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

“主公,有個晉江縣的鄉居進士想要見您,還說是您的本家。”這些時日,張鏑在泉州廣招賢才,每天都有人求見,不過今日陳復送來的是一份奇怪的帖子,沒見面就先攀親戚。

“我的本家?”張鏑從陳復手中接過名刺,看落款,原來是五大家族中張家的大爺張崇仁,張鏑正打算拿他們開刀,此時見了算什麼意思?

“你就回他,說我今日不在衙中。”

陳復下去不久,又回來稟報,“主公,人已經打發走了,不過臨走還留下來一封信。”

“呵呵,你看,還真是大方,五大家要送咱八千擔軍糧,還同意減租減息,要捐資支持我們開展全民識字,還要協助州縣編牌甲、練材勇……”張鏑拆信來看,邊看邊跟陳復念。

“怪事!這些豪強一夜之間都轉性了?”

“我們發動農民讓他們不安了,這是要跟咱們妥協呢!”

“那他們可就打錯了算盤!”

對很多人來講,只要價碼合適,總是可以妥協的,張鏑的《中原各階層之分析》也曾寫到,各地的豪強地主是一個重要的搖擺力量,必要的時候是可以爭取的,是可以慢慢團結改造的。但這次,張鏑不希望妥協,因爲這裡是他想要深耕厚植的泉州,這裡不適用任何權宜之計。

對於五大家族這樣根深蒂固的地方豪強,似乎一時的妥協合作可以有看得見的直接的好處,不管是行朝還是北元,不都是在積極的爭取他們的支持嗎?

但這種直接的好處是建立在更多平民百姓的痛苦頭上的,豪強們世世代代統治著底層千千萬萬螻蟻一般的人民,大宋還在時他們喊著吾皇萬歲,韃子來了他們改口聖朝仁德,換另外的統治者他們也能迅速的說出好聽的奉承話,就算張鏑到了他們也可以言不由衷的喊一句知州老爺英明。誰上位他們吹捧誰,誰強大他們依附誰,首鼠兩端只爲保留自身的特權。

他們都是坐地鼎,可以通過投機獲得穩固的人上人的位置,然而下面的老百姓的日子卻絲毫未能改觀,甚至更加苦難深重,壓迫與剝削一代比一代嚴酷。

妥協,可以得到八千擔軍糧甚至更多,可以得到五大家族的讓步,這似乎是一條更爲便捷的道路。

但張鏑不想妥協,不想爲眼前的便利而養癰遺患。他要選擇一條更爲艱難的道路,團結百姓,消滅五大家族的強權!

……

“東翁,卑職已經把七個縣都走過一遍,農民們熱情很高,全都站在我們這邊!”

“礦場和鹽場的情況怎麼樣?”

“也有我們的人進去,礦工、鹽夫們被壓迫的最苦,更是一呼百應的!”

邵靳到泉州各處奔走了一遍,回來向張鏑稟報,形勢是喜人的。

“復公那邊呢?各地的控狀收了多少?”

“自主公下令爲民申冤除惡,各縣的控狀就和雪片一般,單單舉報五大家族各種惡行的就有四五百份!”

弔民伐罪,師出有名。五大家族做的惡行罄竹難書,那一張張控訴狀就是明證,張鏑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這些土豪劣紳,做慣了欺男霸女、殘害百姓的惡事,更兼首鼠兩端叛國投敵,在元兵南下時送糧輸款,要是還放過了他們,簡直天理難容!

……

“火候差不多了!”

“東翁真要對五大家族動手嗎?”

“當然,這是一顆毒瘤,此時不果斷割掉,將來後患無窮!”

“只是……五家兵強馬壯,家丁、私屬上萬,勢力不可小覷啊!”

“我又何嘗不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爾!”

張鏑不得不這麼做,要麼勾連五大家族失去民心,要麼聯合百姓剷除五大家族,他只能選一個。顯然的,百姓纔是他的基礎,強敵在側,若不能打牢基礎,等著再被趕回海上嗎?

只有挖掉五大家族的根,才能把自己的根扎進泉州!

就在五大家族聚議,千方百計想要對付新知州的時候,張鏑也在緊鑼密鼓的佈置安排。

除了貧苦農民被鼓動起來反抗五大家族,礦場、鹽場裡也都進了自己的人。泉州幾處鐵礦、鹽場本來都是官辦,近兩年才被豪族們霸佔,其中的礦丁、鹽丁多是過去的底層廂軍、流放犯人之類充當,乾的活是最苦最累的,自從林鄭周吳幾家豪族佔據以後,礦丁、鹽丁們的勞役更加繁重,而且徹底失去了自由。每天都有人生病、受傷、累死,也有僥倖逃出的。所以各家都在以各種不同的名目招募人手,招募的時候往往謊稱是招去做短工、做學徒,實際上都被送去了礦場、鹽場,永無出頭之日。張鏑派出的百十個兵士喬裝去應募,都十分順利的被招了進去,或者說是十分必然的落進了那幾個預料之中的魔窟。礦丁和鹽丁比起普通農民更加易於組織,只是缺乏帶領的人而已,現在帶領者來了!

各地的反抗之火越燒越烈,已然將泉州七縣燒遍,貧苦百姓們被壓迫了太久,他們受到的苦難有多重,他們爆發出的力量就有多強烈,強烈的讓人害怕。身邊也曾有人問過張鏑,這樣的怒火,這樣的力量,是否合理,會不會過分,會不會成爲另一種危險?

對此,張鏑的態度是很明確的,對於底層百姓的這一股洶涌怒潮,需要看站在誰的立場上,如果是站在那些“鄉賢”、士紳們的角度,那麼難免會覺得亂了規矩,覺得底層百姓們的舉動打破了既有的秩序,窮佃戶竟然爬到了主家的頭上去,舉起他們粗黑的勞動的手,加到了有形象有地位的紳士頭上去,讓他們顏面掃地。還有那隻配吃粗糧糠麩的窮漢,竟然在地主家裡殺豬出谷,端起了米飯,吃起了肉!那是從未有過的事,那必是亂了套,糟糕透了!

但如果站在百姓的角度呢,會看到成千上萬成羣的奴隸,在那裡打翻他們的吃人的仇敵。將往日作威作福,壓迫剝削他們,讓他們無法仰視的大老爺、小老爺們全都撕開僞裝,露出他們衣冠禽獸的本相。將這些作惡多端的土豪劣紳打翻在地,並且踏上一百隻腳,那必定讓人覺到一種從來未有的痛快,必定覺得他們的舉動,完全是對的,他們的舉動好得很!

張鏑,中興社,忠勝軍,以及現在的泉州,應該站在誰的立場上呢?這是不言而喻的。張鏑相信,只要自己不站到百姓們的對立面上去,堅持帶給他們以自由和福祉,那麼這種洶涌的怒潮就不會是一種危險,反而會成爲自己的助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是水,我爲舟!

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
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临安市| 卢氏县| 福贡县| 安宁市| 清徐县| 镇雄县| 紫阳县| 云南省| 崇义县| 敖汉旗| 吴川市| 晋州市| 新干县| 全州县| 东城区| 青阳县| 浦县| 安顺市| 博客| 边坝县| 介休市| 滨海县| 南华县| 赞皇县| 肇东市| 方城县| 睢宁县| 嘉善县| 嫩江县| 威宁| 镇沅| 丹巴县| 望谟县| 清新县| 渭南市| 丹江口市| 济源市| 铜山县| 南宫市|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