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

從兩江到兩浙,從兩廣到福建,東南方的半壁江山連成了一片,張鏑吃下了江南最富庶的數千裡之地,握有了千萬人口,並對其實施了前所未有的緊密統治。這個龐大而又精密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動起來,足以讓它看似強大的敵人們瑟瑟發抖。

大元朝的江淮行省被攔腰砍了一半,只剩長江以北的部分,改稱爲河南江北行省,駐地揚州。行省平章是原來的中書右丞張惠,此人在直沽大戰時,曾與葉李一起作爲正副使和楊村驛的宋軍談判,定下了賠款五百萬的價碼。後來賠款議和的事情暴露,被朝野交章彈劾,指爲“喪權辱國”。迫於輿論壓力,主導此事的阿合馬、張惠和葉李等人都受到波及,不得不替皇帝背了黑鍋。阿合馬因之去職,隨後被人刺殺於家中。張惠和葉李也遭貶官處置,直到隆興大敗,兩人又突然被拔擢,張惠任河南江北行省平章,葉李官復御史中丞。這其中的緣由是很值得捉摸的,張惠是個貪得無厭的傢伙,收錢辦事,暗中不知收受了宋人多少好處,其主要門客朱珍時更是隱藏的特情,身邊人也早被中興社滲透的無處不在,有意無意的就成了元廷當中議和派的代表。至於葉李,與張鏑的關係不是什麼秘密,看來這層關係非但不是忌諱,反而成了他的保護傘,每當元廷被張鏑打的很難看,就會想到讓葉李去斡旋,他已成爲交戰雙方溝通的橋樑。

這一回,大元朝在江西遭到了一記重拳,一時半會兒真的是緩不過來。放下帝國的驕傲,選擇和談是最明智的選擇。蒙古人本就信奉弱肉強食的草原法則,只尊重強者,說的好聽點是務實,說的難聽點就是欺軟怕硬。

眼下江西新敗,二十多萬大軍打了水漂,帝國有名的大將張弘範被打的灰頭土臉,另一名將李恆則做了俘虜。縱使大元朝血厚,也罩不住這樣的損失,至少一年半載都未必能再次發起這樣大規模的征伐了。

和談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

比較有代表性的“親宋派”張惠和葉李忽然被加官進爵就是一個信號。大元皇帝召見二人進行了一日一夜的密談,大約是敲定了與宋國合議的各條底線。

就在張鏑與朝廷推來讓去受封吳王名爵的時候,北方來的一批元廷使者低調的進入了中興府境內。

張惠與葉李都深知,如今這南朝明面上還姓趙,實際上的主人早就是吳王張鏑了,所以第二日就遣人遞了國書到吳王府。

“大元中書右丞、河南江北行省平章張惠,御史中丞葉李,拜見吳王殿下。”張惠和葉李擺出不應有的謙卑,作爲上國使臣,本不需要向宋國君臣行禮,但他們卻謙恭的跪拜如儀,若是被大都那幫矯情的僞君子們知道了,定要譴責他們有辱國格。

“前番北朝無故南侵,迫我大宋君臣流寓海外,景炎皇帝因之而崩逝,孤憤起義兵,誅塔出於崖山。而後北朝猶自不知進退,又以兵犯江西,孤再出杉關,敗張弘範於隆興。連年以來,北朝屢屢起釁,欺我大宋無人焉!?孤不日將以虎賁五十萬,敬邀爾主會獵於吳!”

張鏑正襟危坐,面露慍色,也不讓人起身賜坐,先就一番嚴詞譴責,給一個下馬威。

“吳王殿下息怒,兩國交兵有年,恩怨由來久矣,吾皇聖明仁德,不欲生靈塗炭,願效澶淵之盟、紹興之議,特遣臣等致禮於貴邦,願化干戈爲玉帛!”

“北朝貪得無厭,素無信義,孤豈能偏聽爾等一面之詞!”

“稟吳王殿下,吾皇遣臣等此來,誠願睦鄰友好,已令江淮諸邊息兵止戈,並奉國書爲禮!”葉李快速的擡頭看了一眼殿上居高臨下的張鏑,幾乎有些顫抖的出言答話。這個曾經的同窗好友再也不是往昔的樣子了,他已是尊貴的王。在那王座上面容冷峻、目光深沉,令人不敢仰視。

張鏑面色稍霽,令人呈上國書來閱,元廷在國書中倒也做出了不小的讓步,看得出是有一定的誠意。

第一條:定元宋爲祖孫之邦,冊封宋主趙昰爲宋國皇帝。大元承認宋國的地位,如高麗故事。(這條是廢話,祥興皇帝是咱自己立的,哪用的著你來冊封?再說“如高麗故事”,說起來就有氣,高麗國的君臣是一幫無能軟蛋,屢次被元兵打入國都,但每次都逃到江華島,因元軍水師太渣,無法上島攻滅,加上高麗君臣奴顏婢膝的求饒,最終就讓他茍延殘喘至今,而且數代高麗國君都娶了元廷宗室之女,搖身一變成了北元的女婿,更加聽話,不僅窮竭民力四時供奉,高麗軍隊還順從的追隨元軍征伐南宋,以獻出大部分主權的代價免去了亡國之憂。)感情元廷收了一個便宜女婿,還想再認一個幹孫子呢!張鏑對此斷然否決,只允許平等交往,雙方互稱南朝、北朝。

第二條:大元承認宋國據有浙東、浙西、江東、江西、福建、廣東諸路和廣西部分沿海州君,兩國劃定疆界,不復交戰。(這也不過是承認現狀,並沒有讓出什麼好處。)張鏑要求以長江爲界,元兵退出江南。張惠不敢答應,只同意讓出廣西全境,讓靜江府的史格退往潭州。疆界的問題爭議較大,暫且擱置。

第三條:兩國交換俘虜,元廷願意送還宋恭帝和謝太后,要求宋軍遣返崖山和隆興各次戰役的“國人”,還有李恆等被俘將領。(只要蒙古兵和大的將領,新附軍就不要了。)這一條簡直徒增尷尬,大宋早就有新的皇帝了,再把投降派謝太后和另一個兒皇帝還回來,到時如何處置?所以張鏑並不迴應送還帝后之議,但要求放回被俘的丞相文天祥。

第四條:沿江開辦榷場,定期舉辦貿易,準予商旅往來。宋軍不得阻斷江淮漕運與海運,元廷則願意提供適量的牛馬交換宋國的物產和工業用品。(中興商社生產貿易的糖酒鹽鐵絲茶香料和各類手工業用品早已成爲北元官民不可或缺之物,元廷又最怕中興軍切斷漕運使大都再次餓肚子,故有此條。)張鏑原則上並不反對這一條,但還要補充一點,元廷必須賠款,給錢,給錢,這纔是重點,當然可以說的好聽點,叫做“歲賜”。每年分期付款,至少五十萬兩。這讓張惠再次爲難了點,給點錢是沒問題的,這不算違背底線,但價格似乎高了一點,肯定還得再請示皇帝。

第五條……

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
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门县| 惠东县| 伊吾县| 睢宁县| 桐梓县| 宝兴县| 阜城县| 柞水县| 黎川县| 平定县| 资源县| 句容市| 芒康县| 钟山县| 耿马| 沐川县| 治多县| 南漳县| 区。| 子长县| 故城县| 古交市| 清河县| 安图县| 马鞍山市| 南江县| 施甸县| 合川市| 施秉县| 南华县| 水富县| 兰考县| 淄博市| 沭阳县| 那曲县| 中山市| 华安县| 馆陶县| 乌苏市| 富源县|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