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

七個知縣倒有三個姓趙,趙宋王朝真不愧是個家族企業。

知縣們都是被張鏑下文“請”來的,因爲最近自己要實施的各項政令都不太順暢,事務官們拿著州衙的公文到了縣裡也得不到重視,主要是在五大家族的梗阻下,知縣們沒動力也沒能力來支持上級的政令,而且大宋朝地方實權都歸中央,上級官府也沒資格對下級官府的具體施政指手畫腳。張鏑這次就要讓各位知縣們明白,在泉州,要學會聽領導的話,聽話是不會吃虧的。

看過七份拜帖,張鏑便令門房先請各位知縣進來,二堂會客。邵靳則行禮退下,按照指示自去安排各項事宜。

“下官拜見張府君!”張鏑一到二堂,七個人便齊刷刷的起身施禮,如有排練過一般。

“諸位遠來辛苦,請坐,看茶!”張鏑落落大方,有禮有節,天然上位者的氣質,幾位知縣沒想到這位傳言中的上司竟然如此年輕,都暗暗吃驚。

收到知州衙門來的公文已經好多天,各知縣才相約同來拜見上官,因爲最近局勢變化太快,讓他們也沒法明確自己的立場。短短幾個月,宋元兩軍在浙閩之間拉鋸不停,泉州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剛聽說行朝要駐蹕泉州,轉眼泉州又背叛了朝廷,正考慮著是戰是守還是降,結果泉州又被光復了。城頭旗號變來變去,讓下面的人也很難爲,站隊不好站啊!

多方探聽,確定泉州已被大宋的軍隊拿穩了,七位知縣才忐忑的前來拜會。他們此來,一是爲了探探風向,估測著泉州城還會不會換旗號;二是想向上司打個秋風,這年頭兵荒馬亂,各縣日子都不好過,聽說泉州開了富窯,扳倒了蒲壽庚,把新來的知州吃的盆滿鉢滿,心想能落下點湯湯水水也夠他們喝個飽的了。

“北虜猖獗,肆虐天下,我八閩福地也遭其荼毒,諸位賢令尹能謹守本境,堅持操守,忠誠可嘉!”張鏑落座,先拋出一堆高帽子,給各位知縣一起戴上。

所謂堅持操守、忠誠可嘉,真是說的某些人慚愧,人家不投降可不是骨頭硬,只是時局變得太快,沒來得及表現而已。

晉江知縣趙瑤心裡忐忑,說到堅持操守,他還真沒堅持住,因爲晉江是泉州首縣,附郭於州城。他這個知縣的權力很受制約,只能跟著知州亦步亦趨,全無自主性。當初田子真與蒲壽庚沆瀣一氣的時候,趙瑤爲保小命,不敢用胳膊去擰大腿。後來田子真又投向張鏑,他也就一道改弦更張,兜轉回了大宋的旗下。這是一段黑歷史,最好沒人提起,就當沒發生過,趙瑤也是儘量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就當這城裡沒他這麼一個官兒。現在這位年輕的上司非但沒指出他曾經投降的過錯,反而一併表揚了他“堅持操守”,真是不好意思呢。

惠安知縣趙仲臣也把頭低了下來,一張老臉也不知道紅沒紅,他的轄區靠近興化,當初聽聞元軍大舉南下,他可是提前寫好了降表的,只不過元軍敗的太快,還沒機會送出。被張鏑一誇,哪怕臉皮厚也不免覺得有點尷尬,爲緩解尷尬,他便接上話頭,拋回一頂高帽道:“府君英明神武,連克醜胡,實乃大宋之幸,泉州萬民之福啊!”

“實乃泉州萬民之福!”其餘幾個知縣各懷心思,也連聲附和,拍馬屁嘛,要拍一起拍咯!

張鏑是務實的人,真不大適應這樣吹吹拍拍的氛圍,笑著擺手道:“諸位過譽了,盡忠王事,乃臣子本分!而今北虜盤踞閩北,旦夕可至,我泉州上下需同心合力,撫民生、修守戰。本州正欲求問諸位賢令尹,或有治民強軍的建言,還請不吝賜教,若有需要本州的地方,也請說來。”

張鏑要拿穩泉州,取得這些親民官的支持也是必要的,爲此讓出點好處也無不可。無利不起早,誰會白白聽你的話呢,他也知道各縣的形勢困難,如果提出了要求,不說有求必應,也會盡量滿足,先給點甜頭,再讓你做事,那麼萬一做不好了也有理由追究責任。

