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將目光從呂宋向北移數百里,流求島上。

自新寨僅僅從外觀上看已有了很大的的變化,寨子四角的箭樓用木石做了加固,簡陋的木柵欄變成了夯土寨牆,牆外栽種的刺竹也越發茂盛了。

幾個月來,自新寨沒再遭到過外部攻擊,但似乎防守還是一絲不茍的,寨兵看起來也基本精神飽滿,可見劉石堅的管理才能很不錯,即便沒像呂宋的陳三甸那麼橫衝直撞的善於開拓,但守成經營之纔可圈可點。

寨子外一整片良田,都種上了稻子,小水渠四通八達,田埂阡陌連通,一看就管理的很精細,稻穗低沉,應該很快就可以豐收了。這是在原先土地基礎上,又向凱達格蘭人買下的,數千畝肥沃的河灘地,只用了幾件不起眼的宋貨,現在都被自新寨精耕細作,用的是本地番民特有的稻種,米粒細長、味道香甜,番民都用以爲接待貴客的美食。由於採用中原地區先進的農業技術,栽培得宜,這番稻的產量看起來比本地人高得多,畝產可達三石,三千餘畝水稻可得糧近萬石,加上澎湖開墾出的旱地五六千畝,雖只能種旱作,產量稍低,預計也能有近萬石產出,兩地相加,一年至少可供應兩千人一年之糧,這便是地廣人稀的好處。

數裡外的淡水河港,以貨棧爲中心建起了南北走向的兩排矮房,因爲集中來此交易的番民越來越多,不少人隨意搭起小草屋、小竹棚,雜亂不堪,劉石堅看不下去,稍稍做了規劃,仿造中原的街市,建起幾十間店面來,原本在這附近做小買賣的番人小販都被遷進了店面,從行商改爲坐賈。而且並不向駐店的番人收取租稅,以至於總有人搶著要進駐,因此這條百餘步長的小小“商業街”還在以目力可及的速度向兩邊擴展。所售的貨物也越來越多樣,從最開始以“硬通貨”的中間交易爲主,變成了現在食物、陶器、工具、武器、飾品等等樣樣齊全,而“硬通貨”的流通與換算已經約定俗成,番人已經很適應這樣的交易方式。交易所得的“硬通貨”不管有多少都可以去宋人貨棧換成搶手的宋貨,乃至精明點的番人已經發現轉手出售宋貨也是有利可圖的。遠近百里的土著們都經常會遠遠的趕來買賣。

ωωω?т tκa n?℃O

如今自新寨對於流求島的探索正在不斷的深入,東至葛瑪蘭、西至賽夏、南至泰雅,與各族幾十個部落進行了接觸,接觸的方式多以僱傭當地土著或者北來漢人做貨郎攜帶各種貨物走村過寨吆喝販售的方式。他們裝貨都有一個統一的特製大木箱,這箱子分成好幾層,每層又分成不少格子,可以放置各種小工具、小玩意、小零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每個貨郎都是一個移動的百貨店。最初某些山中部落警惕性很高,對外人懷有敵意,甚至也發生過貨郎失蹤或被傷害的情況。但是隻要一個貨郎與某個部落有過一兩次的交易,這個部落一般就不會再拒絕這個人再次進入,土人們有一種淳樸的信任熟人的心理,當這種信任感建立以後,哪怕其他人的條件更優惠,貨物似乎更精美,他們也只願意等那個熟人來。所以每個貨郎都有相對固定的路線和貿易範圍,那些被他們混熟了的土人村寨,往往在貨郎可能要經過的大致時間裡翹首以待,如果遲了幾天就生怕他不來。因爲貨郎們賣的宋貨著實好用,幾乎已成了必需品,如針線、剪刀、木梳乃至明亮的小銅鏡,番女的小飾品,小孩的零嘴,哪一樣都是封閉的山中小部落很難見到的東西。熟悉以後土著對貨郎就很熱情,往往奉爲貴客。這個時候自新寨就派出精明能幹識字的漢人跟著貨郎們結伴到相熟部落去,將道路、地形、人丁、物產等詳情都記錄下來。同時,通過貨郎之口將自新寨的情況做些宣傳,邀請土人們去淡水河口做買賣。漸漸的,自新寨的影響最遠甚至傳播到了二三百里以外的山區。

半年來,劉石堅的貿易和補給船已經往來流求多次,隨著貿易的擴大,原本保持一月一次的頻率似乎有些不夠,兩隻船跑三地有些捉襟見肘了。三地之間行船頗不容易,泉州到澎湖雖然不遠,澎湖離流求海岸更是近在咫尺,但其間季風猛烈,洋流雜亂,海底地形複雜,若不是有堅固的大船和經驗豐富的水手,真不敢在這條航路上行駛,劉石堅的兩隻貨船也遇險過幾次,好在走過幾趟以後,海況逐漸熟悉,逐漸摸清了航線上水文特點,有了相對安全的習慣線路。

貿易穩固以後,泉州的貨棧規模擴大了不少,與幾個常年做皮貨生意大客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同時,貨棧臨近的幾間鋪面也被盤了下來,除了儲存大宗皮貨,也開了兩間鋪面對外經營番物,可批發也可零售,生意倒還不錯。店中現有五六個店員夥計,一個坐堂的掌櫃,還有一名賬房。劉石堅的船隊裡也有一名賬房,進出貨都有單獨的賬本記錄,每月與店中兩相覈對,倒也不用擔心欺瞞。

對於劉石堅這個大總管而言,現在各項事務都在穩步發展,但許久以來有一個難題一直沒法解決,那就是流求的水土氣候與中原差異很大,自新寨總是接連不斷的有人生病,或因水土不服,或因染上瘴氣,救治不及的已經病死了好幾個。對於生病的人,現在只能通過補給船運回泉州求醫救治,可惜來往不便,很容易耽誤病情。假如遇見疫病傳染的話,真是不堪設想。所以幾個月來劉石堅都在尋訪醫藥之人,可惜各地醫士聽說要去海外夷人所居的荒島,往往想也不想就拒絕了,偶有被人招來似乎願意前往的遊方郎中又多是滿口胡言的江湖騙子,所以尋訪了幾個月還是未能如願。

好在正當他發愁之時,張鏑的船隊回來了,還帶來了千金難求的良醫聖手--杜神仙的嫡傳弟子蘭生。正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八)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
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八)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大港区| 集贤县| 陆丰市| 历史| 宁乡县| 奉贤区| 宿迁市| 武定县| 西乌珠穆沁旗| 明光市| 青龙| 荔浦县| 晋中市| 璧山县| 嘉祥县| 曲松县| 勃利县| 南陵县| 唐河县| 江陵县| 交口县| 黄骅市| 衡水市| 克什克腾旗| 和田市| 昭觉县| 英山县| 维西| 江达县| 苏尼特右旗| 临沧市| 公主岭市| 北京市| 桐城市| 历史| 保德县| 威海市| 蒙阴县| 古蔺县| 石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