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

張鏑並不知道自新寨發生的變故,他此時已取道澎湖抵達了泉州港。流求獲得的土貨打算就近賣掉,同時泉州的位置重要,也應設個站點,派得力人員駐守經營。可是手下商業人才實在缺乏,若將葉繼留下,後面的海貿就難做了。好在黎升主動解難,稱在泉州有幾個相熟的朋友,或可幫助一二。張鏑大喜,上岸後就通過黎升的關係招來幾個掌櫃、夥計,都是慣會做生意的,又找了一處待售的沿街小院,前有鋪面,後可住人,很快搭起了一個貿易站的架子。這個站點的作用主要不是爲了賣貨,而是爲了買貨,因爲獸皮、鹿肉等都是找客商大宗收購爲主,這裡只是短暫儲存。它最主要的功能是根據流求島上的需求採購各種物品,包括銅鐵器、生活用品,也包括各種手工藝品小玩意,只要島上沒有,番民可能願意交換都可以試著採購一些,定期以船運往流求販售。

用貧致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張鏑販一張鹿皮可得錢四五貫,差不多是一個普通市民家庭一月的收入,本次賣出的上千張獸皮及各類流求土貨盈利足有五千餘貫,差不多是一百名禁軍士卒的年餉,或者一百戶平民家庭的一年收入。

南宋鼓勵商貿,貿易多的甚至授以官職,如船載乳香到泉州販賣價值達三十萬貫的大食蒲羅辛,販值收息九十八萬貫的福建綱首蔡景方都被朝廷授予“承信郎”。如此一來,沿海之民更趨之若鶩,不顧蹈海身死的風險參與海貿,因爲風險之外是百倍之利,實在令人感慨。

本次這些流求貨的利潤,半被用來作爲泉州貿易站的啓動資金,張鏑打算留下一半士卒,即十名老卒、五十新卒,護送船隻,保護這條新開的商路。同時,五艘船隻中,也準備留下兩艘烏艚船,供三地往來使用。

留下的士卒中,帶兵首領是胡隸的老兄弟,大名叫劉石堅,人稱大石頭。這人老成穩重,張鏑與他相處幾月,覺得可任大事。於是單獨找他交談,決定將流求、澎湖、泉州整條線上的貿易和開拓事業交給他來做。

劉石堅一開始有些爲難,表示識字不多,打仗還好說,經商不太擅長。張鏑作了解釋,盡力打消其疑慮。一方面泉州的站點已經招好了現成人手,澎湖則會派一名賬房掌管清點盤貨,另一方面還會選兩名識字的做他的助手,他只需掌管全局,做好監督,不需事必躬親。劉石堅聽後思索一番,鄭重的點頭答應,張鏑也放下心來,可以無後顧之憂了。

已是十二月下旬,年關漸進,張鏑出海一月有餘了,於是決定在泉州多住幾日,乾脆過了年再走,也可把各項事務安排的更妥帖。其中一件就是打造更多的兵器,張鏑出海時長短兵器只有百餘件,弓弩更是隻有十幾副。在流求時還有部分刀劍被換給了土人,如此一來武備更加單薄,若不加補充,風險很大。

於是在泉州停留期間,張鏑的人遍佈各大鐵匠鋪,花費高價,加班加點打治兵器。

時近年底,年味漸濃,已有小孩子玩起了爆竹。宋代過年已經很流行放爆竹,王安石的《元日》就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著火藥的普遍使用,爆竹的花樣越來越繁多,一響、二響、多響的都有,乃至能蹦上天的二踢腳也已經有了。

陣陣爆竹聲,似乎提醒張鏑有些事刻不容緩要去做了,那便是製造火器。

這個時代的火器種類已經十分豐富,北宋已有火球、火箭、火蒺藜等初級火器,南宋紹興年間,宋人發明了“火槍”,不過這種火槍並不發射彈丸,而是將裝滿火藥的竹筒綁在長槍槍桿上,點然後灼燒敵人,更像是噴火筒。在這種“火槍”的基礎上,壽春府於開慶元年(1259)造出了“突火槍”,仍將火藥填在竹筒中,但不再僅僅用火焰傷敵,而是以藥力推動彈丸射擊,是爲最早的管形射擊武器,據稱射程最遠可達一百五十步。

“突火槍”的發明據張鏑所處的時間不過十幾年,還遠未普及,金屬管型火器則未知是否已經發明。(史載元軍此時已經有了“大炮”,但這種炮乃是是一種大型投石機,又稱回回炮。是忽必烈請波斯人亦思馬因和阿老瓦丁設計的,炮彈重可達一百五十斤,發射時,震天動地,所到之處,皆爲齏粉,威力相當驚人,在蒙古攻克襄陽之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鏑內心深處對火器情有獨鍾,他心中早就有設想,用銅、鐵鑄造管形射擊武器,或者就叫做火銃、火炮,但是這類武器製造不易,不是空想能夠達成的。哪怕經濟允許,很多技術上的難關也不是短期能夠攻克的,此時急於求成說不定畫虎不成反類犬,反而耽誤了其它要事,不如等實力壯大後再去開發。

