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陳三甸
性別:男
籍貫:大宋廣南東路廣州府
出生年月年齡:生於嘉熙三年二月,現年三十六歲
體貌特徵:身長七尺五寸,面黑、虯髯。
特長及愛好:打架鬥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職業:太平寨寨主兼呂宋屯駐大隊大隊長
個人經歷:曾做過街頭混混頭領,自謀職業做過沒本錢買賣,後成爲蒲家船員、打手、船老大......
這是新上任的太平寨寨主陳三甸的個人簡歷,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一看他就不是什麼好人。如果再看,那依舊不是什麼好人。所以張鏑素來不怎麼待見他,只是他在蒲家這幫人中太過突出,自帶老大的氣度,就如一大羣土狗中赫然立著一隻狗熊,只有他能夠服衆。而且幾個月來這人比較安分,也沒惹過什麼事,尤其在瓊島時不少蒲家俘虜得病,張鏑盡心救治甚得衆心,陳三甸多少也被觸動,對張鏑等人都更加尊重。考慮再三,陳三甸還是順理成章的當上了太平寨寨主。
於是張鏑走後,太平寨週近小小的地盤上,陳三甸陳大寨主成了此地說一不二的“一把手”,土生唐人們雖然人多卻屬弱勢,也不敢和他抗爭。
陳三甸手下有個叫黃破嘴的,素來歪心思很多,此時是二十幾個小隊長之一,留島以後就悄悄的向陳寨主進言,勸他帶人逃出呂宋,甚至計劃都安排好了,太平寨離海灣近,一年中偶爾有幾隻商船來與土著貿易,屆時奪了船隻出海,逃回廣州去。他這心思與當初自新寨剛建好時的蔡老六那夥倒黴鬼倒是異曲同工,只不過計劃要穩妥些,不必去搶土人的小木船,直接等商船來就是了,這也可以看出黃破嘴的精明之處。
只不過陳三甸聽了他的建議想也不想就拒絕了,原因很簡單,他老陳雖然是渾人,但是也講義氣,小張官人待人不薄,不好這麼相負。他不知道張鏑委任他時心中的猶豫,只認爲是充分信任才委以他重任,當中自然有一點知遇之恩。另外,廣州遠在千里外,隔著茫茫大海,若沒有合適的引航員想要回去談何容易,而且就算回到廣州又如何,蒲家船員數千人,他最多仍舊當一條船的老大,不過是是蒲本宜的一條狗而已,而且是可有可無的狗。更何況作爲敗軍之將,回去了還不知道蒲家如何處置。哪有在太平寨做個太太平平的寨主來的愜意,手下幾百人俯首聽命,正如土皇帝一般。
黃破嘴並不甘心,還來說了幾次,其實他是存著私心的,因爲廣州蒲家的親信黃猴子正是他的親哥,當初就是爲兄長出頭才上的船。原本有他哥哥罩著,他在廣州混的很好,所以做夢都想回去吃香的喝辣的。哪像在這破島,要啥沒啥,還熱的讓人發瘋,也沒趣的讓人發瘋。陳三甸幾次被他纏磨慫恿,後來不耐煩了,他本就脾氣暴躁,將那黃破嘴劈頭蓋臉大罵了一通,趕出門去,至此終於耳根清淨些。隊伍中原本也有幾個與黃破嘴關係好的,只等陳三甸動了心就來添一把火,見此情況也就不敢再來多嘴。
又過了一段時間,寨中人漸漸安分下來,按照既定的策略開始開拓事業,太平寨二百七十餘人已有大致架構,就按照中隊、小隊爲單位做些常規的外出探索以及準備屯墾等事。
