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

元軍水師原有四五百艘船,大戰過後十不存一,或沉沒、或被俘、或逃往大海深處不知所蹤。四員將領逃的倒快,僥倖偷生,恩裡哥與王世強還剩下十幾艘船、千餘人馬,找了一處私港匆忙棄船登岸,預備翻山越嶺去尋找陸軍主力會合。

副萬戶朱清也只剩數百人的船隊,狼狽南竄,往廣東沿海方向去了,這個方向想必討不得好,中興社的商船隊都能收拾了他們,何況還有張世傑的龐大船隊充塞海路,大宋行朝雖不堪戰,剿滅這樣的小股海盜總還是有餘力的。

相對情況比較好的是往北邊逃的副萬戶張瑄,但也只是相對較好,實際是一樣的狼狽。再戰再敗後頭也不回的逃進了興化軍,還剩船隻三十餘,兵兩千多人。

……

相比於水師的速戰速敗,元軍陸路部隊看起來要穩妥的多。先鋒唆都步步爲營、小心謹慎,沒有讓沿途的襲擾者佔了太大便宜,但行軍速度卻免不了慢了下來,烏龜一樣爬了四五天,總共兩百多里路還剩下三分之一。哨探卻來報告泉州已經被宋軍拿下了,夾擊的機會已經喪失,而且即將面臨一座堅城以及大勝之後士氣高漲的宋軍,這難免給元軍上下造成了更大的壓力。

距離泉州只剩最後幾十裡,宋軍哨騎開始三五成羣的出現在視野,並且耀武揚威。

世道真的變了,過去何曾有宋軍騎兵敢在元軍面前顯擺的!?

元軍騎兵固然更加強大,但唆都的人馬遠來疲敝,不像宋軍哨騎是吃飽喝足特地來找事的,譴了輕騎去追時還往往被帶進溝裡。

這閩地的地形實在是……不多說了,都是淚!

遷延兩日,憋了一肚子氣,元軍前鋒終於看到了泉州的城頭,半天后中軍主力也跟了上來,四萬大軍兵臨城下。

元軍步騎從官道而來,先到泉州西門,這是當時張鏑圍城最緊的地方,挖掘的重重壁壘壕溝本來是爲困住泉州城內的蒲壽庚,現在則反過來成爲了圍城元軍前進的障礙。

元軍以騎兵見長,在被挖的如此千瘡百孔的地面上卻完全無法施展,反而成爲累贅。

在元軍步騎主力到達前,中興水師已經凱旋歸來,去時一百多船,回來時竟有三百多船,增加了一倍不止,還帶來上萬名俘虜,這買賣乾的,真賺!

圍城的元軍中開始有傳言說水師大敗的消息,被董文炳得知後大爲惱怒,下令抓了幾十人斬首示衆,以塞衆口,再有傳播謠言者嚴懲不貸!他當然認爲這是宋軍蠱惑軍心的謠言,他寧願相信這是謠言,但他又擔心這萬一不是謠言,只能殺人立威了,遏制住這種不利消息的傳播。

元軍剛到,按道理應該趁著他們立足未穩發動攻勢,但泉州城內的宋軍似乎沒啥動靜,除了來回窺視的輕騎哨探,並無兵馬調動的跡象。

第一日並無大戰,就只有雙方的少量輕騎追逐纏鬥。

董文炳決定將中軍大營立在西城外兩裡的空地上,此處離晉江也不遠,取水方便。上萬人伐木壘土,終於將營寨建好,又分兵往城池四面修造工事,將泉州城圍困起來。

對於元軍的大興土木,宋軍是“樂見其成”的,大寨剛成,張鏑就派了火炮前來恭賀“喬遷之喜”。

二三十艘炮船沿著晉江溯流而上,對著元軍新建的營寨就是一通狂轟。

這樣的盲射造成的死傷並不太多,大約只有百十個人時運不濟被火炮打死,還有若干人被倒塌的建築壓傷或者被驚散的馬匹衝撞踩踏。但炮擊造成的驚嚇比實際的傷亡要大了百倍,董文炳的中軍主帳都險些被炮彈波及,整個營寨幾乎沒有任何一處是真正安全的。

