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

皇帝的性子比較急,責令南北兩路五萬大軍必須在二十日內開到楊村驛的宋軍陣前。

這對玉圭失來說著實是個不小的難題,他的人馬都在膠東搜山檢海的清剿紅巾餘黨,哪有這麼容易一下子收的回來,仗打到一半忽然要歇,那很可能導致失敗,拉屎也不能拉到一半憋回去吧。而且從膠東收兵,到直沽還有上千里路,行軍都要花去大半的時間,這實在太急了一點。

君命難違,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玉圭失只能放棄山東的大好局勢,甩下個爛攤子,急匆匆的往回趕。

……

這大半個月裡,宋軍繼續加固防線,楊村驛外圍的深壕又增加了兩道,內圈的圍牆則增高了四尺,中間四通八達的淺壕也做了完善。幾百座炮臺上的火炮都進行了實彈測試,調整了位置角度,使得攻擊面更爲完整,炮臺上方的擋棚也基本完成,既能擋雨也能擋箭。

水師也沒閒著,把南面來的漕船、商船全都“合理徵用”,還順手把元軍幾個船廠一把火燒了。至此,周邊這幾百裡海路的制海權完完全全掌握到了中興水師之手。

從五月到六月,楊村驛易手已經一個多月了,大都的漕運也斷絕足足一個多月了。

這真是要命,每月幾十萬石的漕糧不至,大都的百萬軍民就有餓肚子的風險,城內糧價飛漲,帶動其餘各種物資都在漲價,莫說小民之家,就連蒙古的達官貴人們也已經叫苦連天了。

蒙元這個龐大的帝國就好比一個巨人,大都顯然就是這個巨人的頭腦,漕運則是貫通頭腦與軀體的大動脈,動脈梗阻,難免就讓這個巨人頭疼腦熱,而這個梗阻的位置就在楊村驛。

爲了破除這個梗阻,皇帝不惜下一劑猛藥。

五萬大軍,南北兩路。

北路先鋒是武衛軍左衛都指揮使肖乃斛,領蒙古軍三千,女真軍四千,阿海軍一千,先到楊村驛北面二十里下寨。隨後是武衛軍中衛都指揮使闊闊不花,率蒙古軍五千護衛中軍。最後是武衛軍右衛都指揮使安扎爾,率蒙古軍三千,高麗軍三千,益都路漢軍一千。

武衛軍是皇帝侍衛親軍一部,總數二萬,蒙古軍佔半數左右,其餘各兵種佔半數,主要是高麗軍與女真軍、漢軍。

或許是吃了前番戰敗的教訓,這次的武衛軍謹慎了很多,並不貿然進攻,先紮下營寨觀望,在楊村驛北面連營數裡,可稱爲驛北大營。五日後,玉圭失率兵三萬,也匆匆趕到,在楊村驛南連營數裡,稱爲驛南大營。

南北兩個大營遙遙呼應,將楊村驛的宋軍夾在中間,意圖圍困。但問題是楊村驛就在運河邊,元軍管得了地面,卻控制不了水面,中興水師從直沽到海津鎮,以至於到通州都暢行無阻。楊村驛隨時可以得到外界的軍需補充,官兵們甚至隨時能吃到運河中的新鮮魚蝦。

對此,元軍也做過堵塞運河或者在上游築壩攔截水流的努力,但宋軍的水上監視十分嚴密,放出來數十上百隻四軸車船,巡邏水兵們把車船踩的飛起,往來如風。這百里運河上發生的任何變化都瞞不過他們的眼睛,一有異常,炮艦就跟著來了,幾輪排炮打掉了元軍的脾氣,也打掉了他們背後搞小動作的信心。