這一片平坦沃壤,四周原有幾個土著小部落,因爲地處平原的特點,本地土著多數以農業爲生,也在沿海捕些魚蝦水產,所謂飯稻羹魚就是這種情形。生產上他們與中原人不同,並不懂得翻耕土地,又或者是土壤肥沃不需翻耕,在種植前只是用火一燒,隨意撒些種子。但收成似乎也還不錯,並且因氣候炎熱作物生長期短,一年可收好幾季。該地作物除了水稻,也有小米,芋艿、茨菰種的也多。
也許是因爲感受不到飢寒的緣故,本地土人們似乎不像一般蠻族那麼好鬥,太平寨建立以來只是有幾個人好奇的來觀察過幾次,並沒有表現出什麼惡意,而且還有不少土著拿著東西來交易,但太平寨初建,除了自己吃的糧食,也沒有多少可以交換的東西。這些土人們已經懂得使用鐵器,但卻不會冶煉,大多數用的還是石斧、石錛之類工具,也還鋒利但不耐用,因此如流求土著一樣嗜好鐵器。陳三甸自然不會同意,自己的鐵器原本就稀少,怎麼可能拿保命的兵器來換些無用的土貨呢。反而學著土人的樣式做了一些石箭簇、石矛之類的武器,不至於讓寨中人一大半都赤手空拳。
太平寨幾百口人剛開始都是吃船隊留下的口糧,幾個月是足夠的,但在這麼一塊寶地上如果還要外邊支援糧食肯定是說不過去的,張鏑走前也要求這裡要打好農業基礎,爲後續移民做準備。
陳三甸帶人繞著寨子轉悠了一圈,大手一揮東南西北指了幾個大致邊界位置,幾千畝的土地便要歸太平寨了,在顯眼的地方定了一些木樁作爲標記,不準土人隨意來種地。這麼大面積的地方當然不會全都是無主的,靠近西南就有一個幾百人的小部落,田地被佔自然也要來抗議的,但陳三甸強橫,又聽不懂土人的言語,一概趕走了事。該部弱小,也無力來爭鬥,不過陳三甸也沒太過分,讓人送了些糧食作爲補償,土人們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現在寨中人手還算充裕,陳三甸每日派幾十人往島上探索。物產、礦藏、地貌、土著部落等都是探索的範圍,其他大部分人就在佔下的良田中耕作,學著土著們的方法,也不精耕細作,燒了荒就將種子淺淺的播下去,先試試看,多少會有點收成。
正當忙了幾天春播,某日往北邊探索的小隊回來報訊,說有一幫土人大概兩三百,都帶著石質兵器,這些人似乎比較蠻,把好幾個小部落給搶了。
陳三甸是屬於沒事也要找點事做的人,聽此消息,頓時來了勁,有熱鬧可看當然要去看看,如果有不長眼的土人,正好練練手。當下召齊了人馬,各帶兵器就往北邊走,寨中只留幾十人守著。
行了十幾里路,遇見了幾個部落,走進去看時發現土人的茅屋裡處處凌亂,陶盆瓦罐之類的碎得一地。這部落裡的人剛遭了搶,忽然又見了兩三百人過來,嚇得不輕,但見他們著裝奇特也不似方纔的強盜,而且也沒有搞破壞,稍放心些,沒有跑太遠。陳三甸讓人“請過來”幾個土人,連說帶比劃好不容易搞清楚幾點信息。當地土人自稱爲普里耶人,而且這裡整片平原上的部落都是普里耶人。而搶劫的則是塔蒙人,是從很遠的北邊山林裡出來的,他們靠打獵爲生,每年都有幾次下山來搶劫普里耶部落,可能這次是這裡、下次是那裡,不僅搶糧食,還搶女人,如果不抵抗就沒關係,抵抗了就要殺人。普里耶人沒有力量與塔蒙人鬥爭,只能不抵抗讓他們搶。
陳三甸原以爲自己已經夠橫了,聽說還有比自己更蠻的,頓時火氣上來了,罵了兩句。又指著黃破嘴說道:“破嘴,你嘴巴伶俐,給咱翻譯翻譯。就對他們說,北邊的強盜太欺負人,以前就算了,現在我大宋王師來了,定爲他們出頭!”
