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

夜裡二更時分,圍困神臂城東門的蒙古漢軍萬戶拜延忽然得到瀘州方向來的快馬求救。

達魯花赤也罕弟斤死了,總管張庭瑞是個無膽的漢人,被亂事嚇住了,把人馬縮在州衙不敢出去,任由歹人在城中殺人放火。

拜延必須回去主持大局,否則瀘州的亂事還不知道發展到什麼程度。

元軍動了。

在神臂城通往瀘州的必經之道上有一座小山名爲安梁山。

從山上俯瞰,正好能看見大路上經過的元軍隊伍。

“一、二、三……”

總共數出來兩三千支火把,隊伍排了二里多長,看來神臂城東面的元軍主力都調動起來了。

何紹基在僻靜處點了一支信香,這種粗長的信香正好可以燃一個時辰,差不多就是從神臂城以最快的速度夜間行軍到達瀘州的時間。

還要耐心等待。

何紹基、李世遙和兩百六十多名精強的士兵埋伏於安梁山上,靜靜的觀察著元軍部隊從山下遠去。

信香慢慢的延燒,時間點滴的過去。

二百六十餘名精兵手持梭標、火竹筒,攜帶著土製震天雷,蓄勢待發。士兵們以五人一組、十人一隊,分爲二十多個小隊,何紹基與李世遙分別帶領十幾個小隊,各小隊之間互相配合、同進同退,在黑夜裡務必保持指揮暢通。

時間一到,何紹基將燃到盡頭的信香一揮,在空中畫了兩個圓弧。

這就是行動命令,何紹基和李世遙率先起身,士兵們在各小隊長的組織下悄無聲息的跟在兩位主將身後向著元軍營地行進。

一個時辰前,拜延帶走了三千主力,現在偌大的元軍營地裡只剩下一千餘人。營門口,幾個守卒呵欠連天,由於大軍主力被調往瀘州,原本需要換防的人手也被抽走,他們不得不增加兩個時辰的值守,此時又正好是最爲睏倦的三更天。

其中一名守卒隱約發覺有什麼異樣,營門外的鹿角和拒馬是被誰搬開了嗎?一開始還以爲是眼花,但細看似乎還有幾個黑影動了一下。

“什麼人!”

沒有任何回答。

對方不想跟你說話,並且丟過來一堆……震天雷!

接連十幾聲劇烈的爆響徹底驚飛了守卒們的睡意,當然,也同時把他們炸飛到了天上。

營門頓時出現了幾個巨大的缺口,攻擊者未等硝煙散盡,立刻發起了衝鋒。

“大宋王師克復瀘州,殺啊!”

大部分元軍睡得正沉,猝然被爆炸驚醒,茫茫然找不到北,手還沒來得及摸到兵器,帳篷外就滾進來一個個冒著火星的玩意兒。

轟轟爆炸過後一片狼藉,土製震天雷的威力雖然比不上本部大軍的制式武器,但由於每個帳篷空間有限,睡覺的元軍士兵捱得都很近,往往一個爆炸就傷及一堆人。倖存的元兵鬼哭狼嚎的往外逃,馬上又遭遇帳篷外守株待兔的襲擊者,銳利的梭標狠狠的刺來,間雜著火竹筒砰砰砰的怒吼。

拜延調兵以後,營地中剩餘的元軍人數仍舊是夜襲者的三四倍。但在慌亂中失去組織的情況下,壓根發揮不出人數的優勢。

何紹基帶十幾個小隊以火竹筒和土製震天雷突襲元軍營帳,將上千元兵打的措手不及。

李世遙帶其餘精兵專門搜尋重點目標,迅速佔領元軍馬廄、糧倉及將領營帳。

“大宋王師只誅首惡,投降不殺!”

“投降不殺!”

大半夜裡情況不明,元軍上下都分不清襲擊者到底有多少,只感覺營地的四面全是喊殺聲。

抵抗還是算了,這種情況下保住命纔是第一位的。

數百元軍亂哄哄的衝出營地,在千戶虎都的彈壓下,逐漸聚攏起來。

如若等他們緩過勁來,宋軍不到三百精兵難免可能陷入被動。

這時,營門口又一陣猛烈爆炸,那是預設的最後幾個震天雷。元軍人羣正是最密集的時候,一炸就是一羣,千戶虎都也被當場掀翻。元軍頓時羣龍無首,霎時間更加亂成一堆,死傷三成、投降三成、又逃了三成。

神臂城內,王世昌一天之內經歷了從生到死又由死而生的強烈反差。用盡最後一絲力量,攻打暗溪碧不成,原以爲只能回到山城坐以待斃。

神臂城已經徹底被絕望籠罩,人們被餓的連拿到自殺的勁兒都提不起來,用招降者的話說,他們的抵抗一點意義都沒有。

王世昌也不想去思索那所謂的意義,或許他只是膝蓋太硬,跪不下來罷了,哪怕跪下來就能活,甚至還能做官,還能做韃子們的二狗子作威作福,就像很多人現在所做的那樣。

但王世昌做不到,與其做韃子的狗,毋寧去死!

這個深夜,東門方向的元軍營地忽然傳來激烈的喊殺與爆炸聲。

已然心如死灰的王世昌猛然復甦,那清瘦的臉上原本暗淡下去的眼神一下子又變得炯炯。

他一躍下牀,拔出預備著自殺的佩劍,振臂高呼:

“隨我來,殺韃子啊!”

死寂的神臂城醒來了,所有還能動彈的漢子們再次聚到了主帥王世昌的旗號下來。

不管成敗,是個男兒就再戰一場!

只不過,當王世昌帶人下城的時候,這場短促的戰鬥已經到了尾聲,中興軍的風格總是如此乾脆利落,一擊致命。

王世昌和他的同袍們本來還帶著一點戒備,擔心是不是敵人的什麼陰謀,但當他們看到元軍營地裡遍地的死屍,成串的俘虜,疑慮很快被打消了。

“大宋西征軍四川都督府何紹基,奉朝廷及吳王殿下之命,前來解瀘州之圍!”

聽完對方主將的自報家門,王世昌有很多疑惑,他沒聽說過什麼大宋西征軍,也沒聽說過什麼四川都督府,甚至也沒聽說過吳王的名號,但不管怎麼樣,至少對方是自己人,這是無疑的了。

“瀘州安撫使王世昌,泣涕喜迎王師!”

“瀘州有救了!神臂城有救了!”

這次突襲殺敗了東門之敵,更繳獲了戰馬五十餘匹,糧草八百多擔,看似不多,但對飢餓的神臂城而言就是雪中送炭。

餓極了的人們看到倉庫裡的米麥甚至馬廄中的豆料都忙不迭的搶著往嘴裡塞,一個個被噎的眼淚直流。

“加快打掃戰場,速速回城!”

何紹基和李世遙在王世昌的配合下抓緊時間轉運戰利品,時間有限,拜延一旦得到消息定然會派兵反撲。

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
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台县| 霍邱县| 龙川县| 长葛市| 锦屏县| 泾川县| 临澧县| 宜丰县| 邓州市| 遂平县| 怀远县| 宜丰县| 河北省| 阳城县| 聊城市| 米脂县| 郁南县| 德州市| 平武县| 安图县| 常熟市| 高清| 巴彦淖尔市| 龙口市| 绿春县| 包头市| 杭锦后旗| 乌兰县| 专栏| 天台县| 棋牌| 定陶县| 尚义县| 菏泽市| 镇巴县| 沾化县| 龙里县| 九寨沟县| 泗水县| 阜新| 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