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

“東翁,泉州各縣歷年的土地、人口、賦稅清冊都在這兒了!”邵靳從架閣庫中搬出來一大堆的文書檔案,向張鏑請示道。

張鏑想要了解泉州的情況,這邵靳確是最好的人選,他在泉州數十年,跟隨蒲壽庚做幕僚,對於泉州城的方方面面都很熟悉。

泉州下轄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縣,從淳佑年間(1241-1252年)最近一次戶口統計來看,共有二十五萬五千七百五十八戶,一百三十二萬九千九百四十口,是爲一等一的望州。近些年各地戰亂頻仍,對泉州的波及卻不大,還有不少從北到南避亂遷入的人口,應當早就不止一百三十萬人口了。

“泉州方圓數百里,而我所佔者不過一城一地;丁口百萬,卻難爲我所用;皇權不下縣,誠如是者???”

張鏑從成堆的卷宗中擡起頭,像是與邵靳說,又像自言自語,這些天他正爲政令難以通行而煩惱,此時對著眼前的戶口田冊有感而發。泉州說大不大,也有地方數百里,人口說多不多,也有百萬之衆,若能將這百里之地、百萬之衆整合凝聚在一起,必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讓自己的實力再翻一倍不止,要知道現在中興社治下流求與呂宋的番漢人口加起來都還沒有一百萬,可知得到泉州的意義多麼重大。

只是泉州雖然拿下了,卻消化不掉,那也是白搭,從流求調來的最優秀的千百名事務官和各類人才到泉州鄉間都施展不開,幾乎都碰了幾個軟釘子回來。你要推行牌甲制他們也不拒絕,但牌長甲長全是下面大宗族的人來當,上頭來一個空降的保長當然就是被架空的結果,還有牌甲是以戶爲單位,有些村莊幾百口人都只報一戶,這牌甲還怎麼編,官府又不好命令他們分家。至於三級兵制也是空中樓閣,鄉間豪強多建塢堡,往往有私兵部曲,卻推出些老弱病殘來參加材勇,敷衍塞責了事,張鏑的人不瞭解實情,也沒法遍地抓壯丁。只有全民識字倒吸引了一些好奇的鄉民,但也是差強人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過是閒漢們瞧個熱鬧,效果可想而知了。

“自古打天下易,守天下難,東翁憂心的想必是泉州的治政?”邵靳察言觀色,小心的提問道。

“先生可有良策,懇請教我!”

邵靳按捺住激動的心情,作爲謀士他還沒有爲新東家獻過一言一策,一直都期望著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智謀,爲這一問他已經準備了好久,爲此不惜磨破了鞋底到下面奔走了幾日。憑著幾十年來對泉州的熟悉,他認爲是找到了到了問題的本質,也很清楚這位新東家派下去那麼多官吏卻一無所成的原因。他清清嗓子,將早已準備好的說辭合盤托出:

“東翁可知道,泉州七縣,有五大家嗎?”

“是林、鄭、周、吳、張吧?”從下面人的報告中,張鏑也聽說了治下有這麼權勢極大的五大家族,都說泉州城裡以蒲、趙爲大,七縣之中則以五大家爲長,而今城內趙家的宗親們早就被蒲壽庚連根拔了,蒲壽庚也已經滿門死絕,但泉州以外七縣城鄉的林鄭周吳張這五大家卻毫髮無損甚至在蒲趙兩家競爭者敗落後發展的勢頭還更猛了些。

“沒錯,在泉州,七個縣的縣令都是擺設,知州也只管城內的一畝三分地。出了城,這五家的家主纔是爺!新來的父母官若不主動上門去五族族長家中“吃茶”,恐怕連稅收都收不上來?!?

“竟跋扈至此!他們哪來的權力?”張鏑聽聞官府都要向這五姓低頭,甚是不悅。

“東翁有所不知,這五大家產業衆多,田莊遍佈,建的塢堡比縣城還要堅固,家家都隱匿丁口爲私屬,多的上萬,少的數千。最大的林家控制了德化縣的赤水鐵場和倚洋鐵場,手底下少說也有兩三萬礦??;鄭家則與林家世代姻親,佔有青陽鐵場;同安的周家控制著沿海的安仁鹽場,吳家也有烏嶼鹽場,各自都有上萬的鹽丁;哪怕最小的張家,靠著安溪的茶葉、晉江的田產,加上海外貿易,也積起萬貫家財,隨時拉出幾千人馬也不是難事。”

“鹽鐵乃是國家根本,素爲朝廷掌管,嚴禁私人攫取,這林鄭周吳好大的膽子啊!”張鏑知道泉州有鹽鐵之利,但沒想到都被私人掌握,公然的以此蠹國自肥,真是可氣可嘆。

“東翁說的那都是鹹淳以前的舊事了,這些年朝廷衰微,哪裡還能抓得牢鹽鐵之事。泉州幾個鐵廠每年幾十萬斤的產出,哪有分毫稅利上繳朝廷;幾個鹽場年產千石,但民間吃的可有半兩官鹽?鹽鐵皆是暴利,被這幾個大族把持,自然勢力膨脹。非但如此,泉州七縣良田近半爲這五族所有,除了過去的蒲家,他們還是最大的海上貿易商,泉州城內外也多有產業。而且這五大族相互之間關係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東翁若想用強,難免會與整個泉州爲敵呢!”

“噝……”張鏑吸了一口冷氣,沒想到這五個家族如此強橫,原以爲自己上萬強兵爲後盾,主理泉州可以勢如破竹,看來還是低估了其中的阻力。這畢竟不是明刀明槍的堂堂之戰,而是爭奪泉州民心的鬥爭,對手具備衆多的優勢,稍有不慎這種鬥爭就會變成內部損耗,甚至把自己的百姓推到對立面去,不免讓人投鼠忌器。

“卑職以爲,東翁與五大族就是一場民心之爭。但五族有三個優勢,我方有三個劣勢,相對之下實爲不易!”

“哦?。俊睆堢C拉長聲音,擡頭掃了邵靳一眼,不怒自威,前面講了一堆,不是讓你打退堂鼓的,若沒點乾貨,小心吃不了兜著走。

邵靳被掃過這一眼不免緊張,說話都結巴了一下,趕忙補充道:“不過……不過卑職也已想好三個對策,定能助東翁掌控泉州!”

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
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河子市| 麻阳| 邓州市| 玛沁县| 油尖旺区| 青岛市| 乌拉特中旗| 平谷区| 双辽市| 漯河市| 东莞市| 绥棱县| 江源县| 甘肃省| 大悟县| 洪雅县| 会理县| 河北区| 怀柔区| 侯马市| 南涧| 大同市| 永平县| 富源县| 南昌县| 波密县| 普洱| 石棉县| 营口市| 崇州市| 三河市| 湘潭市| 邯郸市| 怀宁县| 新晃| 松桃| 兰西县| 桦甸市| 玉溪市| 咸阳市| 霍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