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

如今在殘宋的手裡,實際可掌握的土地也就一個福建路加浙東路的一部分,都屬於東南丘陵地帶,這一片區域的西邊有武夷山脈,是福建和江西河流的總分水嶺。浙東路的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則有仙霞嶺,向北蔓延成會稽山和四明山。從福建的建寧府向北越過仙霞嶺至浙東,有仙霞關的險隘,向西越過武夷山至江西,又有杉關的險隘。有人說:仙霞關的途徑迂迴而險峻,比較難以攻佔,杉關的道路則正道而顯露,攻佔更易。福建有仙霞關、杉關,正如關中有潼關、蒲津,四川有劍閣、瞿塘一樣,一旦失守,福建便保不住了。

福建位於偏僻海邊的一個角落,地形狹窄,用它去爭奪天下,軍隊和糧食都不足以供應。要固守這個角落,則它的山脈和河川的險阻也不足以憑藉。它距離中國曆代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人口稠密的心臟部份太過遙遠,而且又有武夷山、仙霞嶺等的阻隔,交通非常不便。所以它在中國的政治動盪中從未曾發生過決定性的作用。它既非理想的退守地帶,也不是長期可以割據的區域,它唯一能利用的奇道便是大海,但是在歷史上還沒有人成功的運用過。

爲打破這樣的地理侷限,福安府的小朝廷於景炎元年的六七月之間,發起了第一次虛張聲勢的反攻行動,短期內似乎收復了大片的失土,但基本沒有對元軍的有生力量造成多少實質性的損失,而宋軍卻已經後繼乏力。於是,攻守之勢很快就倒轉了過來。

元軍反攻初始便勢如破竹。在蘭溪,由於義兵自亂,主將劉十九授首,從建德府出來的元軍偏師不費一兵一卒便輕而易舉的拿下了蘭溪縣。而後唆都與高興分兵,一個南取衢州,一個東擊婺州,各地駐守的宋軍毫無招架之力。從建德府開始,兩浙的北部、西部、中部徽、衢、婺等州依次淪陷。

與此同時,元廷從各地調集的兵馬基本就位。在充分認清宋軍脆弱本質的情況下,坐鎮臨安的董文炳大膽採取了分進合擊之策,發起六路大軍,從浙北、江西、湖廣、及東部沿海幾個方向張開大網,決定一鼓作氣將福安府的殘宋勢力徹底絞殺。

與福安府不自量力的四面出擊不同,元廷的六路大軍皆是實力強勁。

哪六路大軍?

第一路,由臨安行省左丞董文炳(伯顏北上後,於是年六月九日設立臨安行省,由原參政董文炳任行省左丞,總領其事),親自統帥從陸上攻擊浙東、福建各沿海州縣。

第二路,由臨安行省參政阿剌罕率領沿海招討使王世強、蒙古漢軍萬戶恩裡哥所部舟師,從海上攻擊浙東、福建沿海州縣。

第三路,由招討使唆都,率領所部軍隊,從婺州乘勝向處州進攻。

第四路,由四萬戶總管奧魯赤和招討使也的迷失率領所屬軍隊,從江西向福建進攻,計劃與浙東路南下的元軍在福安府會師。

第五路,由江西都元帥兼參政塔出,右副都元帥兼參政呂師夔和左副都元帥張榮寶統領所部軍隊,從江西向廣東進攻。

第六路,由駐潭州的湖廣行省參政阿里海牙,統率所部軍隊,從湖南向廣西方向進攻。

當元軍六路大軍以雷霆之勢向福安府大舉壓來之時,殘宋小朝廷又在幹什麼呢?還能如何,一如既往的爭權奪利而已。

先是文天祥被陳宜中、張世傑排擠,辭任右丞相和同知樞密的官職,只保留一個同都督的虛名,被打發到南劍州建節,自己招兵、自己籌糧,一力抗元。

接著是國舅楊亮節,憑著護送兩宮和扶立新君的功勞而居中用事,只因幾句中肯的勸諫之語,就將將宗室股肱,忠孝兩全的秀王趙與檡排擠出京,貶往瑞安府鎮守。趙與檡乃是趙家人當中能力較爲突出之人,又是當朝近枝,早在江心嶼建立天下兵馬都元帥府時就帶兵來從,威望甚高,卻也免不了被人擠出中樞。至此,小朝廷的權力更加被陳、張、楊三人牢牢的把持。

此三人結黨營私,全憑個人好惡,以私念廢公,往往幸近者得美官,忠直而有才能者都不得進用。

面對元軍六路大軍,陳宜中、張世傑等人當然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惟有打算再次南竄而已。期間,張世傑也曾做過一點努力,譴水師從海路北上,兩次試圖攻打定海,但底氣不足,爲保存實力也未真的壓上太多兵馬。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兩次都無功而返,迅速就被元軍沿海招討使王世強擊敗。

當時,原被張鏑派出攻打浙東的中興水師還停留昌國,陳閔沒錯過朝廷水師北進的好機會。以大宋忠勝軍的名義,全師出動去配合進攻定海,不料熱臉貼了冷屁股,當陳閔率部賣力的助攻之時,朝廷的水師卻毫無戰心,足足有上千艘戰船的大軍,在進攻定海港口時才損失三四條船就匆匆鳴金收兵了,因爲張世傑給他的部下將領有令,以保全實力爲先,不準硬拼。

而且張部水師見陳閔的炮船犀利,竟起了吞併之心,以樞密副使、大都督張世傑的官位相壓,欲威逼利誘陳閔南下福安府受其節制。東海龍王陳閔當然不可能被這樣輕易脅迫,憑中興水師的實力也不用怕張世傑的艦隊,不過張鏑對陳閔事先有過交代,要配合大宋朝廷反攻兩浙,輕易不能撕破臉。

陳閔不想與宋軍糾纏,又眼見得進取無望,在昌國待的無趣,便率水師回了雞籠港,如實向張鏑稟報。

張鏑這一次會同宋軍收復兩浙的計劃已經宣告失敗,這次行動的時機上或許沒有太大問題,藉著元軍主力北上的機會確實可以從中取事,但採取的行動方式其實是行不通的,主要是對宋軍的反攻寄以了太大的希望。一方面爲配合宋軍而過早的暴露了婺州的地下力量,另一方面又樂觀的估計了張世傑的決心和實力。

陳閔回來後,張鏑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他尚未收到婺州方面的消息。還給劉十九去信,改令其設法轉入地下,保存有生力量,蟄伏等待時機,但他的信再也得不到回覆了。

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
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源市| 瑞金市| 花莲市| 广饶县| 崇州市| 灵川县| 中牟县| 宜州市| 凌源市| 塘沽区| 北票市| 藁城市| 叶城县| 剑河县| 洞口县| 晋州市| 白水县| 灵丘县| 阿拉善盟| 柏乡县| 北宁市| 奈曼旗| 天柱县| 锡林浩特市| 综艺| 巧家县| 资阳市| 枣阳市| 井陉县| 马公市| 梁河县| 井陉县| 固原市| 石柱| 逊克县| 墨脱县| 赤水市| 闸北区| 西安市| 乌拉特前旗|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