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

這些日子,張鏑都在忙著中興社的上層設計,每個部門都要走一走,指導一遍,已經視察過的吏部、戶部、工部都在轟轟烈烈的幹事,人、財、物流水般的分撥下去,各項要務各項工程有條不紊。剩下的五個大部門事務上未必有那麼緊急,不過也都關乎著全社的根本大計,張鏑讓總理署的事務官分頭去請五位部長過來面談,將每條線上的重要議題捋一捋,定下一個基本的調子。

“總理,張總管過來了。”五個部長中,首先約見的是兵部部長張魯振,一得消息就跟著事務官過來了。

“哦,快請進來吧!”張鏑放下手頭的文稿,對通報的親衛吩咐了一句。

張魯振與劉石堅一樣,屬於身兼數職的幹員,下南洋、環流求都是他帶的隊,在真臘時還領兵與占城兵幹過一仗,如今又主理開發臺員的重任。一直以來任勞任怨,所接受的各項任務未曾出過差錯,能者多勞,改制以後張鏑又給他加了兵部部長這個重要職務。

“官人宣我何事?可是要招兵打仗了嗎?”胡隸的這幫老兄弟有一個特點,就是聞戰則喜,充分享受殺敵揚威的快感。張魯振這一年裡都在開發後方,也早就希望能夠隨軍北上了。這一次先被任爲兵部部長,又聽張鏑召他,心想是有什麼行動了,所以興沖沖就來了。

“老張來了,先坐下再詳談。這次找你並不是打仗,卻比打仗還要緊些,先看看這個?!笔聞展侔醽硪巫?,請張魯振坐了,張鏑隨手遞過來一份文稿。

“三……,兵……,要……,官人這字兒倒恁的漂亮!”張魯振也是個粗人,識的字還沒有胡隸多,連文稿上的標題都讀不全,尷尬的誇起張鏑的字來。

張鏑笑了笑,講解道:“三級兵制要略。裡頭的細則等回去了讓事務官讀與你聽,我就先說個大概,也好讓你心中有數。”

“官人請說,要俺打哪就打哪!”

“且莫急著打仗,這三級兵制是徵兵練兵的規則……”

用兵方面,張鏑一向來堅持寧缺毋濫,不論是最初的昌國兵,還是勤王之後的忠勝軍,都只追求精兵,並不求多。三級兵制的設想也是與這樣精兵理念一脈相承的,爲此張鏑費了不少心血,草擬了這份《三級兵制要略》。

三級兵制即正兵、材勇、民勇三種不同的兵額,就如原先的昌國軍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那樣,階梯型的層層遞補。

正兵是以張鏑帶來的一營人馬爲基礎,再揀選部分精強之人,湊足三千之數,每日勤練,專職爲兵。戰時作爲中興社的軍事主力,是臨敵刀鋒一樣的存在。

材勇則從民戶當中選取丁壯,三丁抽一或者五丁抽一,每一營或者每一保不少於一百人,三十二個營加二十一個??傻梦迩е當?。材勇不脫離生產,每五日一操練,作爲正兵的後備,戰時稍一整編就能上陣,平時則作爲地方維穩的主要力量。各保長和營正本就是軍中精華的基層將官擔任,同時又有練兵和統兵職責,當然前期也可以從正兵中抽調精幹標兵協助訓練。

民勇是三級兵制中的最末一級,包括了清白民戶乃至流放者當中的所有青壯,不僅是男丁,還有婦女,只要扛得動槍、拿得動刀的都算在內。民勇平日裡各安本業,以生產爲主,每月抽一天時間訓練,農閒之時則集中會操幾次。一般情況下作戰以正兵爲主、材勇爲輔,要用上民勇的時候肯定已經是十分危急,或者是遇上諸如守城戰之類需要全民皆兵的情況了。

聽著張鏑的條分縷析,將三級兵制一級一級的理個明白,張魯振頭一次發現徵兵、練兵還有那麼多的講究,不過聽起來都好有道理的樣子。

“官人,俺大概是聽懂了。三級兵制就是一級比一級強的意思,譬如我這刀,要有刀刃、刀身、刀背,需得刀刃鋒利,刀身堅韌,刀背厚重用起來才得力。”

“呵呵呵,老張你這譬喻的好,正是此理!兵部現在要做的就是將這三級兵制推開下去,實施好了,這當是強軍的基礎!”

“俺曉得了,練兵的事官人大可放心,只不過臺員總管這差事能否先給俺挪了,也好專心一事。”張魯振不喜歡做管民官,開拓臺員也確實辛苦,所以想趁機把總管的位置推了。

“臺員新創,還需要你這開拓大將,我會派人將五千移民送往臺員,先讓澎湖的李大安過去安置,你便安心先做兵部的事,待三級兵制做出了眉目,你再回去鎮守?!?

“嗨,俺還是喜歡待在軍中。不過官人既這麼說,俺便繼續做著?!?

“一切爲了中興社嘛!你先帶這《三級兵制要略》去,召集各保長、營正將這事兒安排下去,過兩日把揀選正兵的人選,還有各營、各保的材勇名單都定下來,造冊送總理署一份。我這還有一冊昌國練兵時的《練兵法則》,屆時讓事務官謄抄幾十份,發下去參照訓練?!?

“官人考慮的周詳,這就萬無一失了!”

在這天下板蕩的非常之時,軍事太過重要,如果沒有一隻強大的部隊,中興社的一切都會變成泡影。所以張鏑要打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強軍,三級兵制就是其中一個法寶,而要運用好這個法寶,就需要看兵部如何去施行。

兵部部長張魯振的能力算不上最突出的,不過作爲胡隸在昌國最早的老兄弟之一,隨著中興社一步一步風風雨雨的走來,忠誠是不容置疑的,在流求的威信也僅次於張鏑和劉石堅。所以軍事民事兩頭挑著,爲了減輕他的壓力,張鏑將自己的親衛隊長徐奎委派給他做副手,處理兵部的日常事務。又有張鏑與胡隸用心總結出來的《練兵法則》作爲輔助,三級兵制施行起來應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
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佛冈县| 酒泉市| 凤山市| 临澧县| 中阳县| 伊通| 临颍县| 皋兰县| 淮滨县| 沙雅县| 莱阳市| 简阳市| 泰安市| 子长县| 临安市| 定陶县| 永兴县| 大关县| 耿马| 尼勒克县| 陆河县| 贵定县| 海口市| 花垣县| 遂平县| 新建县| 盐城市| 辉南县| 泰安市| 康保县| 扎囊县| 孝昌县| 泰州市| 西乡县| 广州市| 麦盖提县| 富顺县| 富宁县| 沂水县|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