“稟府君,日前北虜過境,四下打草谷,下官縣內破家三千餘戶,上萬百姓流離失所,但常平倉已空,無力賑濟……”既然說到了正題,那就趕緊提要求吧,南安知縣康淵搶先開始訴苦。

“我縣爲防北虜,募鄉丁義勇五百人,至今無錢發餉,士卒離心,眼看就要散去……”這是德化知縣吳一鳴也來哭窮。

“近來盜匪四出,縣民多被殘害,鄉兵弓手無力進剿,懇請府君帶兵……”這是安溪知縣趙必練來求兵馬的。

“府君,我縣亟需……”“我縣祈盼……”

口子一開,七個縣爭先恐後,或要錢、或要糧、或要物、或要兵,或者什麼都要。

看來,都沒把自己當外人,有好處就使勁的要。攤上這樣的下屬可真是無奈,但誰讓張鏑財大氣粗呢!

自從宋室傾危,朝廷自顧不暇,地方上多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上頭沒人管,下面百姓也變得不聽話,連稅都未必收的上來。日子一難過,有的掛印逃跑,有的骨頭軟就投降了,剩下的也是苦苦支撐,像泉州這樣七個縣的主官都還全乎的情況已屬難得了。

對張鏑而言,這七個知縣屬於雞肋,沒法要求他們像中興社那麼忠於自己,卻也沒理由直接撤了換成自己人。說他們沒用吧,倒也有點用,雖說都被五大家族壓的喘不過氣來,但在縣境內到底還有點威權,若能取得他們的支持,政令推行起來也會便利很多。

基於收買人心和統一戰線的考慮,張鏑頗爲大方的給七個縣每縣撥款二十萬貫,用於近年積欠的各項開支。再給每縣調撥正軍士兵三百名,協助城防,做好鄉兵、弓手的訓練。至於糧草,其實泉州城裡也不充裕,只能先讓各縣自行籌措。

每縣二十萬有點平均主義,但至少不用嫌多嫌少。這錢也不是隨便花的,拿錢就得辦事。交代給各縣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清查全縣戶口、田地,現有的清冊最近的還是淳佑年間編的,時間都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人都換過一茬了,還用老冊子去編牌甲、行三級兵制,肯定是要抓瞎的。

至於每縣三百個兵,那是友情贊助,不管需不需要都得收下。三百人雖然不多,算起來也就不到半個營,但作爲張鏑部下的精銳正兵,普通的鄉丁民團就算來三千人也不是他們的對手。在七個縣裡都安插上自己的兵馬,就可以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相當於各縣兵權全都被一起收了上來。知縣們只需要老老實實管好民政,招兵訓練和打仗的事情就都交給上頭統一指揮吧。

大宋鑑於五代藩鎮之弊,奉行強幹弱枝的策略,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日益困弱。虜騎所過,莫不潰散。

就因爲朝廷對地方防範太嚴,像防賊一樣防著下面的官員,使勁削弱地方官員的權力,地方官員都需要由中央派遣代理,就連“縣令”也都改成了“知縣”,表面上一字之差,內在卻又本質區別,“縣令”是地方全權首腦,而“知縣”卻是朝廷委派到地方的官員,往深了說,這是中央集權程度上的變化。

原本泉州七個知縣就是一盤散沙,沒權、沒錢、沒兵,互不統屬,上級也沒法指揮下級,怎麼抵禦北虜?張鏑入主泉州,首先就將錢糧兵馬一把抓了,控制了他們的飯碗,明確了上下統屬關係,整合所有力量,讓各屬縣服服帖帖,這纔算真正的一州之主。

同樣的,對於七個知縣而言,張鏑的到來也是件好事,終於有了主心骨,不必像過去那樣擔心獨木難支,惶惶不可終日。上頭給錢給兵,把責任都擔下了,當然把權力和風險也分走了,安安穩穩做自己太平官多好。

朝廷的泉州,終究是要變作張鏑的泉州的。

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九十五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三百章 楊村驛絞肉機(三)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
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九十五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三百章 楊村驛絞肉機(三)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上饶县| 桃源县| 朝阳区| 安塞县| 京山县| 德惠市| 达日县| 铁岭市| 威信县| 集安市| 来凤县| 旬阳县| 乌兰县| 宁蒗| 文成县| 北流市| 西藏| 栖霞市| 陆河县| 祥云县| 泸西县| 竹北市| 图们市| 阿鲁科尔沁旗| 崇文区| 隆化县| 鄢陵县| 芜湖市| 石首市| 文登市| 清流县| 灌南县| 海兴县| 信宜市| 无锡市| 大洼县| 昭通市| 神池县| 富川| 苍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