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戰爭一起,糧食,是很大的問題。

兩個大兵團幾十萬人盤踞,周圍幾百里人煙爲之一空。

元軍的糧草不濟已是不爭的事實,因爲他們長期以來對後勤的忽視。

這數十年來,蒙古人總是不斷的擴張、擴張,打到哪裡就搶到哪裡,殺到哪裡。

後勤對於蒙古人而言似乎從來都不成爲問題,如果在草原上,一個蒙古戰士可以不帶一粒糧食連續行軍十天半個月,期間只以少量的幹奶補充體力,極端的時候他們甚至在馬身上割一個小口而直接吮吸馬血充飢。蒙古人與蒙古馬一樣,往往有著超常的耐力,而且正常情況下每個蒙古兵都有三匹馬以上,多的有五到八匹,殺一匹馬差不多就是一百人一天的口糧。衆多的馬匹不僅提供了很強的機動性,更讓蒙古人的軍隊像一個移動的倉庫,根本無需考慮那累贅的糧草輜重。

但如今,北元的軍隊早已不是單純的遊牧者,三十萬人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漢人和其他種族的僕從軍,基本上是步卒。而騎兵當中馬匹的數量也算不上充沛,連年多線作戰,戰馬的損耗驚人,一人數騎也只有最核心的幾萬衛戍部隊配備得起了。

更關鍵的是,中原屬於農耕區,並不適合過去那種四處遊走、一邊打仗一邊放牧的作戰模式,勢必要依賴起後勤的供應。

但這幾個月以來,數十萬元軍曝師在外,先從漠北撤回,再打遼東,不僅人沒得休息,糧草也只出不進沒得補充。而且這些戰事全都是內線作戰,必然只有損耗,而不可能通過劫掠敵人而壯大自身。

現在,元軍就已經開始依靠搶劫自己的百姓維持軍隊了,當然蒙古人未必把那些百姓當成自己人,甚至未必把他們當成人,那隻不過是一羣兩條腿走路的牲畜而已,與牛馬無異,牛馬可以提供肉奶,而兩腳的牲畜可以提供糧食,如此而已。

白溝河沿線數百里方圓,每日都有數以萬計的元軍外出打糧,將無力反抗的老百姓們最後一口吃的搶劫一空,有實力的家族、村寨則全都築了鄔堡,平原上沒有山川可以依憑,結寨自保是最常見的求存方式。過去元廷對這些鄔堡基本是聽之任之的態度,甚至要依靠這些地方勢力維持統治,但糧食的矛盾使得元軍與地方鄔堡形成生死爭奪,無法相容,大量的百姓逃入又使得各鄔堡的力量大爲膨脹,元軍要徵糧已是越來越困難了。

相比之下,中興軍的情況稍好,但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三十萬大軍遠征千里,人吃馬嚼,每日消耗數萬石。西線葉承的十萬人一直在長江一帶,距離本境不遠,而且舟師往來便捷,倒不必太擔心後勤的問題。但胡隸和張鏑會師於白溝河以後,二十萬人的糧草就都得從南方通過海運而來,海運的效率比起陸運是要高了不止十倍,但也免不了傾覆、漂沒的損耗。

中興軍奉行的是以仁制暴,那便無法就地劫奪百姓的口糧,甚至還要協助周邊的百姓轉移,從軍糧中取出相當的一部分作爲賑濟。

這幾年中興軍後方的農業、水利、工商、貿易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戰爭也未曾停歇過,甚至在這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就已是第二次二十萬人以上的大規模會戰。此次北伐,大宋國內軍民上下都已經勒緊了褲腰帶支持前線。若非中興社強大的組織力度,斷難支持這樣的持續戰爭。

戰爭從來不是蠻力的對抗,拼的是綜合實力。

北元的問題很多,但老底子還在;南朝以小博大,但韌勁很足。

現在就看誰更能扛了。

……

柳林鎮西北六十里外的擇板鋪。

這是平原的邊緣臨近太行山下的一個驛鋪,位於中書省往西、往南的交通要道之上。元軍後方的糧草輜重匯聚於二百里外的大都城,並且通過常用的驛道運往前線。由於懼怕直沽方向的宋軍炮艦,元軍的糧道不敢放在東面,西側的驛道明顯更穩妥些。

但穩妥也是相對的。

郭旭,侍衛親軍左衛驍騎旅的旅帥,所部三千精騎,是爲大軍的尖子,率先執行著吳王中軍參謀部的戰略意圖-擇板鋪。

驍騎旅的身後還跟著禁軍第九師、第十一師,三部兵馬共兩萬五千多人。這兩萬多人以步卒爲主,但也人人騎馬,是爲中興軍新編的龍騎兵部隊,而前鋒的驍騎旅則基本配備了雙馬,這在缺乏戰馬的中興軍中比較罕見,其目的當然是爲了增強機動性,以完成穿插迂迴的目標。

這一支偏師偃旗息鼓,馬不停蹄向西北挺進,但他們一上北岸就被元軍的哨騎偵知,後方很快就如狗皮膏藥一般纏上來大批的遊騎,並且越聚越多。

元軍右手邊主要是汪古、乃蠻等部輕騎,指揮者是蒙古五投下探馬赤軍總領官查剌溫。

五投下探馬赤軍在元軍中處於中間層次,比不上薛怯軍、質子軍,也比不上武衛軍,但比起末流的蒙古部落軍和各族僕從軍、新附軍而言卻要強上不少。

中興軍的一流對元軍的二流。

以上駟對中駟。

在敵人的追擊纏鬥中,驍騎旅的速度慢了下來,他們是前鋒,同時也是後衛。

郭旭遣親騎傳令,要求第九師和十一師抓緊時間繼續行軍,不得停歇,直奔擇板鋪。郭旭的軍職雖然只是旅帥,但侍衛親軍驍騎旅的旅帥比起同等的禁軍軍職要高幾級。在大宋四十級武職中,郭旭是第十五級明威將軍,第九師都統王開運和第十一師都統李八哥卻都只是十八級的宣武將軍,所以三部人馬的一切行動自然都要聽郭旭指揮。

伴隨著從前往後的軍號聲音傳遞,三千精騎跟著旅帥的旗號調轉了馬頭。

看那黑壓壓的人馬,纏上來的元軍遊騎越來越多了,早已超過了驍騎旅的人數。

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
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步| 迭部县| 呼伦贝尔市| 时尚| 光泽县| 洪湖市| 营山县| 南昌县| 莒南县| 潜山县| 聂荣县| 平顺县| 杭州市| 铁岭市| 南宁市| 沁源县| 禄丰县| 昌图县| 侯马市| 屯留县| 临安市| 白城市| 西贡区| 渑池县| 长宁区| 大安市| 特克斯县| 共和县| 房产| 开封县| 石屏县| 沅江市| 望江县| 嘉峪关市| 报价| 西平县| 青海省| 象州县| 房山区| 徐州市| 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