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

好慌啊!

皇帝的心思總是那麼奇怪、那麼突然,竟毫無預兆的對那宋將張鏑起了招攬之心,這真是出乎留夢炎的意料之外。

“這……臣,臣恐怕不能……”

“還望留卿無負朕躬!”皇帝的圓盤大臉顯得那麼和顏悅色,彷彿是商量來著,但留夢炎知道這沒得商量,再給他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拒絕這個“建議”。

只是招降哪裡是那麼容易的,那些頑抗者都喜歡把前去招降的使節咔嚓一刀斬了,頭顱掛到城門上,以顯示自己的頑強不屈。文明人還要講究個“不斬來使”,但殘宋的這些書呆子們做事太不講究,殺起使節來一個比一個狠。文天祥這麼做過,陳文龍也這麼做,就連陳宜中也曾殺過勸降者,在溫州把幾個以謝太后的名義前去勸降的官宦沉到了甌江裡。

現在皇帝竟然想派他去做這麼件風險巨大的事情,這不是把他往死路上逼嗎?似乎新朝總喜歡派一些像他這樣的故宋降臣去招納抗拒的州縣,成功了最好,不費一兵一卒。失敗了也不過送一顆沒用的人頭而已,還省的養著他們白白浪費俸祿。

“不……不要啊!”留夢炎的心裡在嘶吼,他可沒有陣前招降敵將的膽子,否則也不會放著堂堂正正的宰相不做,跑來卑躬屈膝的跪在這裡了。

心裡電光火石一般的一陣思索,竟靈光一閃,被他想起來一個人,或許可以將他從這致命的窘境中解脫出來。

“臣,願向陛下舉薦一人,乃是招降這張鏑的最佳人選!”

“何人?”

“浙江葉李,葉舜玉!”

留夢炎確實好記性,幾年前的那麼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那麼幾個當時還無足輕重的人都被他清楚的記在心裡。

葉李,字舜玉,正是張鏑在太學時的至交好友,當年一起上書彈劾權臣賈似道,又一起受賜恩科。只不過後來張鏑離開臨安,與康棣立志勤王救國,葉李選擇留下來等候選官,三人就此分道。宋亡之後,張、康在東南沿海做出一番大事,葉李卻黯然回到富陽老家耕讀爲生。

葉李才華橫溢,但在宋不過是個國子監生,既使後來與張鏑、康棣同試恩科,賜同進士出身,釋葛之後也只是個從九品的迪功郎。

留夢炎是衢州人,葉李是富陽人,如果扯得遠一點,還可以算得上是老鄉呢。留夢炎出山降元的時候,曾經順著衢江乘船路過富春江,屢次聽接待的地方官頌揚葉李的大才,當時州縣衙門和侍御史都在訪求遺賢,爭相薦舉他出來做官,只不過都被葉李拒絕了。

在留夢炎看來,這葉李簡直是天上掉下來送給他的擋箭牌,實在沒有比這人更合適的了。請皇帝下旨給葉李封官,再去招降那姓張的,假如葉李拒絕那就是欺君,是他不識擡舉,罪不在自己。如果招降成功了,那麼自己就相當於給新朝貢獻了兩位人才,大大的功勞。想到這裡,真有一點小小的得意呢!

忽必烈聽留夢炎將張鏑與葉李的淵源講了一遍,果然同意所請,當即下令招葉李入朝,留夢炎自去擬旨不提。

……

臨安。

董文炳上了請罪表章以後,就安排好各項防務,讓福建路總管王積翁鎮守福州,自己回到臨安等候朝廷的處分。

這一等足足等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大都與臨安之間三千多里路,畢竟太遠了,八百里加急要走五天,朝廷的決議再用聖旨傳回就更需要時間。

董文炳雖然照常處理著各種軍政事務,但總是難以集中心力,就好比是等著那一隻遲遲不肯落下的靴子。

當傳旨的官宦踏入臨安行省衙門的時候,董文炳的內心忽然變得很平靜,一下子覺得放鬆了許多。該來的總會來的,不論來的是什麼,他都已準備好毫無怨言的接受,皇帝對他有知遇之恩,但他卻辜負了皇帝的信任,打了這麼大的敗仗。他心甘情願接受任何嚴厲的處罰,唯一所擔心的是現在江南的局勢,皇帝應該派誰做他的繼任者,而他的繼任者又該如何破解眼前的局面呢?

但這份聖旨並不是董文炳想象的那樣,皇帝沒有革他職、問他的罪,甚至都沒有提一句那場敗仗,語氣溫和的對他做了勉勵:

“文炳吾舊臣,忠勤朕所素知。平宋以來,懷徠安集之功,以卿爲多。今殘宋未寧,豎子盜兵,卒有不虞,便宜處置以聞。江南之事,盡以託卿。詔仍拜資德大夫、中書左丞……”

“吾皇聖明!”

董文炳幾乎要感動落淚,這天高地厚的浩蕩皇恩吶!爲臣的定要以死相報!

與聖旨一同來的還有御賜的金虎符,賜給董文炳,也給了他全權負責江南軍政、便宜行事的權力。聖旨中要求董文炳整訓兵馬,監視敵人的動向,隨時可以向大都報送。並告訴他北方已經根據他的建議加緊打造船艦和火器,器械完成後便派兵南下,與他一同進剿殘宋勢力。

本已心灰意冷,復又變得躊躇滿志。董文炳彷彿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當今皇帝還在潛邸,親切的稱呼他爲“董大”,每日與他們這些幕府近臣討論天下大事,他們互認爲良臣與明主。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已經把命交給這位明主。

還記得當初自己帶領部下四十六人從徵大理,備嘗艱辛後戰勝敵人,最終還能騎馬跟隨的只剩下兩個人,當時還是皇子的今上像對待兄弟一樣緊緊抱住自己,那是多麼值得回憶的崢嶸歲月!

還記得當初與宋軍在陽邏堡大戰,自己帶著弟弟文用、文忠和三百名敢死之士強渡長江,打的數千宋軍潰不成軍,那是多麼酣暢淋漓的大戰啊!

一幕幕回憶涌上心頭,董文炳暗暗立誓,一定不負皇帝陛下的重託,爲完成陛下的宏圖偉業至死方休。

整訓兵馬,謹守城池,收攏新附軍,招攬豪強大戶,肅清地方匪患,追剿宋廷餘孽。一定要把這飄搖不定的江南形勢穩定下來!

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
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寨县| 红原县| 工布江达县| 墨脱县| 什邡市| 三门峡市| 张家港市| 甘德县| 舟山市| 个旧市| 博乐市| 建昌县| 通州市| 五指山市| 霸州市| 武城县| 宁乡县| 昆山市| 利川市| 广水市| 樟树市| 平和县| 榕江县| 韶关市| 兰西县| 竹北市| 来安县| 普兰县| 绥江县| 德保县| 南城县| 阿克| 昌黎县| 乃东县| 宿松县| 凤山市| 武汉市| 扶余县| 大邑县| 原阳县| 萍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