退而求其次,張鏑只能仿造“突火槍”的形式,用竹筒爲外殼,填充火藥,以石子、碎鐵、瓷片等做彈丸。這種武器不能指望他有多麼遠的射程或者多麼好的精度,不過近距離造成傷害還是可以的。

先找爆竹匠人試做了幾個,就如大號的煙花,工藝則比煙花還簡易些,於是派人找遍了城中爆竹鋪子,買了數百斤火藥,讓自己人裝填。效果差強人意,以豬肉做實驗,五步內能打出幾個大洞,十步則深入存許,最遠二十三十步也能打破皮肉。

張鏑將這種武器取名“火竹筒”,也還淺顯易懂,比傳說中的“突火槍”威力小太多,究其原因,或許一方面是火藥太雜,質量太劣,藥力不足。另一方面是裝填比較粗糙,有鬆有緊,參差不齊。最後則是子藥不規範,大小各異,容易漏氣。除了威力不夠,它還有兩個缺點,一是操作有危險,可能炸裂,用時必須固定在長桿上,點燃後要遠遠持著長桿末端射擊。二是火竹筒乃是一次性的,用完即廢。

不過它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便宜,只要一點土火藥的價錢。二是製作簡便,不需要專門工匠,甚至臨時裝填也沒問題。三是威力也還過得去,能造成殺傷,尤其煙霧爆響的聲勢十分駭人。如拿來守城,效果肯定不錯。於是一連製作了三百多個,打算船上攜帶一百個,剩下二百多送去自新寨守寨用,多餘的火藥一併送去,用完了還可以就地製作。

在泉州,打造兵械的同時,張鏑也加緊招募人手,因爲流求、澎湖、泉州都留人駐守,原來的三百餘人去了大半,雖船隻也留了兩艘,但九十餘人三隻船人手還是緊張的。

招人的事交由黎升與葉繼辦理,專要那些樸實無華的,看起來滑頭的,有痞氣的都不要。泉州的商業氛圍比慶元有過之無不及,張鏑放出的待遇又高,給錢爽利,來投奔的絡繹不絕,經挑選,留下了五十五人,與他們一一約定,年後出海。

過年了。鹹淳十年的最後一天。

泉州城內某處四合院內熱鬧非凡,裡裡外外擺了二十幾桌,五六個大廚鍋鏟翻飛,一道道熱騰騰的菜餚依次傳下,這是張鏑在泉州貿易站辦的年夜飯。

張鏑在主桌正位上坐下,左側是劉石堅,右側是黎升,往下是葉繼和幾個帶隊的老兵,葉承在末位陪坐。往下依次各按船上職位或者年齡資歷落座,熱熱鬧鬧卻又井然有序。

劉石堅是今後流、澎、泉商路上最重要的負責人,位置突出。而葉繼和黎升一個是張鏑最主要的商貿助手,一個是海路上最要緊的行船參謀。算得上左膀右臂,兩個人也隱隱有競爭的意思。單就感情而言,張鏑自然與葉繼更親密,那是過命的交情。但黎升年長很多,所以更靠近主坐。這次黎升自我感覺勝了一籌,但他不成器的兒子忽然從外頭桌上進來,硬要擠到他邊上坐,讓他的得意變作了尷尬。不過張鏑並未在意黎寶的失禮,過年熱鬧高興的日子,不必破壞了氛圍。

張鏑要衆人放開肚子吃喝,盡情的猜拳行令,無拘無束。吃到半程,起身依序往二十幾桌敬了一圈酒,張鏑平素律己甚嚴,無事幾乎不飲酒,但一喝起來酒量卻並不差。眼看百十杯落肚了,臉色微紅,卻仍清醒如常。美酒助興,反而更有精神談笑風生,到後來凡敬酒的來者不拒,還能準確的叫出每個人名字,親熱的聊上幾句。隨他出海的這些人,朋友也好、部下也好、夥計也好,往常或許佩服他文武雙全年少有爲,或許喜愛他平易近人不擺架子,或許尊重他經營有序管理有方。但只有喝了一頓酒,說了一通知心話,他們才真正把他當成自己人,才更有了幾分兄弟之情。也許,吃飯真算是拉近關係不二良方。

