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

徐應鑣心中惻然,不忍看這父子間的生離死別。

室內滿地血污,而且一片狼藉,殺人兇手已經逃走,走前似乎大肆搜索過什麼,他們搜索的是什麼?戴曾伯可曾藏匿於此?又是否被人抓走呢?對這些情況,眼下可能知情的只有這位傷心哭泣的小娃娃。

徐應鑣帶著滿腹疑問,俯身牽起小男孩的手,溫言問他:“家裡來了什麼壞人,看到了嗎?”

小男孩用手擦著一雙淚眼,只是搖頭不知。

“這玉佩是誰人給你呢?”

“是爹爹。”

“那玉佩的主人來了嗎?”

小男孩點點頭,轉頭去看原先戴曾伯摔進來的門口位置,但那裡已經空了,所以又搖了搖頭。

徐應鑣觀察細緻,看得出戴曾伯肯定來過,但不知後來走了沒。他帶來本部第一都的士兵們已經搜索了一遍,但一無所獲。與之前的那批追兵一樣,都未發現有藏人的地方。

這小兒魏修元卻很是懂事,似乎曉得衆人在找什麼,引著徐應鑣就往室內走。臥室邊似乎是個書房,裡頭靠著四面牆壁有幾個大書架,魏良辰果是大儒,藏書頗豐。靠北鄰巷的這堵牆跟前也一個大書架,上面的書籍早已被翻得亂七八糟,丟了一地,顯然早已有人進來搜索過。

那小男孩走近書架,在底端什麼地方扳了一下,書架上竟有個僞裝成木格子的活栓動了一下,整個書架可以往兩側分開。

裡面有一塊狹長的空間,幾尺高的書堆上赫然躺著一個人,不是戴曾伯又是誰!

“爹爹用來藏書的。”小男孩指著裡面,仍舊抽泣著說道。

原來這是魏良辰模仿秦始皇焚書時魯壁藏書故事,在自家書房牆壁內造的一間夾層,本是爲了將來國家鼎革,萬一北虜毀中國文字書籍時,可以藏書於壁、傳之後人。這夾層裡已經藏了不少重要典籍,還有魏良辰自己的畢生著述,還留著一大半空間準備著後續挑選有用的書籍填補。恰巧發生今日之事,救下戴曾伯以後,他便將人移到了這裡,草草做了清理掩飾,追兵就來捶門了。未避免被發現蹤跡,魏良辰還自刺其臂,把自己的血往幾個房間室內室外各處滴灑,混淆視聽,追兵們一番搜查果然無功而返。

又因魏良辰妻子早喪,書房這個秘密無人知曉,倒是常把他最乖巧兒子帶來書房,打開看過,畢竟這是父親準備留給兒子的最寶貴財富。他兒子魏修元聰慧異常,平素多跟父親到書房裡來,這次幾乎下意識的就把徐應鑣帶了進來。

往鼻子下一探,戴曾伯還有氣,徐應鑣趕緊呼人擡出,又讓人速請醫官前來救治。

一番搬動,戴曾伯醒轉過來,但仍是面色蒼白虛弱不堪。見徐應鑣在場,吃力得擡擡手,徐應鑣會意,蹲下身子附耳傾聽。

“趙孟傳謀反……速去包圍……府衙!”

聽罷言語,徐應鑣立即想到了問題的根源,大聲吩咐身邊的士兵分頭去下達命令:“傳令各部,包圍府衙,捉拿叛賊趙孟傳!”

