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

連島鹽場的鹽戶們興高采烈,他們並沒有遭受什麼損失,卻打敗了數百官軍,出人意料之餘,也深深佩服起張鏑的智謀武略。此戰過後,瞿根在張鏑的支持下成爲這支隊伍的領導者,而瞿根也投桃報李,對張鏑的建議言聽計從。

清理戰場,除抓獲幾十名俘虜,還獲得了上百領甲冑,十餘匹軍馬,數百件兵器,極大緩解了起義鹽戶們缺少兵械的困境,足以很好的武裝起兩百人以上的隊伍。

張鏑探知東海軍已經拿下,便向瞿根提出,從鹽丁中挑選二百人,武裝起來一同去東海軍會師。他倒不是看中這幾百人的兵力,而是希望能將這些人帶出去作爲火種,鍛煉出一支本鄉本土的隊伍,燎動這附近數州之地都掀起反元的浪潮,畢竟本地人的優勢是外來的昌國軍所沒有的。

結果事情一宣佈,八百丁壯人人都想從軍,爭執不下,看來這追殺敵人的感覺讓人慾罷不能啊。

張鏑不能把男丁全部抽走,不然後方的根據地就沒有人建設了,所以他聚齊衆人勸諭道:“諸位的心情張某曉得,能從軍的固然是好漢,但留下的也絕非孬種!

水有源,樹有根,人需有本,這連島便是我們的根本!

試想,若我八百弟兄全都出島,誰來保護鹽場?誰來保護家人鄉親?

我有建議,獨子的全部留守,兄弟二人的出一人,兄弟三人以上的最多出二人!

選中的,跟我走,打跑無道的狗韃子。留下的,保護我們的家鄉,保護我們的鹽場,今後自己煮的鹽就歸自己,再也不用交給韃子的官府!”

“好,不給韃子賣命,自己的鹽歸自己!”鹽丁們一片歡騰。

“那大宋官府呢?還要收鹽課嗎?”有人小心翼翼的問出了這個略顯突兀卻有十分現實的問題。

“大宋……”張鏑略一遲疑,然後堅定的說道:“今後大宋官府用鹽,也需用錢和買,絕不能白白搶奪鹽民兄弟們的血汗!不管是誰,敢來搶咱的鹽,咱就用刀槍把他們趕出去!”

“好啊!聽張官人的,咱就跟定大宋了!”鹽戶們頓時沸騰了,因爲這意味著多勞多得,自己的收穫歸自己,鹽場將真正成爲鹽戶自家的鹽場,再也不用擔心一年辛苦都被官府剝奪,甚至發生倒欠鹽課的事情。他們知道這都是張官人帶著大家打出來的,一定要幫助張官人繼續打跑狗韃子,以後就會有好日子過了。

按照張鏑的建議,安排好了從軍和留守的人員,符合條件的還是很多,最終只選擇了更精強的那些,組成了二百人的隊伍。剩下的六百多鹽丁,就留守生產,守住來之不易的鬥爭果實。瞿根的一位堂兄瞿鹹水被推選爲留守鹽丁們的領頭者,張鏑建議他仍舊採用軍事化的管理,在原來的基礎上再細分隊伍,瞿鹹水言聽計從,立馬著手實施。同時,鹽場還羣策羣力,將建起一定的防禦設施,以儘量改變被動挨打的地理條件,另外鷹集山上的仙人洞也要去修建一番,作爲應急時的退路和天然的堡壘。張鏑聽過瞿鹹水等人計劃,心中安定不少,看得出這個根據地還是很有潛力的。

連島的事情稍稍處理,張鏑便往東海軍城中趕去,瞿根帶領二百鹽丁武裝押著七八十個俘虜也隨後出發。

張鏑到時,東海軍已經拿下半日,二三營的士兵也都已經開入城中,四處守禦井井有條。張鏑直奔衙中去見胡隸,商議下一步戰事。

師徒二人所謀者大,東海軍只能算是一道開胃小菜,海州纔是正餐。

海州原名西海州,與東海軍本是並列,地位相當的。但是海州總管丁順率先降元,東海軍便是有他出面招降,使其有了一種“五十步笑百步”式的心理優越感。而後由於元廷採用的是以陸制海的策略,東海軍地位下降,西海州水漲船高,地名中也去了那個“西”字,稱爲海州,基本成了此地五六個州、縣、軍城的中心。

