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

慌亂後的朝廷終於做出了反應,一面急遣使節往元軍中議和,另一面又派人四出招各地將兵勤王。可見欲戰不戰、欲和難和,只因朝中主戰派與主和派仍舊爭論不休,未有定策,所以處置顛三倒四,自相矛盾,實已亂了方寸。

張鏑與康棣一早租了驛馬,往碼頭而行,見城門口貼了一張大告示,有識字的老儒在那念給周遭人聽:惟我皇宋,弈葉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降及有年,遭家不幸……或率兵而至,則論其衆寡而照數授職;或潔身而來,則就其職掌而量材超擢……

張、康在馬上視野寬闊,看清了是一張勤王告示,號召天下才智之人,無論貴賤,爲國效命。

張鏑躍下馬匹,擠入人羣最前,雙手輕輕一揭,那磚牆斑駁,貼的不牢,整個告示竟這麼揭在手上了。摺疊兩下,在圍觀衆人目瞪口呆之時,已將榜文收入懷中。仍舊上馬,也不管旁人議論紛紛,一夾馬腹,小跑著出城去了。

康棣也有些不解,問道:“礪鋒爲何當衆揭榜,若非城門卒看守不謹,你我恐要被攔住盤問,豈不橫生枝節?”

“哈哈哈...他來盤問倒好,我便說,我等東去,就要提千軍來解君父之困!許他張榜招賢,便不許我揭榜應召嗎?”

康棣若有所悟,點頭應是。二人邊走邊談,出城半個時辰已到碼頭,就近到驛站還了馬匹,又租下客船東去。

三五日無事,看著地近鄞縣,問船伕,說已到了城西二十里黃林鎮附近。

張鏑忽想起什麼,即令船隻靠岸。這裡卻有一個緣故,看官已知去年張鏑到慶元府時曾結交了本地名士袁鏞,往他的書院拜訪過一次,還在四明書院中縱談“天下”與“國家”,發表了一番宏論。那四明書院就是在這黃林鎮,袁鏞尋常都是住在書院中授徒講學,張鏑有意再去造訪一番。

這次造訪也並不是爲了敘敘舊情那麼簡單,而是另含了幾分深意。

常言道“智者順勢而謀,愚者逆理而動”,真正的英雄,不僅懂得順勢,更懂得造勢。

張鏑欲成大事,也需先造勢,他不能僅帶著昌國數百兵就一頭往北去勤王,孤注一擲。那樣做的結果或者是被當做炮灰犧牲,或者是被明裡整編,暗裡奪了兵權。論權力鬥爭,他還真未必是臨安那幫老滑頭的對手。

若不想受制於人,就必須造出足夠的聲勢,並且引領這這股聲勢朝著自己設定好的方向去。

而袁鏞正是這個可以用來造勢之人,他在慶元一地極有聲望,與知府趙孟傳關係密邇,學生之中人才亦多。若說動了他做出號召,大造輿論,陳請知府募集豪傑義勇,則慶元府上下勤王大勢可成,再以昌國兵爲骨幹,義勇爲輔助,揮師北上,不難做出一番事業。

計定之後,張鏑喚康棣一同下船,與他說道:“此地有一大賢袁先生,就住此鎮之南四明書院,你我二人不如同去訪他!”

康棣自然樂意:“與賢士大夫爲友,我之幸也!”

此時天已黃昏,二人就著明月徐行,五六里路,很快就到。

穿過竹林、走過小橋,來到書院跟前,將門房叫醒。那看門老者眼力不錯,竟還認得張鏑,邊引路邊說道:“先生應當還未睡下,二位客人可去後院訪他!”

到了院中,果見書房內還亮著燈燭,一人伏案讀書,窗戶上映出了他的身影。

張鏑輕叩門扉:“袁先生,張鏑冒昧,夤夜來訪!”

