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

硝煙散盡。

這場戰鬥與行軍參議官李世遙在軍前會議上提交的方案基本一致,元軍的戰鬥力卻比預案中還要弱的多,而元軍主將抄思比預想中更爲膽怯。

原計劃後陣的玄甲會遭遇敵人的迂迴攻擊,可能要進行一番苦戰,必須堅持到槍兵和騎兵的回援,萬一銃兵無法打破正面,槍兵力量分散,那麼玄甲的壓力會很大,那就需要動用運河上的炮艦進行掩護轟擊,先擾亂元軍騎兵的後路。不過後面的戰局發展比預計的順利的多,正面元軍被銃兵六疊陣打的潰不成軍,槍兵可以全力回撲,騎兵也按計劃回援。而右路的元軍主力卻被一千玄甲反推,完全無需動用水面炮艦的力量就萌生退意,稍微做出點三面合圍的意思就落荒而逃了。左路的元軍也基本按照劇本來,被楊村驛工事中的火炮集中轟擊一陣毫無意外的潰亂了。

雖然勝利在預料之中,但也有一點幸運的成分,敵軍主將屢出昏招,使得勝利來的更加輕易了一些。

抄思的最大失算是收兵逃回海津鎮,楊村驛戰敗後他還有近萬人馬,宋軍卻只有五六千騎兵,追擊中是沒辦法對他斬盡殺絕的。

或許是心存僥倖,認爲宋軍沒那麼快打破鎮城,或許是尋求心理安慰,覺得有一道牆更加安全,一頭鑽進了海津鎮。但這卻把他剩餘的八九千殘兵帶進了死路。在艦炮和步炮水陸兩面狂轟之下,鎮城那點可憐的城防根本無濟於事,反而是給宋軍圈定了一個轟擊的範圍。

此戰過後,元軍一萬五千人馬幾乎覆滅。楊村驛野戰殲滅元軍五千餘人,海津鎮圍攻收穫更大,斃傷俘元軍八千餘人,逃散的大約不過一兩千而已。

元軍的輜重不多,戰利品以兵器甲杖爲主,最重要還是戰馬,戰後收攏、繳獲完好無損的戰馬六千餘匹,加上原先在直沽的繳獲,全軍戰馬達到了一萬二千多匹,數目驚人。

馬匹的食量很大,一匹馬至少要吃掉四五個人的口糧,不過楊村驛有存糧數十萬石,倒不擔心沒東西吃。

張鏑預計元廷不可能善罷甘休,必然還會派遣更多的兵力圍剿,楊村驛的龐大工事就是針對元軍更大規模的進攻。不過下一步應當是以陣地戰爲主,暫時還沒有太大的機動性要求,或許可以調劑一些戰馬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比如——山東。

山東這個地方,不如雍、樑的險阻,也比不過川蜀、江南的形勝,西面雖有泰山的險阻,卻缺乏叢巒疊嶂的縱深,東面瀕海,也沒有雄城廣邑足爲憑藉。所以想要在此割據自守並不容易,歷代以來都罕有成功的。但此地物產豐饒、民風彪悍,齊魯的英雄豪傑世代層出,若有明主從中取事,南抵江淮、北至幽燕,迅速可以崛起。比如三國的曹操起於兗州、唐代的王仙芝、黃巢起於濮州、冤句,都是從山東向外進取的事例。但若反過來棄攻爲守,結果就完全不同,山東一隅之地往往難擋四面之師,比如東漢劉岱、隋末徐元朗,欲守山東都是旋踵而滅,最近的例子是十幾年前試圖割據山東的李璮,聲勢雖大,但僅僅幾個月也免不了困死於濟南。

有人總結,山東之地,宜攻而不宜守。以自守則易弱以亡,以攻人則足以自強而集事。從山東往外攻伐往往勢如破竹,但割據自守卻往往坐以待斃。比如齊國,齊桓公時南征北伐,用霸諸侯。齊孝公以後,齊僅爲自守之國,幾乎受制於魯、衛這樣的小國。

所以張鏑對山東的周黑炭、陸十千提出的要求是攻略山東而不拘泥於山東,主要的目的是壯大自身而非佔據土地。自膠東起事以來,時隔一月,周黑炭、陸十千率領的山東紅巾進展迅速,連破十幾個州縣卻都破而不入,掠盡人口、騾馬、府庫資財便流動他處,一月間滾雪球似的膨脹到數萬之衆,從東往西,已對濟南形成了重大威脅。山東兩道屯田萬戶軍不超過兩萬,處處圍堵、捉襟見肘。山東宣慰使阿巴赤急的團團轉,祈求大都速派援兵。

山東對於元廷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爲五千裡運河最主要的八百里取道山東,江淮每年數百萬漕糧都必須經過於此。若馭之得其道,山東即爲大都吾脣齒之助。一旦生亂,山東就成肘腋之患。如今能爲大都所患者,必于山東!所以皇帝對此十分重視,派出阿速軍萬戶玉圭失爲首的三萬正規軍馳援山東。

三萬元軍的抵達使得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山東紅巾畢竟只是義勇性質,哪怕有十萬之衆也絕難撼動三萬正規軍,周黑炭和陸十千本來準備穿過魯西山川,跳到平原上一路南下與江淮紅巾合流,但元將玉圭失的兵鋒不斷深入,逼迫他們不得不往東回撤,裹挾的義軍也星散了大半,照此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要被趕回膠東、趕下大海去了。

山東與直沽不算遠,張鏑牢牢的掌握著這一片海域的制海權,所以海路的情報渠道是暢通的。他及時收到了周、陸等人送出的報告,瞭解到山東面臨的困境,其中一條正是戰馬的缺乏,嚴重影響軍隊的機動,使得紅巾義軍面臨元軍的追剿時總是處於不利局面。

與江淮紅巾一樣,山東紅巾也很重視騾馬的收集,一個月來,席捲之處徵用的牛馬驢騾也達到了兩千多匹(頭),但即便全部都用來騎乘那也只能乘坐兩千人,何況其中大部分還得用來馱物。當以騎兵爲主的元軍追來,大部分人就只能四散逃命去了。

最近的幾場戰鬥下來,張鏑手頭正好多了不少戰馬,可解山東紅巾義軍的燃眉之急。趁著戰後元軍還來不及再次發動攻勢,張鏑從楊村驛分出三千匹戰馬,通過水運送往山東。

中興社重視水運,有專門設計的馬船,內設馬廄,每船可裝馬二百餘匹而不顯得擁擠,馬伕有相鄰的隔艙,方便同船照料馬匹。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羣,柒柒伍柒貳壹叄陸叄,775721363,故宋帆影書友羣@正版

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
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朝阳区| 华安县| 上栗县| 偏关县| 通渭县| 沾化县| 白朗县| 大荔县| 福鼎市| 通州区| 漠河县| 元氏县| 成都市| 古交市| 诸城市| 连平县| 扶风县| 普陀区| 台前县| 贺兰县| 巨鹿县| 榆社县| 宁海县| 盐城市| 舞钢市| 什邡市| 盐津县| 澄江县| 志丹县| 益阳市| 常宁市| 永定县| 望都县| 金沙县| 固始县| 南通市| 鲁山县| 阿坝| 布尔津县| 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