同樣的,相比於東海軍總管施居文的首鼠兩端,海州總管丁順則算得上鐵桿漢奸,元廷對其也算信重。此時蒙元淮東都元帥、中書左丞博羅歡正統領數萬大軍駐紮在淮河一線的淮安、東安、清河等地,海州作爲二線要地也駐有四千餘兵馬,周邊的朐山、石秋等小城以及東海軍城都作爲海州的拱衛,各駐兵三五百人不等。

胡隸與張鏑有本部三個營的兵馬兩千餘,加上二百鹽戶義勇,甚至將新投誠的東海軍那點防守力量都算上,總共也不到兩千五百人,在兵力上是有明顯劣勢的。在以少數攻多數的情況下就必須用奇,不可以兵對兵將對將的硬拼,更不論攻城了。而用來出奇制勝的那顆棋子,就是鍾藝。

這日一早,鍾藝就出城往海州去了,隨同的還有幾名假稱是東海軍卒的昌國老兵,在張鏑的計劃中,他們的作用就是引蛇出洞,將海州的大軍引出城來。鍾藝是其中的重點,他的家眷都在東海城中被“保護”起來了,料他也不敢妄自泄露了軍機。因鍾藝任職年久,往來海州也算熟悉,是最合適的送信人選。

到得海州,鍾藝在衙前遞上了東海軍的文書,並重重賄賂那通傳的門子,說有重大軍務求見總管。不過那總管丁順卻遲遲不傳見,早已過了飯點,卻不上茶,也不供飯,足足將鍾藝等人晾了大半日。直至午後,那丁總管舒舒服服睡了個午覺,神清氣爽,才似乎忽然想起有人候見。

鍾藝曉得是丁總管有意消遣,藉以壓過東海軍一頭。不過他絲毫不敢表現出一點不耐煩,見了丁順是唯唯諾諾恭順之至。

“你便是東海鍾都頭?”

“正是卑職。”

“你家總管可好?”

“謝大府掛念,我家總管安好,來時還託卑職代爲叩問大府的好!”

“嗯,信中稱近日東海有鹽民鬧事,可是真的?”

“此事確實,近有連島鹽戶聚衆反亂,聲勢頗大,我家總管彈壓不住,故而懇請上官派大兵助剿!”

丁順聽到“上官”二字,心中暗爽,因爲海州雖然有權有兵,比現在的東海軍顯得更重要,但兩城名義上還是平級,至少元廷暫時還沒有明確將東海軍劃歸海州管轄,二地名義上還都是遠在二百多裡外的淮安府治下州縣。而且東海總管施居文擅長拍馬,常常在蒙古老爺跟前與丁總管爭風吃醋。現在能讓對方這麼服軟,低聲下氣的求人,丁順當然快意無比,有些居高臨下地說道:“有施總管這樣的幹才,鍾都頭這樣的猛將,區區亂民應是手到擒來,又何須要我海州出兵,多此一舉呢?”

“大府有所不知,這些亂民已然聚衆數千,而且個個兇悍異常,卑職……卑職這頭上……就是被亂民所傷!”

“聚衆數千?爲何此時纔去圍剿,不是養癰爲患嘛,這施總管,還是治民太寬了!”

“大府明鑑,我家總管也常說,丁大府管軍治民都是常人所不及的,他只願爲大府牽馬墜鐙。若得大府出兵,那些亂民定然就是如鳥獸散的結果。”

“呵呵……我城中雖有四千多兵馬,但唐兀歹老爺有令,需謹守城池,隨時聽召南下,而且軍中糧餉並不充裕,這一出兵……”

丁順口中的唐兀歹乃是海州的達魯花赤,兵權印信都掌握在他手中,只因作爲蒙古人不曉民事,政務方面還要漢人總管來做。而總管丁順對唐兀歹恭順無比,雖爲平級的官兒,每次求見都要跪拜,平日更是服侍的無微不至,故而唐兀歹對丁順也還是比較滿意的。

“大府放心,我家總管早已備好了犒軍糧餉,只待大府領軍對那些亂民雷霆一擊,想來剿賊有功,唐兀歹老爺定然也是讚許的!東海軍官民上下幾萬人,就盼著大府拯救,萬望大府垂憐!”