黃破嘴撓著頭不知道怎麼翻譯,對於陳三甸厚著臉皮自稱“王師”他也不以爲然,想了半天,就手腳並用比劃著,指指自己這邊的人對著北邊做出狠狠打的手勢。
土人們倒也理解了,咿咿呀呀的似乎表示感謝。
陳三甸好久沒惹事了,正手癢的難受,想揍人。有這麼一個光明正大的由頭怎好不用上,還不必擔心違背了張鏑定下的不與土著擅自爭鬥的規矩,因爲這是鏟強扶弱弘揚正義的事兒呀,多麼理直氣壯!
平原上的普里耶人有十幾個部落,每個部落少則幾百人,多則一兩千,加起來應不下一兩萬人。北邊山區的塔蒙人也分好幾個部落,但人數少的多,加起來也就幾千人。然而人多的普里耶部落卻年年被人少的塔蒙部落侵略。這不僅僅是戰鬥力方面的差距,更是跟兩個族羣的生產方式與生產力水平密切相關的,普里耶人以農業爲生,在平原上自給自足,絲毫沒有與外族戰鬥的慾望,因爲那是得不償失的。而塔蒙人遊獵爲生,經常糧食不足,但若到平原搶一遭就可以輕鬆獲得糧食、女人,而且遭到的反抗並不激烈,幾乎像定期收租一樣穩賺不賠。
這就跟幾千年來中原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類似,中原是農耕文明,生產力較高,只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好好種田生產就可以了。爲了去佔領一個對自己沒太大利用價值的地方,而消耗自己的人力、物力、財力,甚至還要提供大量糧草去供養佔領地,簡直是得不償失。而北方民族南下,不需要太複雜的後勤,遊牧民族越過長城到了中原後,隨地搶劫,金銀、絲綢、鐵器、女人應有盡有,無論哪樣對他們而言都是很值錢的。所以遊牧民族有事沒事就想南下搶劫,漫長的邊界線上防禦十分困難,中原王朝只能修起長城來抵禦。好在中原還有國力和技術的優勢,有時甚至還能遠征大漠吊打胡人。
可是普里耶人與塔蒙人相比並沒有武器和技術上的代差,更沒有一個統一集權的國家調動起衆多分散的小部落來對抗入侵。所以多年來被塔崩人欺負慘了,一直沒有改變這種弱勢現狀的能力。但是現在陳三甸來了,就像一條攪渾水鮎魚,或許要讓這個地區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一開始陳三甸還想拉上幾個剛剛被劫掠的小部落一起去攻打塔蒙人,可惜沒有一個部落願意跟從。那麼也就算了,他還真不信自己幾百號人幹不過一羣拿石器的蠻人。只不過嚮導是必須有幾個的,於是半強迫地拉了幾個普里耶人在前引路。
據稱塔蒙人下山搶劫基本不會在平原上過夜,一般都是搶完就走,與其追蹤上去,還不如在他們回程的必經之路上等著,以逸待勞。
在嚮導帶領下往北走了十來裡,漸漸就有了小丘陵的地貌,穿過一片小樹林,再往前就是望不到頭的茫茫大山。
剛到了一處山口河谷地帶,像是塔崩人進出的通道,尚未找好地方埋伏。後隊忽然有人報告稱,有一大羣人往這邊靠近了,遠遠看去果然是二三百人的架勢,亂糟糟的拉開了很長的隊列,十有八九就是那羣塔蒙人強盜。
很快,塔蒙人也發現了這邊的情況,即便很少遭到抵抗,這些叢林獵人還是有基本的警惕性的。他們一個個肩扛手提帶著戰利品,疑惑的向著北邊張望,必經之路被堵,總不能不回山,所以還是慢慢的聚集起來往前走,石斧、石錛、石標槍之類的兵器也拿在了手上。
陳三甸命令兩百多人都往兩側山坡上佔住地勢,居高臨下就等著塔蒙人送上門來。塔崩人也不傻,隔著幾百步就不再上前,只是遠遠的用聽不懂的鳥語罵陣,陳三甸將那幾個充作嚮導的土著推出來,令他們對罵過去,這幾人開始還有些膽怯,後來進了狀態,卻越罵越起勁,雖然不知道罵的什麼,但似乎挺激烈的樣子。
塔蒙人很憤怒,不就是搶個劫嗎,沒什麼大不了的。辛辛苦苦拿著戰利品走了半天,竟然遇見攔路的了,弱雞普里耶人還真長膽子了!