袁鏞批衣起身,打開門,見張鏑與一士子候在外邊。大爲喜悅,忙引進室內,喊人燒水泡茶。

張鏑爲袁、康互做介紹,三人見禮畢,便在書房中分賓主坐下。

許久不見,自然談了些各人近況,張鏑又將下南洋之時略略講了一遍,接著又講到蒙召進京,特科考試頒賜進士的事情。

袁鏞沒想到僅僅半年不見,這位年輕人不僅做了那麼多驚心動魄的事情,而且已然成了新科進士。回想當時初見時,是在慶元府衙,這年輕人還只是個尋常士子,面對三位上官應答得體、侃侃而談,當時就覺得此人不一般,前途無量。後來這位年輕人又到他的書院,發表了一番宏論,令慶元士子爭相傳揚,那時他便又知道這位年輕人不僅有才華,更有大志,堅定了自己與之結交之心。故而他不惜折節下訪,以平輩之禮敬之,原因無他,純粹是對少年俊傑的喜愛之情。

時隔半年,這一回,袁鏞再次刮目相看了,聽罷張鏑波瀾不驚的講完一段段堪稱傳奇的經歷,慨嘆之餘,覺得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他在心中默默想道:或許國事還有可爲吧,只要朝廷重用這樣年少有爲銳意進取的的年輕人,那麼大宋中興應當還有一分希望吧。

討論之間,自然要說到當前的局勢。袁鏞在書院之中,還不知道焦山大敗的消息,甫一聞之、大驚失色。痛心疾首道:“國如累卵,微賤之軀卻無一用,恨無尺地寸兵,可以資以殺敵!”

張鏑早已料到袁鏞的反應,開解道:“先生不必妄自菲薄,我等皆知先生乃慶元士林之望,若得先生一言倡議,可勝數千精兵!”說著取出一物,在書房桌案上展開,正是臨安揭下的榜文。

張鏑指著榜文中幾行字——“或率兵而至,則論其衆寡而照數授職;或潔身而來,則就其職掌而量材超擢。”轉向袁鏞說道:“朝廷求賢,但有一兵一卒可以抗敵者,有一言一策可以保國者,皆可應召。先生浙東人望,桃李半錢塘,何不登高一呼,令才智之士盡來匯聚,忠勇之徒共襄義舉?”

袁鏞擊掌道:“善!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我慶元文物之邦,天子潛邸,豈無二三忠義之人?某雖不才,願以三寸之舌,爲君說客!”

張鏑大喜:“有先生此言,大事必成,鏑可安枕矣!”

袁鏞一片忠君愛國之心,臉色也因一腔熱血而激動的通紅。他常覺得自己茍活了四十餘年,常遺憾於自己在這多事之秋,卻只能困守一隅之地,報國無門。只覺得若有機會能一展報復,青史揚名,轟轟烈烈一場,縱然死了也比徒然的活著要強。現在,機會就在眼前了!

三人抵足而談,竟至夜深,漏下三鼓、燈燭再添,而渾不自覺。張鏑又向袁鏞建言,倡議勤王需有兩方面重點,一方面是聚起一幫熱血青年,另一方面爭取慶元府官方支持也很重要,畢竟如能由知府趙孟傳豎起大旗更有大義名分,也可調動更多資源。袁鏞聽後,對此所見略同。

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
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县| 伊金霍洛旗| 浏阳市| 阿坝| 新平| 海宁市| 齐河县| 清水河县| 上栗县| 台安县| 吉林省| 南木林县| 盐源县| 衢州市| 沿河| 黄冈市| 贵溪市| 彭山县| 西宁市| 乌审旗| 会宁县| 东乌| 沙雅县| 白城市| 卢龙县| 桂阳县| 康马县| 邹城市| 碌曲县| 河北区| 农安县| 浮山县| 梁山县| 红河县| 乌拉特中旗| 连南| 儋州市| 旺苍县| 红原县| 宾川县| 南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