丁順自顧自思索,對於鍾藝的苦苦哀求,似乎不爲所動,因爲他現在還沒盤算好,去東海助剿自己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

這時鐘藝又道:“可恨那些亂民,將我東海鹽司今年的鹽課全都劫下了,足足幾百船精鹽,這可是張中書急著要的,若不能拿回來可怎麼好!”

丁順眼角一擡,頓時來了興趣,他素來知道那東海總管施居文大肆搜刮用來討好上官,甚至攀上了專管後勤的行省中書右丞張惠的門路,還以此爲依仗處處和自己爭寵。雖然自己與蒙古老爺關係不錯,手上還有兵馬,顯然更得重用些,但那施居文不識好歹,總要想方設法弄點花樣。現在姓施的把鹽課都丟了,可以由自己奪回來,正好讓蒙古老爺們瞧瞧,誰纔是真正能辦事的人。何況幾百船鹽可不是個小數目,從中可以獲取多少好處呢?而且趁此機會順便可以把施居文那小人得志的貨色弄下來,他犯了那麼大的事兒,張惠區區一個漢臣諒也保他不住。

丁順雖然自己也是個漢人,但服侍高貴的蒙古老爺多了以後,自然而然覺得自己沾染了一點貴氣,有意無意露出“這些卑賤的漢人”之類的想法。他腦中一陣快速的盤算,臉上卻不動聲色,對鍾藝道:“東海西海本爲一家,既然東海亂民鬧事,本官也不會坐視不理,這便懇請唐兀歹老爺出兵東海助剿!”鍾藝被丁順帶著去求見唐兀歹,稟報了東海亂民鬧事的情況,並代請出兵助剿。

“這好辦,我便籤八百漢軍去東海平了這些亂民!”唐兀歹比較乾脆,對丁順的提議言聽計從。

“這……唐……唐老爺容稟,不是卑職怯懦,只是那亂民勢大,恐八百人……不夠!”鍾藝小心翼翼地對唐兀歹稟道。

“嗬!幾個亂民把你嚇成這樣!”

“不是……這些亂民,恐……恐有宋人暗中相助!”鍾藝放低聲音,手指一下南邊,神秘地對唐兀歹、丁順說道。

這倒有點意思了,唐兀歹斜睨了鍾藝一眼,而丁順的嘴角則露出了一點笑容。若真是宋人奸細煽動東海亂民鬧事,接著海州出兵將之剿滅。那麼自己的功勞又大了一分,而那施居文的罪過自然也大了一分。他忍住得意之色,對唐兀歹耳語一陣。唐兀歹點點頭,也露出點笑容道:“也罷,助人助到底,我即刻移文,出三千兵去助剿!”

“唐老爺、丁總管的恩德,我東海人沒齒不忘!”鍾藝重重行了一禮道,臉上卻悄悄露出如釋重負的神情。出城前,胡隸給他的指令是,不論想什麼法子,只要將海州城內的兵馬主力引出來就是一功,這個目標總算是達成了。

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二百四十六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八)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
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二百四十六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八)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仁寿县| 台山市| 余姚市| 松阳县| 民丰县| 和政县| 宁明县| 烟台市| 清苑县| 堆龙德庆县| 安西县| 漳州市| 特克斯县| 玉溪市| 光泽县| 盐池县| 石城县| 万州区| 宁强县| 柳河县| 永州市| 化隆| 嘉兴市| 潮州市| 平顺县| 宾阳县| 达州市| 盈江县| 葵青区| 米林县| 黔江区| 原阳县| 海丰县| 平顶山市| 桂林市| 西乌珠穆沁旗| 电白县| 大丰市| 天镇县| 温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