趁你病,要你命。

炮火剛息,宋軍的步卒就開始衝鋒了。城下溝壑縱橫,對元軍是困擾,對宋軍反而是助力,自己挖的溝自己最清楚,正好藉助四通八達的壕溝神不知鬼不覺的運送兵力。

元軍營寨正因炮擊喧然大譁,再被宋軍步卒猛烈一衝更加大亂,整個中軍幾乎崩解。

“督戰隊聽令!巡查全營,有自相擾亂者殺無赦!將士不在本位者殺無赦!臨敵退縮者殺無赦……”

董文炳倒還有幾分將帥風度,坐鎮軍門巋然不動,帥旗高高立起,中軍大鼓隆隆捶響,督戰隊則全營彈壓,整肅紀律。一番措制之後,全營潰亂的局勢竟慢慢扭轉回來。很快,駐紮於中軍大帳四周的兵馬也逐漸靠攏過來支援。

宋軍的偷襲兵力並不太多,爲避免被包圍,也就見好就收,從容退卻。

這場襲擊讓元軍死傷過千,更嚴重的是全軍的膽氣都被打沒了。

剛剛建好的營寨當然不能再留了,不想挨炮子就趁早挪窩吧!董文炳無奈下令全軍後撤二十里,距離晉江更是越遠越好。

才圍了一天的城,第二天就狼狽撤圍,如此窩囊的圍城戰可曾有過?求董文炳的心理陰影面積。

元軍的後撤只是一系列黴運的開端,張鏑可不會善罷甘休,緊隨著敵人的腳步連連發動襲擊。

這一類襲擊的規模都不算大,輕兵急襲,一戰而走。都是一輪炮後開始衝鋒,艦炮雖然打不到了,但宋軍還有陸戰炮,雖說威力小些、射程近點,但那也是炮,遠遠的給人造成威懾。

炮兵轟,步兵衝,炮兵轟完步兵衝。如此往復,不厭其煩,而且白天來、晚上來,輪番的折騰,幾乎讓幾萬元軍都得了神經衰弱。

一旦元軍派騎兵追擊,這些襲擾者卻跑的比兔子還快,沿途還各種陷阱,讓騎兵也不敢窮追。

這真是無賴至極的打法,還讓不讓人休息了?

董文炳已然騎虎難下,按如今情形想要攻破泉州無異於癡人說夢,但若就此退兵又實在說不過去,幾萬大軍勞師糜餉卻一無所得,還被宋軍騎臉暴打,大元朝何曾受過這樣的恥辱?就這麼回去,自己這張老臉往哪裡放?又有什麼資格繼續替聖朝主政江南?又如何對得起皇帝陛下和伯顏丞相的信任?

不能退,但又打不下。只能穩妥爲主,穩紮穩打,暫不與宋軍糾纏,穩中求勝。一面令全軍繼續後退,在山間依託地勢設寨,深溝高壘防備宋軍,一面監視城池動向尋找突破,並派人聯絡海上,以期與水師合圍,他仍舊不相信兩萬水師被宋軍擊潰的消息,指望著還有水陸夾擊的機會。

這場攻城戰越來越滑稽了,攻擊方遠遠龜縮在離城數十里的營壘中,時刻提防著敵人可能的襲擊;防守方卻出入自由,還蠢蠢欲動,時不時偷襲一下,到底是誰打誰呢?

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
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水市| 德惠市| 武功县| 阿拉善左旗| 垦利县| 磴口县| 洪雅县| 延吉市| 武乡县| 宣汉县| 平舆县| 晴隆县| 黎川县| 晴隆县| 东城区| 绍兴县| 驻马店市| 册亨县| 陇川县| 泽州县| 隆化县| 大庆市| 台南县| 永嘉县| 余江县| 浏阳市| 宜州市| 和平县| 凤翔县| 舟曲县| 托克逊县| 遵化市| 昭通市| 永仁县| 隆昌县| 新昌县| 台南市| 茂名市| 滨州市| 溧阳市| 阿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