幾個首領模樣的呼嘯了兩聲,塔崩人放下雜七雜八的戰利品就往山坡上衝過來。
這些赤腳蠻人手腳麻利,如果在山林裡遇見還真不好對付,但是面對面硬剛而且還是佔盡地利的情況下,陳三甸還真沒把他們放在眼裡。
一時之間矢石齊下,十幾張弓弩對著赤身裸體的敵人一射一個準,巨大的石塊也紛紛滾落下去。塔蒙人天天與野獸爲伍,也就欺負欺負平原上的普里耶人,要論真正的戰鬥經驗還真是談不上。乍被挫敗,很多人的士氣也就消散了,只顧著往河谷裡逃,幾個首領也談不上絕對的權威,根本約束不住。於是蠻勇的繼續衝鋒,怯弱些的就四散奔逃。
陳三甸雖然對於兵法是一竅不通,論排兵佈陣甚至不如當過占城兵的土生唐人們,但是他從十幾歲起就出來混,不知打過多少場羣架,在蒲家船隊裡也是出了名的能打。他只用既有的打羣架經驗也知道,雙方人數相當,打的就是個勇氣,眼下塔崩人進退失據,不利用這個機會更待何時。
所謂彼竭我盈,必勝之。陳三甸哇哇叫著,舉起大刀一馬當先就帶人猛衝下去,身後的二百多人也一哄而上,便如急水攻沙,固然有最勇敢的塔崩勇士逆流而上,但改變不了大局。太平寨的人不僅在士氣上、地勢上、組織上,也在武器上勝過了塔蒙人,鋼刀長槍雖然只有幾十副,強弓硬弩也就十幾張,但比起只有石質武器的塔蒙人還是勝出不少。
塔蒙人第一次遇見了真正的對手,一下被打的一敗塗地,事實上歷來華夏族與蠻族打仗,蠻人要麼靠天時地利,要麼依靠馬匹速度,否則就只有捱打的份,這是組織能力和技術上的代差,更是文明的代差。
不過塔蒙人畢竟獵人出身,雖然打不過,至少跑得快,大部分人都通過河谷逃走,死傷了四五十人,被俘虜了十幾個,他們從各部落搶來的東西,轉手就成了太平寨的戰利品。太平寨自身也有損失,傷亡二十餘人,因爲那些真正的塔蒙勇士確實強悍,手上的石矛、石標槍狠厲異常,最初在遠隔幾十步的距離而且是仰攻的情況下還是給陳三甸的人造成了一些傷亡,近戰以後也同樣不好對付,不過蠻人只尚個人武勇,少數幾人的負隅頑抗反而死的更慘,被打的血肉模糊。
大勝一場,不過事兒還沒完。趁你病、要你命,痛打落水狗才是陳三甸的風格。當然打落水狗也要點技巧,不要打狗不成反被狗咬。陳寨主的策略是就是讓更多的人一起去打。他再魯莽也不會笨到用區區數百人深入山裡攻打塔蒙人,平原上還有近兩萬的普里耶人呢,幹嘛不用起來?
