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

一個是當前的戰爭形勢,這當然是中心議題,過去的一年多時間,我們的軍隊有了長足的發展,總體是好的,但也有不少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是認識的問題。

最近,中原紅巾義軍的大好形勢讓不少人心態有些膨脹,打了幾場勝仗,就覺得自己天下無敵,甚至覺得全面反攻的時機已經到了,覺得我們不需要再深耕厚植,不需要這麼辛苦的做準備工作,就應該像紅巾軍的弟兄們那樣,大大的爆發,席捲天下而去,一鼓作氣的把韃子朝廷拉下馬,取而代之!

但我想敬告各位同仁、各位兄弟,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是冒險的,是不可持續的,甚至是一次性的。爲什麼說是一次性的,因爲裹挾百姓的方式固然可以迅速的壯大隊伍,順利的時候幾乎可以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但若不順利的時候呢,也會以驚人的速度失敗,迅速的回到原點,甚至迅速的滅亡。幾個月前山東紅巾的挫折,江淮特派員邢四、吳光的敗死,還有最近揚州的失敗,無不證明了這點。且看過去這兩年,宋軍不也是發起了多次反攻,在浙東、在江西、在兩淮,但哪一次不是旋起旋滅,起的快,敗的更快。

前車之鑑,我中興社不可重蹈覆轍。穩紮穩打,波浪式前進的策略絕不能輕易改變。

紅巾義軍是在特殊的情況下,爲了配合主力軍隊的行動而發起的,這裡面有一個主次的問題。我們仍舊要堅持正軍爲主,材勇爲輔,堅持三級兵制毫不動搖。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否定紅巾義軍所取得的成績,今後我們還要繼續支持紅巾義軍的行動,並且支持的力度還要加大。不過紅巾義軍的鬥爭形式是時候有所改變了,鬥爭的形式固然還是要靈活,仍舊要持續的與韃子打運動戰。但一直做流寇也是不可行的,那是無根的浮萍,太脆弱了。請姚、瞿、周、陸等諸位兄弟,要重視打好基礎。百姓就是我們的基礎,做流寇是沒有基礎的。席捲地方,裹挾一空,表面上壯大自己的同時,實質上也挖空了自己的基礎。要知道,我們的目標,將來是要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要讓所有的老百姓安居樂業,裹挾的方式對民生破壞很大,恰恰與我們的目標背道而馳。所以,要改變。改變的方向和路徑就是要建立大片的、穩固的根據地,在山區、在海島、在水網密佈的有利地形,打牢基礎,築好防線,一寸寸的蠶食敵人於運動戰中消耗敵人,又以堅實的防線抵禦敵人的反撲。過去山東和海州的做法就很好,但是規模要擴大,數量還要多些。等到主力大軍發動全面的北伐、全面的反攻,我們的一個個根據地轉而就能成爲一個個前沿大陣,爲主力大軍的勝利提供堅強的支撐。

過去,我們高估了敵人的實力,認爲韃子無法戰勝,對戰爭的前景感到悲觀。但現在,隨著一場場勝利,很多人又低估了敵人的實力,認爲鼓動起一些不經訓練的義軍就可以打敗韃子,對戰爭的前景過於樂觀。

盲目樂觀與盲目的悲觀危害一樣大,都會讓人看不清形勢,誤導我們的行動。我們還是要實事求是的看待這場戰爭的前景。

首先一點,必須明確,要相信我們必然會贏得這場戰爭,而敵人必然會失敗。因爲蒙古人少而我漢人多,因爲蒙古人殘暴不仁而我們抗兇除暴,因爲蒙古人代表野蠻與落後,而我們代表文明與先進。所以,我們必然會勝利,要堅信!

其次一點,要明白這場戰爭是一場持久戰。勝利並不會憑空掉下來,這個過程將是充滿痛苦的,需要巨大的犧牲。我們的戰士們英勇無畏,可以藐視敵人,但也要正視一個事實,當前蒙元的勢力大,而中興社的勢力小,蒙元的兵力多,而中興軍的兵力少。雖然我們在壯大,小的可以變大,弱的可以變強。而敵人在衰退,大的將要變小,強的也要變弱。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可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漫長痛苦的過程,因爲我們在走上坡路,必然是吃力的。

再有一點,下一步我們的作戰方向問題……”

十月初,第二屆中興大會在泉州召開,根據時間,一年一次的大會本來早在幾個月前就該召開了,由於戰局的變化,尤其是直沽的戰事影響,這個大會一直延後到十月。除了四個獨立師師長要統領紅巾作戰脫不開身派了代表參會,其餘各地主要行政官和軍隊師、旅以上將領基本到齊。

張鏑在開幕會上“簡單說兩句”,說了一個多時辰,基本都是即興發言,不需要稿子。思路清晰、邏輯嚴謹,將中興社軍政各方面做了條分縷析,定了幾個基調。

軍事上主要強調了兩點,一是中原紅巾義軍的鬥爭策略問題,另一個是主力部隊下一步的戰略方向問題。

紅巾軍發展的很快,號稱百萬大軍,但不重視構築根基,流寇風氣太重,存在較大的隱患,張鏑點出了這個問題,明確要求四位主將應該調整策略。對此,張鏑提出了“根據地”的概念,充分運用天時地利的優勢,尤其是爭取老百姓的支持,一步一個腳印,一尺一寸的耕耘發展。

至於主力部隊的進取方向,初步制定了“割據八閩”,“打通浙閩贛”的戰略。

福建這個地方,山地多、平原少,道路崎嶇,外敵不容易進攻,同時也不利於向外進取,卻適合割據,唐末以來,王審知、留從效、陳洪進之輩代有人出。

不過,割據福建的政權卻從未能征伐中原,取得更大的成績,蓋因土地人民財富都不足以與中原抗衡,外加交通不便的限制。

不過中興社有海洋的便利,有海外領土爲根基,錢糧不受限制,交通更不成問題,割據福建,就不僅僅是割據了。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羣,柒柒伍柒貳壹叄陸叄,775721363,故宋帆影書友羣@正版

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
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象州县| 阜新| 泽库县| 元谋县| 红原县| 南充市| 莲花县| 长顺县| 江川县| 天峻县| 宁乡县| 时尚| 陇川县| 灯塔市| 大丰市| 湟中县| 巴楚县| 恩平市| 策勒县| 阿瓦提县| 民县| 东乌| 万安县| 贵港市| 五家渠市| 金寨县| 南雄市| 安泽县| 合阳县| 南部县| 浦城县| 北川| 阿克陶县| 方正县| 武清区| 昆明市| 沾化县| 前郭尔| 黔东|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