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

上一場大戰過後,衆多兵士傷亡落水,雙方都打撈了大量俘虜,元軍因爲戰敗,怨氣難平,往往虐殺俘虜泄憤。中興軍卻對俘虜以寬仁相待,不僅給予藥物救治傷病、悉心照料,還贈送衣食、遣送回鄉。一個以仁、一個以暴,兩相對比,高下立辯,人心士氣的差異越發懸殊。

由於陸師大敗,水師僵持不下,張弘範已經心生退意,試圖撤回江州重整旗鼓。此時元軍水師實力尚存,若能會合東西兩面的陸師敗兵成功撤回,兵馬仍舊可觀,即便無力進取隆興,自保江州還是有餘的。

倘若如此,這場戰事難免遷延日久,江州會成爲堵在江西大門口的一塊大石頭,中興軍就必須在隆興一帶和鄱陽湖南線長期部署重兵與之對峙。福建一地的人口財賦勢必難以承受這樣勞師糜餉的壓力。

所以張鏑絕不能放虎歸山,必須設法在鄱陽湖解決張弘範的主力。只是這並不容易,中興軍儘管連勝幾場,卻還沒能從根本上改變敵強我弱的態勢,張鏑需要一個契機來打破這個僵局。

這個契機不是別的,就是時間。

……

“好兄弟,你還活著,太好了!身上傷的怎麼樣?”

在同袍們的竭力搶救下,張鏑的貼身侍衛楊毅被打撈上岸,當時他身穿張鏑的衣甲,被元軍誤認作敵人主帥,急於復仇的林世雄箍住他的雙腿,林世傑補上一箭將他射翻落水。

好在身上穿著總理賜予金絲軟甲,那一箭入肉並不深,楊毅憑著精熟的水性泅到了岸邊。

車力山發現好兄弟大難不死,樂不可支,一個熊抱,伸出蒲扇一般的大手興奮的猛拍楊毅的背,拍的人齜牙咧嘴。畢竟人家胸口還有一寸多深的傷,可別拍裂了口子!

張鏑聞訊也是大喜,親自前來慰問,若非這個忠勇的部下易服替代,說不定傷的就是自己了。他親自爲楊毅敷藥治傷,殷殷囑託醫官要好生照料。

楊毅感動的無以言表,八百里鄱陽湖水也難及總理的深恩吶!

除了楊毅,張鏑又連夜走訪慰問了衆多的受傷兵卒和有功將士。

敘談中,有士兵無意間說到湖水似乎淺了幾分,原本停泊木筏的地方露出了淤泥。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鏑猛然間想到了破敵那個契機。

水淺了,沒錯。

今年入秋以來,贛北就不曾下過雨。

秋陽久曬,江水日竭,鄱陽湖面已經下降了不止一尺兩尺。

既然小船小筏都因水淺而陷入泥中,那麼元軍的大樓船豈不是更加難以行動?

張鏑讓參謀部請來當地的老漁民、老船工詢問水情,更證實了自己的推測。據當地人講,歷年秋冬以後,鄱陽湖水位便會驟減,枯水時湖區面積甚至不如豐水期的十分之二,原本浩渺的湖面會被灘塗和茅草佔據。

今年的雨量似乎比往年還要少,時值仲秋,正是水位迅速下降的時候。

觀一葉而知秋,張鏑從常人並不關注的水位細微變化而聯想到了破敵之策。

接下來的十幾日,張鏑令十隊戰船輪番上場,對元軍船陣猛攻不止,務必使敵人無暇移營後撤。不久後,東面饒州的胡隸將玉圭失打的大敗,也騰出手調集大量民船前來助戰。此消彼長,元軍雖然據有樓船鉅艦,卻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張弘範似乎也覺察到了情況不妙,從江州來的糧船已經擱淺了好幾次,湖面日涸,水淺而舟大,行動越來越不便,樓船一旦解開船陣、駛出港口,就很難找到停泊之處,稍有不慎就會擱淺。

萬一後路被切斷,這些龐大而又笨拙的樓船百無一用,簡直就是活靶子。

這個可怕的念頭把張弘範嚇出一身冷汗。

必須要後撤,這鄱陽湖不是久留之地,無論如何都得回到江州。

但是當張弘範想到這點的時候太晚了,張鏑已經先走了一步。就在元軍從康郎山緊急準備移營的前夜,中興軍實施了預先安排的策略,一邊以一部人馬猛烈攻擊,牽制元軍的移動,一邊以主力迅速往北佔據了都昌、左蠡、渚磯口等幾個湖港。

鄱陽湖大致以都昌、鬆門附近爲界限分爲南北兩湖,南部是主體,湖面寬闊,北部就是通往長江的一條水道,平均有七八里寬,最窄處不過四里,枯水期又淺又窄,大船難以通行。

張鏑的小型戰船行動迅速,等到元軍的樓船解開鐵索陣趕到鬆門時,水道東西兩側的左蠡和渚磯口早已經被中興軍搶佔下來,上千元軍戰船無處停泊,堵在水道中綿延十餘里。中興軍集中所有精銳銃炮打擊元軍的前列戰船,數十艘樓船被炸沉,更是將水道堵的結結實實。

小船的靈活優勢和樓船的笨拙劣勢就此顯露無疑。

此時放火,比任何時候都有效果,撤退中的元軍船隊秩序已經亂了,不像鐵索連舟的船陣,士兵在上面可以相互支援,大而無當的樓船就彷彿大型的食草動物被狼羣撕咬,只能接受被各個擊破的命運。

退路已經被切斷了,張弘範負隅頑抗,收拾殘兵退據鬆門,此時他的手下尚有樓船數百,但由於沒有合適的港灣,大船一靠岸就擱淺在灘塗上動彈不得,坐等中興軍前來殲滅。

苦戰十幾日,水位仍舊越來越低,衝破阻礙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從江州來的糧船無法進來支援,反而全都落入中興軍之手。

關門打狗之勢已成,這狗已經疲累不堪,而且餓的越來越虛弱,加幾棒子就能打死了。

絕境中的張弘範發起了最後的突圍行動,毫無意外的再次失敗了,剩下的樓船損失殆盡,張弘範與部下千餘親信搭乘僅有的若干小筏僥倖逃出,回到江州會合了樵舍鎮和饒州兩地陸師的殘兵,總共只剩下不到五萬人,初時二十多萬大軍,竟折損七八成之多。

張鏑收拾完鄱陽湖的殘局,趁熱打鐵,水陸並進攻打江州,張弘範自知區區五萬人絕非對手,匆匆退往江北。

九月十九日,歷時四十六天的隆興大會戰落下帷幕,中興軍大勝,江西全境光復!

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
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瓦提县| 卓资县| 普宁市| 信宜市| 根河市| 遂昌县| 温泉县| 西华县| 吉林市| 象州县| 佳木斯市| 绥棱县| 文昌市| 论坛| 廉江市| 交口县| 辽阳市| 龙山县| 彭州市| 彭水| 闻喜县| 池州市| 茶陵县| 广东省| 苍梧县| 咸丰县| 长岛县| 泾源县| 库尔勒市| 绥阳县| 北碚区| 宜州市| 安泽县| 边坝县| 师宗县| 松滋市| 德安县| 长子县| 新津县| 彩票|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