於是,戰死的塔蒙人都被割了腦袋掛在竹竿上,俘虜則被綁成一串,從戰後第二日開始,這些俘虜以及掛著腦袋的一根根竹竿就開始在普里耶人的部落村寨間遊行,請了好幾個普里耶嚮導在前面大聲宣傳著太平寨大勝塔蒙人的事蹟。
炎熱的天氣裡,竹竿上的腦袋開始腐爛發臭,十八個部落終於都巡遊過了。陳三甸傳下命令,每個部落成年健康的男子都必須於十天之後到太平寨集合,有哪個部落敢不來的,就派兵攻打,像那些塔蒙人那樣砍掉腦袋。
普里耶人都看到了那些腦袋和跪在地上受鞭打的塔蒙人,他們深深的被武力震懾,番人向來服從強者,過去塔蒙人是強者,而現在太平寨人成了強者。
十日後,太平寨周圍都被人潮淹沒,普里耶十八部落足足來了四五千人,太平寨的人就算一個管十個都管不過來,不過也不需要他們管。普里耶人自有首領,只要將各首領長老控制住就可以,那麼多雜亂的土人,想要像統帥正規軍隊那樣是不可能的。只能以部落爲單位,依靠人數優勢壓倒塔蒙人。
陳三甸很滿意,除了新播下種子的田地都被踩爛了以外,一切都超出預期。他豪情滿懷,指揮“大軍”浩浩蕩蕩往山區開去。
塔蒙人口男女老幼加起來才幾千人,還分成了好幾個部落,只不過比普里耶人多幾分蠻勇,也更能團結起來外出劫掠,面對一盤散沙的普里耶部落才能爲所欲爲。可是現在,形勢逆轉,普里耶人被整合起來了,每個塔蒙部落都有面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人的攻擊,猝不及防之下,個別塔蒙獵人的勇武根本無濟於事,一個連一個的部落被“聯軍”攻破,抵抗的男子被殺死,婦孺被擄掠,塔蒙人的茅屋也被燒成灰燼......
一次難忘的、完美的“北征”,讓普里耶人印象深刻,他們或多或少得到了一點戰利品,第一次如此的揚眉吐氣,各個部落裡都歡聲笑語。真真是“翻身農奴把歌唱”!
“北征”的組織者陳三甸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最好的戰利品都歸太平寨,其中有兩三百個抓來的奴隸,甚至包括上百個塔蒙婦女。寨中稍有點地位的都來挑人,女人最搶手,有的人或許不喜蠻女,但大部分還真不挑食,陳三甸自己也選了幾個做壓寨夫人。有了這麼多女人,可安衆心,連黃破嘴那貨也不再提逃回廣州的事兒,這人上人的日子纔剛開始呢。說實在的,他這破嘴還確實伶俐,幾個月就能大致與土人們言語交流了,成了陳三甸的傳聲筒和發言人。
最大的收穫自然還不是一點戰利品,而是太平寨在這個區域確立了絕對的權威,他們不必向塔崩人那樣明搶,但卻可以換個更文明點的方式--收稅,畢竟陳三甸之流過去就是收保護費出身,對此算得上輕車熟路。每個部落還得按照人口多寡,派發勞役,或者到太平寨使喚,管理塔崩奴隸,或者爲太平寨屯種土地。普里耶人絕無怨言,至少比塔崩人的破壞性是小多了,兩相對比感恩都來不及,給太平寨做“管家”則更是讓人趨之若鶩,工作清閒還能指使那些過去騎在頭上的塔蒙人,真有一種“二老爺”的快感呢。
陳三甸還經常組織“征伐”,塔蒙人已經被打慘了,沒被抓被殺的都逃到深山裡,隔三差五就被折騰一回。在這過程中,普里耶人也越來越順手,不像開始的一盤散沙,在太平寨指揮下,打完北邊打南邊,以前沒有什麼過節的部落也要去欺負欺負。總之原本的弱雞普里耶人,現在是鄰近部族都聞風喪膽的角色,而太平寨幾乎已在此建立了初級的軍事國家,其組織性是其它土著們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