但這只是暫時的,北條時宗很很清楚,如果要真正解決與中興商社的糾紛,就必須得到商社背後那個強大宋朝的首肯。所以,他根據傅祥的建議,很快就派出了隆重的使節前往大宋入貢,以便求得大宋朝廷對博多戰事的調停。

日本的貢使以幕府重要將領,有力的御家人安達泰盛爲首,按照約定取道對馬,在宋商傅祥等人帶領下,搭乘中興商社的快船前往中興府。

日宋商路在多年經營下已經比較成熟,顛簸旬月終於到了。

大宋禮儀之邦,自有鴻臚寺管理外藩事務,在傅祥的引見下,安達泰盛一行住進了中興府以南的都亭南驛。現今的鴻臚寺本是中興社禮部的一個分司,都亭南驛則是原來的城南招待所。自朝廷移都泉州後,一切機構都在逐步正規化。

安達泰盛身負使命,很急切想要入朝覲見,以解決棘手的博多戰事。但接待的禮官總是推脫,要他耐心等待。

等了三五日,實在焦急,便又去傅祥的居處探聽消息。在這人生地不熟的中興府,也只有那宋商傅祥說得上話。

傅祥好人做到底,替他跑了門路,回頭就說穩了,吳王殿下隔日可以接見日本國貢使,並且邀請他們參加晚宴。

“怎麼,還是不能覲見皇帝陛下嗎?”急性子的安達泰盛聽說準備接見他們的是吳王殿下而不是大宋皇帝,還以爲是宋國架子大,又要多費周折呢。

“貴使太不瞭解我大宋國情了,如今我國皇帝陛下年幼,一應國事都是吳王殿下處置的。譬如貴國曆來也是關白主政,皇室主祀呢!”傅祥將吳王張鏑和皇帝的關係解釋爲日本幕府和皇室的關係,對於日本人來說,這個解釋倒也貼切。

“嗖嘎!原來如此??!真是有勞傅桑了!”

“不必客氣,吳王殿下日理萬機,明日親自召見,足以顯示對貴國的重視。”

……

張鏑早就知道日本貢使已經抵達中興府,但一方面確實公務繁忙,另一方面也是想晾一晾他們,並不急於接見。

這日是五月初一,正好從大都獲釋的前丞相文天祥南下返回朝廷,也已經抵達中興府,一日前在張鏑等人陪同下進宮拜見了皇帝與兩宮太后。張鏑準備第二天在吳王府設宴爲文天祥接風洗塵,順便也就讓日本貢使陪宴是了。

文丞相還朝,是好事還是壞事?

要從宣傳的口徑來說,當然是好事,大大的好事。這是一場又一場勝利所換來的和談,釋放文相公也是和談中最重要成果之一。

但要從政治的角度來說,文相公回來卻未必完全就是有利的,以文天祥的資歷和威信,回來以後定然要在宰執班子中佔一個位置,那麼又該如何安排?

此前張鏑對陸秀夫和蘇劉義的安置就費了好一點心思,還引起了謝枋得等人的反彈。文天祥比起陸秀夫更多了統帥之才,比起蘇劉義又更多了治政之能,陸、蘇兩人加起來也遠比不上文天祥。

張鏑畢竟名義上還是宋臣,經過一番不見血的鬥爭,好不容易纔使得朝廷中政令歸於統一。但現在局面又免不了有了一點變化,文天祥四海人望,他一回來,朝中本已銷聲匿跡的“保皇派”似乎找到了主心骨,又有擡頭的跡象。

眼下的朝廷,保持張鏑的獨裁的是最好的選擇,不應該有額外的政治力量牽制他的權力。如果拋開對宋室的愚忠,文天祥肯定也能想通這一點,但他顯然不可能放下根深蒂固的忠君愛國、忠臣不事二主的準則。哪怕張鏑在位比那個小皇帝好一百倍、一千倍也不行,只因爲他不姓趙,那就是不行。

張鏑幾乎掌握了這個國家所有的武力,本來不必顧忌任何反對的聲音,但張鏑知道,他們所反對的並不是某一個人,而只是反對一切破壞君臣尊卑制度的人和事。某種程度上,那些固執的反對者恰恰是大宋的氣節所在,或許張鏑自己也曾是其中的一員,所以他打心底裡不想與他們對立,總是儘量用溫和的方式進行化解。當然,未必所有人都能理解他這位“獨裁者”的苦心。

是時候談談了。

這是專爲文相公準備的接風宴,客人們都還沒到,張鏑先留文天祥在王府花廳敘茶。

兩個人在客氣中總有一種疏離,文天祥眼中的張鏑已不是原來的張鏑,而張鏑眼中的文天祥卻仍舊是原來的那一個,一點也沒變。

這恰恰是問題所在。

張鏑的本意是希望文天祥留在朝中輔佐自己,有這樣一個天下仰望的人物支持,對大宋的統一戰線有著莫大的好處,但那終歸是不可能的。

文天祥還是不切實際的的希望張鏑繼續做大宋的忠臣,並且永遠保扶趙家的江山。但那更不可能,即便張鏑願意,天下人願意嗎?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僞復誰知?!?

聰明人之間不需要把話說的那麼直接,心照不宣就是了。

文天祥婉拒了張鏑舉薦他再次擔任右丞相的建議,自請建督府於廣西,這與當年他以同都督的身份進入江西建牙幾乎如出一轍。

眼下朝廷在福建、江西、兩浙、廣東的統治都已迅速深入。相對而言,廣西的介入較遲,還有部分是議和後從蒙元手中“移交”過來的,尚未形成穩定的統治。文天祥的決定入廣西,正是基於要脫開張鏑的勢力打開新局面的意思。

這或許對誰都好。

談話間,陳復已經擬好了讓文天祥遙領右丞相、同都督、廣西安撫使、兼知靜江府的文書,張鏑略一過目後就送往宮城用印,第二天上朝這就將成爲皇帝的聖旨和朝廷的決定。

“稟殿下、文相公,日本使節求見!”

“外客都到了,該入席了!”

“殿下先請!”

“文相公先請,您是主賓!”

……

“朝日之國貢使安達泰盛,萬分榮幸得見吳王殿下!”

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大宋主宰吳王殿下,竟是如此的年輕英武、氣質不凡!

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
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栗坡县| 大足县| 信阳市| 呼和浩特市| 明溪县| 津南区| 台北市| 雅江县| 商丘市| 扶余县| 汝阳县| 登封市| 梅河口市| 闽侯县| 大埔县| 铜梁县| 锡林郭勒盟| 南开区| 古丈县| 虎林市| 堆龙德庆县| 怀来县| 泰和县| 宣恩县| 张家口市| 客服| 旅游| 车险| 吉水县| 竹山县| 鹤庆县| 尼勒克县| 南陵县| 赤壁市| 彭水| 大兴区| 洛川县| 邢台县| 呼和浩特市| 福建省| 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