於是,主要的攻守焦點仍舊回到地面上來。元軍北路前鋒肖乃斛先派兵進攻,以周邊抓來的百姓在前,兵馬在後,一邊填壕一邊前進,但宋軍的工事極爲繁複,不僅有三道二丈寬的深壕,裡面還有一里多路的縱深,遍佈著迷宮一樣的淺壕。宋軍在淺壕之間來去自如,元軍卻擠在幾條填平的狹窄通道上進展困難。宋軍很耐心的把元軍放到了足夠近的距離,然後一丈六尺高的數百座炮臺居高臨下一起發威,炮彈基本落在押陣的元軍頭上,卻很少傷及前面被元軍驅趕的百姓。

偷雞不成蝕把米,肖乃斛狼狽不堪撤出戰鬥,剛被填平的幾處壕溝轉眼又被宋軍挖開,而且挖的更深了一些。

這是一場很不愉快的試探性進攻,肖乃斛與其他元軍們有幸見識到了傳說中的宋軍火炮的厲害,至此只敢在外圍襲擾,不敢再明火執仗的正面進攻了。

連續幾日都是小打小鬧,沒有發生太大的戰事。宋軍的工事固若金湯,強攻的話,不死幾萬人不可能進的去。而元軍的營寨也扎得有些講究,既遠離運河,也遠離宋軍的火炮射程,四周佈置合理,密不透風,而且他們的騎兵衆多,宋軍想攻打也討不得好。雙方似乎陷入了短暫的僵持狀態。

這樣的僵持正是是張鏑所希望的,能把元軍拖入泥潭越多越好,越久越好,才能更多的消耗敵人的元氣。元軍主帥樞密副使孛羅當然也明白這一點,僵持的狀態對他是極爲不利的,首先是後勤供給的壓力,這五萬大軍頓兵一日就需要一日的糧草,現在漕運不通,糧草本就緊張,雖然可以靠劫掠百姓來補給,但現在打草谷也越來越困難,因爲周邊的鄉野都被這幾場戰事折騰慘了,榨不出多少油來了。最主要是皇帝那裡從三日一催,變成一日三催,不斷催問戰事進度,孛羅不好意思更不敢遷延不進,之所以停滯數日,其實是在等待一樣重要的東西。

回回炮。

在沒有火炮之前,回回炮就是本時代攻堅的王者。著名的襄陽之戰就是因它改變結局,從那以後元軍的無敵騎兵配上回回炮幾乎攻無不克,迅速把糾纏了五十年的南宋給打趴下了。

正因爲回回炮的優良表現,以至於元軍將帥都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回回炮依賴癥,一旦碰到難啃的骨頭就想到用回回炮轟。

回回炮傳自西域,玉圭失的阿速軍正是以西域人爲主,其中就有一個回回炮手千戶,內有工匠數百名。根據工匠們的指導,四五天時間,南北大營各自砍伐樹木,建造了數十架巨大的回回炮。

與火炮相比,回回炮的射程略顯不足,一般不超過半里,用輕一些的投石勉強可以達到一里。而中興社一千斤級的虎威炮就能達到四五里的射程了。至於準確度,不管哪種炮都不算理想,遠距離都得靠運氣,不過回回炮的拋物線比較明顯,或許更能調整距離和角度。

……

清晨,元軍出動了。

得到報告,張鏑爬上六丈高的瞭望臺,遠遠的看到人山人海的敵軍。南北兩個大營都出動了,無邊無際的人潮緩緩的向楊村驛移動,人潮中間有幾十座高塔一樣的東西,被大量的人馬費力的挪動著……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羣,柒柒伍柒貳壹叄陸叄,775721363,故宋帆影書友羣@正版

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祥興北伐(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
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祥興北伐(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措勤县| 防城港市| 苗栗县| 类乌齐县| 新田县| 宝坻区| 龙里县| 承德县| 凤冈县| 双江| 唐河县| 米林县| 库伦旗| 华亭县| 宜兴市| 湟中县| 交口县| 武乡县| 封丘县| 黔东| 七台河市| 宣城市| 台东县| 石楼县| 平湖市| 兰西县| 长治市| 景宁| 永年县| 长宁县| 贵阳市| 芜湖市| 巴楚县| 白水县| 苏州市| 长顺县| 松阳县| 芷江| 新乡县| 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