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

梆梆梆梆……一陣急促的梆子響趕走了清晨的寧靜,更打破了太平城的太平。

“怎麼回事,快去看看!”東粵國的實際掌權者,監國王弟黃破嘴聽見警報,一躍而起,來不及穿好衣服就緊急派人去查看情況。同時自己也抓了把劍,喊上護衛就往門外趕。

走出“王府”,衆人都大驚失色,只見沿海方向騰起三股濃重的白煙,那是大敵當前的信號。

這信號是太平灣的碼頭上發出的,碼頭上有日夜警戒的瞭望哨。

自從黃破嘴奪權篡位,心中一直有某種隱憂,擔心中興社遲早會來報復,所以一邊整軍備武,一面加強警戒。在碼頭附近建了十幾丈高的望樓,輪流派遣“貴族”帶著一隊番兵駐守,只要海面上有什麼異樣,隨時發信號報警。

這日輪到警戒的是一位“土生唐人”出身的下等“貴族”,改朝換代以來,“土生唐人”的地位越發邊緣化起來,名義上還是“貴族”身份,實際與普通的番人頭領差不多了。所以本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這帶隊的“土生唐人”巡守並不積極,到了夜裡就下了望樓,去值房睡覺了。

清晨五更,值房的門被拍的砰砰響,打開門,幾名留守望樓的番兵急急忙忙進來,伊利哇啦一通番語也不知說的什麼。這“土生唐人”被攪擾了清夢,正待發火,但聽著似乎情況緊急,就奈住火氣移步出來,順著番兵們的手指,用惺忪的睡眼往海面上一看,海面上的情形讓他登時睡意全無,三魂六魄都被嚇走了一半。只見十餘里外桅檣如林,足有幾百上千的不明船隻,如同一片厚重的烏雲朝著港口覆蓋過來。

這一驚著實不小,好在慌亂之中這“土生唐人”倒還記得自己的職責所在,急忙令手下番兵去點烽火,往那常備不熄的火炭上堆積半乾的柴草,不一會兒就有白色的煙柱高高的升騰起來。

瞭望哨的烽火有三個等級,點燃一股、兩股、三股烽煙分別對應著一般警報、緊急警報、危急警報。這次升起三股煙柱,是表示最高等級的警報,代表著可能有大股敵人侵入。

初始的驚慌過後,黃破嘴很快鎮定下來。從謀劃奪權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覺悟,富貴險中求,既然選擇走這條險路,就該做好面對強敵的思想準備。按照他原先的預估,中興社的實力頂多也就幾千人,就算傾巢而來也未必守不住。不過當他走上城頭,極目瞭望的時候,一顆心猛地懸了起來,看這船隊的規模,肯定不止二三千人,怕不有八千一萬???中興社何時有這麼大的勢力?難道是某個大國的水師,大宋的?大元的?抑或安南的?

按常理,這等規模的海上力量絕不是一個普通的海商團體能夠集合起來的,黃破嘴就算想破腦袋也想不到中興社能在短短一年裡就擁有這樣大的力量,他的第一直覺是被朝廷的正規水師征討了,但大宋爲何要征討他,這又說不通了。

“快給我查清楚了,來的是什麼人!”

黃破嘴還存有一點僥倖心理,希望來的不是中興社報復的軍隊,若是其它通商的船隊,甚至哪國的水師,無仇無怨的,都還是有話可通融的。

不過黃破嘴走到今日,憑的可不是僥倖。各種備戰的舉措很快的被安排下去,四門城守都佈置了起來。

幾個月來整頓番漢軍事的行動有了成效,幾千番兵聽到警報後都來彙集,在漢人軍頭的帶領下慢慢列成隊伍向著海邊方向行進。

敵人的海上勢力強大,黃破嘴自知沒有海戰之力,自己手上僅有那麼七八條大船,船上戰備不足,更何況番兵不會使船,只有自己親信的幾百漢人稍稍能夠海上作戰,但這樣無異於以卵擊石,漢人金貴,消耗不起。所以抵抗之計唯有指揮數千番漢大軍列陣野戰,練兵這許多時日,或許能克敵制勝。

“二大王!敵船上的旗號看清了,是中興社的標誌。領頭的鉅艦上還掛著“張”字大旗!”城頭緊急佈置的時候,前方探查的人也回來了,打消了黃破嘴最後的那一絲僥倖。

“姓張的親自來了???”驚懼之中,黃破嘴感到一絲眩暈,當初被張鏑在廣州洋麪上打敗俘虜的慘痛記憶又浮上心頭,這記憶裡除了恐懼、還有羞恥。哪怕如今在這島上稱孤道寡,那一塊心理陰影也還始終無法抹去。

“來得好,來的好啊!”黃破嘴咬牙切齒,該來的躲不掉,也不必躲了,就在戰場上見真章,瞧瞧各自的手段吧。這一戰,他不僅要保住自己的基業,還要把那姓張的徹底打敗,以報當初淪爲階下囚的恥辱。

……

“總理,太平灣到了!”

張鏑有早起的習慣,每日五更就起來,先練一陣刀劍,或打一套拳法,鬆鬆筋骨,吃過早飯後再去處理一天之中的緊要公務。這習慣雷打不動,哪怕在征途中,在顛簸的海船上也不中斷。這日他才穿衣起牀,淨了面,漱了口,船頭就有人來報告,太平灣已經到了。

雖然地處熱帶,十一月清晨的海風也頗爲清涼。張鏑走上甲板,遠處的海岸線清晰可見,似乎就在眼前。這是張鏑第二次來到南呂宋的這個海灣,上一回還是下南洋北返,將陳三甸等幾百人流放於此的時候。如今物是人非,海岸線的景緻依稀如昨,自己前來的目的卻已經變了。

就在張鏑回憶感慨之時,海邊三股白色煙柱高高的騰起,顯得極爲突兀。接著遠處的城寨慌亂起來,成百上千的人往碼頭趕來,如細小的螞蟻成羣聚集,過了好一會兒才穩定下來,排出一個大致的陣列。

“這黃破嘴,反應倒也不慢!”張鏑看了一會兒,對身旁的周黑炭說道。

黃破嘴這個人,以張鏑這麼好的記性也已經記不清楚了,畢竟當初兩人的地位那麼懸殊,一個是船隊的最高領袖,一個只是最卑微的俘虜中的一員,而且下南洋帶回的俘虜那麼多,張鏑確實很難再想起這黃破嘴是怎樣的一個形象。不過如今此人在呂宋攪起這麼大的風浪,從情報上看,這人還是個是臥薪嚐膽、忍辱負重的典型,算得上一個奇人,張鏑還真想見上一見呢。

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八)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
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八)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大庆市| 武邑县| 贡觉县| 理塘县| 达孜县| 湘西| 崇义县| 杂多县| 将乐县| 双鸭山市| 寻甸| 深州市| 廊坊市| 磐石市| 深泽县| 安溪县| 河西区| 旬邑县| 西乡县| 稻城县| 英山县| 农安县| 苍溪县| 防城港市| 会同县| 德化县| 迁西县| 萍乡市| 诸暨市| 苍梧县| 噶尔县| 五峰| 大同县| 通河县| 呈贡县| 时尚| 隆回县| 临沭县| 成武县|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