年夜飯吃了足有兩個多時辰,到後來,張鏑也已經暈暈乎乎,底下各桌上也都橫七豎八的醉倒了一片。

第二天,便是元日,或者說正月初一。張鏑起得晚了,貿易站門口已經貼了火紅的對聯,一大掛鞭炮爆響起來更增添了喜慶味道。張鏑搬來一籮筐黃澄澄的嶄新銅錢,用紅布包了,每人都發一份,並宣佈放假三日,自由活動。頓時人人高興、個個歡喜,三五成羣的,或往城中購物,或往城外趕廟會,或四處閒逛觀景。

澎湖島,也是過年時候。

島上的人們也處處洋溢著喜慶,新上島的這些原來的巡檢司汰兵,當兵的時候或許未必合格,但是做農民卻個個優秀。張鏑走前留下的物資足夠他們幾個月使用,吃穿不愁,唯一的任務就是開墾荒地。島上的土地雖然貧瘠,但好在平坦無比,沙土地疏鬆,幾乎不用翻耕,基本上圍起來就能種,只需清理掉上面的雜草而已。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一百多勞力人人都開了不少於二十畝地,勤快的已經種上了些耐寒的菜蔬,開了春就可以準備種糧食了。剛從昌國出來時,很多人心裡是忐忑的,因爲前途未明,在澎湖島上待了一個多月,就人人放心了。這裡有吃有喝,島上鄉鄰也很和善,更關鍵是開墾出來的田地都歸自己種,三年內不收一分租,糧食多了還可由商船運出去賣了換錢。一百多人幹勁十足,都很快要當上小地主了,帶家屬的更是過上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好日子。

過年這幾日,有家口的,關上門吃年夜飯,單身的聚在一起吃喝,桌上有米麪菜蔬,也有海島特有的魚蝦海味。喝過幾杯島民自釀的雜糧酒,吃飽了互相串門,談天說地,或者玩玩博戲,輸贏點小錢。小孩子們則成羣玩耍,早已與與原來的島民混雜在一起,到哪兒都能找到快樂。多麼讓人羨慕甚至嫉妒的安逸日子!

自新寨。同樣的年節,不同的光景。

守寨的二十多個倒黴蛋如果知道泉州和澎湖的情況,肯定會嫉妒的,因爲他們正處於痛苦中。

自與賽夏人的一仗,鄭狗他們已經好多天沒開過寨門了,他們就如旱苗渴望雨水,如餓久之人渴望美食,日日巴望著快些有船來搭救他們出苦海。

過年了,他們有些或許記得,有些或許不記得。但又有什麼差別!?不管過什麼,總改變不了糟糕的環境,不冷不熱的凱達格蘭人,明哲保身的北來漢人,還有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兇惡賽夏人,他們躲在寨中,卻總感覺四周都是不友善的眼神。

還有,臥牀不起的那兩個病夫,前日已死了一個,另一個也不知能吊幾天命,原本撐著病體的那幾個也只會更沉重,再這麼下去,估計病倒的人還會更多。

離張鏑許諾的一個月期限越來越近了,沒見船來,鄭狗幾乎要絕望了。

臨安。也是新的一年了。

新帝改元德祐,但祖宗的陰德還能庇佑這殘破的半壁江山繼續茍延下去嗎?

正月裡,一場細雨下了十多天,略微影響了各地來來往往運輸燈節用品的舟車。但各色燈火仍舊齊聚於臨安,城中張燈結綵,爲新帝的元年佳節而慶賀。元夜,暮色漸沉,城牆高聳,燦爛燈火如晝。

便如這外表光鮮的紙紮彩燈,內裡是空的,一戳就破。此時的南宋局勢,也走到了絕望的邊緣,甚至比流求孤島上的自新寨還要看不到希望。

正月,虜酋伯顏攻下鄂州後率水、步軍10餘萬,以宋降將呂文煥爲先鋒,沿江東進。宋軍皆望風歸降。宋攝政太皇太后謝道清,急令丞相賈似道督師抗元,督諸路軍13萬,戰艦2500艘,出師西上迎戰元軍。賈似道慣用了搖尾乞憐的老把戲,先遣返元軍戰俘,後向元伯顏乞和,被斷然拒絕。元軍攜勝而來氣勢如虹,宋軍將帥無戰心,兵士迷茫,敗局已定!

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
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扶绥县| 泸水县| 时尚| 万山特区| 湘阴县| 鹤山市| 安徽省| 琼海市| 乌海市| 自贡市| 伽师县| 平邑县| 商南县| 九江市| 县级市| 贺兰县| 木兰县| 昆山市| 津市市| 凯里市| 红河县| 万州区| 富顺县| 夏邑县| 安宁市| 雷州市| 霍邱县| 东兰县| 永安市| 黑龙江省| 乌兰浩特市| 九寨沟县| 彭阳县| 永川市| 丹阳市| 尼勒克县| 吴忠市| 临湘市| 兴城市|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