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

水陸兩軍連番大敗,元軍兵力更加短拙,原先佔領的很多州縣都無力駐兵,只能棄而不守。

以泉州爲起點,張鏑與陳文龍兩軍幾乎不費一兵一卒便收復了大半個福建,只剩東北部的福州、興化兩座大城仍在敵手。但在宋軍強勢威脅之下,兩城中的元軍已無進取之心,尤其中興水師橫行無阻,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最喜歡開到城下打它兩炮,反正對方又沒法還手。

董文炳深感兵敗的責任重大,做了幾件事試圖挽回。第一件就是往大都進表請罪,守土不力、損兵折將,自請解職戴罪;第二件附在請罪折後,是向朝廷進言,請求大規模打造火器,略言宋軍銃炮之強,只恐顛覆江南半壁,若坐視宋軍火器獨大後果不堪設想云云;第三件是繼續收縮兵力,令兩浙、江西、閩廣的部隊謹守要地,不得分兵浪戰。

此前,大宋樞密使、同都督文天祥開府於南劍州,募兵抗元,進取江西。但因南劍州於十一月降元,陳宜中、張世傑等奉趙昰逃往海上,元軍得以長驅直入,文天祥被迫退往汀州,進攻江西之軍也相繼退出。

隨著張鏑在泉州、興化幾次全勝,元軍主力又被趕回閩北、浙南一帶,文天祥便趁勢率軍再次進攻江西。十二月,與回撤中的元軍交戰,敵人稍一接觸就退了,殺俘若干,乃稱雩都大捷,隨後開府於興國再招舊部。

文天祥的初勝,令江西各地抗元勢力大爲振奮。江西安撫副使鄒鳳至興國相會;隱居撫州的故宋官員何時也聚兵入崇仁響應;文天祥的兩個妹夫孫桌、彭震龍也以龍泉、永新募集的民兵至興國會文天祥;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皆表示聽從節制。

文天祥因勢利導,分兵三路進攻:以督謀張汴、監軍趙時賞率兵數萬攻贛州;安撫副使鄒鳳率贛州諸縣兵攻永豐、吉水;招撫副使黎貴達率吉州諸縣兵攻太和。

一月間,文天祥所部復贛州九縣,吉州八縣復其半,軍勢大振。寶慶的張虎、衡山趙瑤、司空山的張德興、傅高等,皆舉兵起義遙遙呼應。

元廷的江西都元帥兼參政塔出接連北撤,退守江州、撫州等主要城池,贛南、閩西一帶遂皆爲文天祥部所有,形勢一片大好。

至於漂泊海上的行朝,一開始在潮州落腳,又到惠州,後來則輾轉到一處名爲“官富場”的舊鹽場,建立行宮,暫時安穩下來,並且順帶收復了沿海幾個無人駐守的州縣。

還有南方最大的城市廣州,也傳來好消息。

起初,廣東經略使徐直諒因爲宋室破滅,聽說臨安城裡太后皇帝都降了,就派人往元營納降。但後來福安府行朝建立,詔書傳來,徐直諒又決定改變主意拒絕投降,並派兵與前來接收的元軍交戰於廣州城外的石門,結果宋軍大敗,徐直諒棄廣州城逃跑,元軍進佔廣州。

不久後,行朝南下潮州、惠州,以江西制置使趙晉、副使方興謀奪廣州,正逢東莞縣民熊飛起兵抗元,新會縣令曾逢龍也拉起一支鄉兵,便與行朝軍隊合攻廣州城,重新控制了廣州。

……

興化大捷!

泉州大捷!

雩都大捷!

廣州光復!

捷報頻傳,大宋朝已經多久沒交這樣的好運了?

這是天不滅宋,中興可期啊!

行朝君臣彈冠相慶,在長時間的漂泊之後難得過了一個祥和的年。

轉眼到了景炎二年的元月,小朝廷傳旨慰勞仍舊忠於大宋、堅持抗元的各地臣民,當然也少不了對有功之臣的封官加爵。

說起來近期的幾次大捷多半都是張鏑的功勞,又有陳文龍這樣的當朝參政爲之背書,誰也沒法否認的。況且行朝也太需要樹立一個正面的典型來鼓舞人心士氣,於是張鏑被連升幾級,就地任命爲泉州知州、沿海制置使,幾乎與當年的趙孟傳官位相當了。陳文龍則被加封同都督、同籤樞密院事、資政殿學士,地位超然。兩軍主要將領也各封賞又加,當然都是空頭支票,口惠而實不至的,行朝如今仍是困難時期,精神鼓勵就夠了,物質的賞賜就欠著吧。

張鏑倒不會虧待了自己的士卒,從泉州巨量的繳獲中拿出很小一部分就足以讓全軍官兵發一點小財了,他還很守信用的解了百萬軍資送給陳文龍部,當初告訴他繳獲的全部資財只有五百萬,給這麼多也不算少了,至於剩下的三百萬當然是繼續妥善保存在泉州府庫中咯。張鏑與陳文龍雖然志同道合,但有這麼一尊大神同駐城中終歸不太自在,那悄悄沒下的上千萬繳獲也都得藏著掖著,有錢卻不能拿出來是很難受的。

元月中,留守興化的元軍終於受不了中興水師的騷擾,退回福州去了。陳文龍的軍隊得以在水師的協助下輕而易舉的收復了興化軍,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各自清靜,張鏑也終於能光明正大的把泉州的大量浮財一船一船的往流求運,這麼多的錢財積蓄,按目前的規模,夠自己幾年的軍需了。

現在,泉州完完全全歸張鏑所有了,不僅僅有這上萬強兵鎮著,小朝廷還把泉州知州和沿海制置使的官位都送了上來,實至名歸。

張鏑要的不僅僅是名正言順的佔領這個城池,他還要將其變成自己的堡壘,變成無人能夠搶走的堅實基地。他需要的不僅是土地,還要這片土地上的百萬人口都成爲他忠實的擁護者,成爲他再創偉業的推動力。

對此,張鏑早有成策,中興社的那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可以引用過來,讓泉州和流求、和呂宋一樣,成爲復興之路上的另一塊重要基石。

這是新的起點,新的開始,以海洋爲依託,又從海洋走回陸地。就從泉州起步,向閩粵、湘贛,向兩浙、江淮,向全天下進發。就如一顆火種,點燃熊熊大火,燒向我華夏故土、九州大地!

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五十五章 祥興北伐(四)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
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五十五章 祥興北伐(四)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舒城县| 海原县| 广水市| 虎林市| 常宁市| 九江市| 铁岭县| 乌兰浩特市| 方城县| 宜兰市| 白城市| 桃江县| 明水县| 海盐县| 册亨县| 云林县| 盐源县| 榕江县| 安龙县| 舒城县| 抚顺市| 桐乡市| 铅山县| 松桃| 天峻县| 循化| 扎鲁特旗| 温州市| 察隅县| 汉沽区| 通渭县| 鸡西市| 长治县| 襄樊市| 昌都县| 长白| 谢通门县| 通化市| 卫辉市| 方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