戴曾伯中了箭,還好沒有傷及心肺要害。但奔逃時傷口崩裂,失血過多。醫官趕到後,已經將箭頭取出來,血也已止住,但身體虛弱、時而昏迷,還發起高燒,能否活下來還是兩說。醒過來一次交代完徐應鑣包圍府衙以後又昏睡過去。另外的十幾名主要將領則已經被趙孟傳指使的叛軍當場伏殺於府衙當中。這麼一來,四明軍兩千多人再一次失去了指揮中心。

事急從權,徐應鑣顧不上是否越級的問題,與李申南臨時接過指揮權,命令各營中第一都都將暫代營將職務,隊將則順序接替都將,不至於各自爲戰而失去方向。

……

聽到周圍喊殺漸息,趙孟傳和謝昌元從躲藏之處小心翼翼的走了出來。放眼望去各處都是死屍和血跡,後衙中更是狼藉遍地,這是打鬥最爲激烈的地方,好在付出巨大代價後總算把這十幾個秀才砍死了。

“數數看一共幾個。”趙孟傳令人將殺死的四明軍將校屍體擡到一處,一個個翻開了看。

“相公!這裡面沒有戴曾伯!”

“什麼!戴曾伯跑了嗎?”彷彿一個晴天霹靂打在趙孟傳的頭上,把他嚇得一哆嗦。

這時一個倒黴三角眼的軍頭急匆匆奔進來報告道:“不好了相公,四明軍殺過來了!”

“啊!四明軍殺來了?”趙孟傳遭受了第二個晴天霹靂,本來他的一切計劃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需要在四明軍上下都不知情的情況下,先解決了上層將官,再穩住下層士卒,只等元軍按約定到來就能萬事大吉了。但若中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讓四明軍動起來的話自己這幫嘍囉必然鎮不住場面,那就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保了。

“怎麼回事,快快說來!”謝昌元稍稍鎮定些,詢問那三角眼事情經過。

“按相公吩咐,要除掉四明軍中這十幾個官兒,但在後衙逃了一個爲首的。末將便帶人追出去,這廝已是受了傷,追到儒學巷就要抓到了。但他卻被一個甚麼府學教授藏了起來,苦搜不得!”

“定是魏良辰那酸儒!”謝昌元在旁咬牙切齒的插嘴道。

“沒錯,沒抓到人,然後四明軍就從城南殺來了!”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啊!”聽罷三角眼的敘述,趙孟傳猜測戴曾伯已經回到軍中,帶人殺回來了,頓時慌了手腳。

……

“不知帥他們初安危如何了!?”

袁鏞很焦急,從資教寺被救出來以後便急匆匆往回趕,去往慶元的三十里路,恨不能脅生兩翼,平地飛過去。

“趙孟傳叛國奸謀顯非一日,既將先生誆騙出城,不可能沒有下一步舉動,城中四明軍必然也在其算計之中。來時周進已經把持城防,他將城門一閉、隔絕內外聯繫,又交通元軍,引其奪城,則慶元危矣!”張鏑分析情勢,認爲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無法與城內四明軍取得聯繫,自己這二十來人若被阻在城外,那就什麼都幹不了。

現在是慶元府城最危險的時候,城內亂兵還未肅清,城防尚未有效控制,而元軍又隨時可能到來。

“不如先讓在下領幾位弟兄往城外走一遭,看情形再來回報。若情形已經壞了,那咱們便直奔碼頭,等昌國大軍前來匯合後再去奪城。”陳復出言提了個建議,所謂情形壞了就是城池已失的意思,不過考慮到袁鏞的擔憂之情沒有明說而已。

張鏑聽了覺得有理,便讓陳復帶上四位親兵,騎上僅有的五匹馬,往慶元城直奔而去。

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
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宜黄县| 庆城县| 泰安市| 靖安县| 东台市| 清流县| 喀喇沁旗| 榆社县| 房产| 莱阳市| 呼和浩特市| 阿巴嘎旗| 永靖县| 惠来县| 卓资县| 朔州市| 康马县| 太湖县| 扎囊县| 光泽县| 隆化县| 中卫市| 五原县| 嘉鱼县| 禄丰县| 巴彦淖尔市| 温州市| 汉川市| 乌鲁木齐县| 阿拉善左旗| 长兴县| 集贤县| 兴化市| 南康市| 恩施市| 修水县| 昆山市| 徐闻县| 竹山县|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