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

杭州的故宋宮城,現在是大元朝廷江淮行省衙門的所在地。

行省右丞董文炳已經二十多天不見外客,所有的軍政要務都是通過幾個親近的僚屬出面處置。

外界有各種各樣的傳言,有說他再次閉門戴罪的,有說他已病入膏肓,甚至也有說他早已不在城中,已經秘密趕往大都去了。

實際上,他病了,因爲憂勞成疾。

南方宋地的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好不容易平滅了江淮的紅巾,江西的文天祥又不消停,等江西稍定,廣東的行朝還不老實,終於追上行朝搞掉了他們小皇帝,結果他們馬上又重立了一個。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還不算,最大的麻煩還是福建的張鏑,眼睜睜的看他勢力不斷坐大,封鎖住水陸關隘,全取八閩,幾乎成了個獨立王國。而且依仗堅船利炮的優勢,屢屢搞出大動靜,竟已南下挾取了殘宋的小皇帝。一旦宋室的百年聲望與張鏑的軍政才華兼強大實力相結合,想要剿滅就更加困難了,甚至南國的局面都完全有再次反轉的可能。

這沉重的壓力都壓在董文炳的身上,當崖山慘敗的消息傳回的時候,董文炳久久不能言語。或許可以說是兔死狐悲吧,他是江淮行省右丞,塔出是江西行省右丞,現在塔出死了,下一個是不是要輪到他?

董文炳向皇帝上書,請求速派北方大軍平定江南,大元的三十萬主力北上已經將近三年,帝國的砝碼都押在了漠北草原,但江南纔是根本,正因爲江南的財富才能支撐大元連續的打內戰,現在是時候把重心往南移動一下了。

皇帝是聖明的,聽取了他的諫言,決定從遼陽行省抽調蒙古軍、探馬赤軍和漢軍共十萬人,加上中書省和江淮行省剛剛平滅紅巾的部隊,荊湖行省再出一部分援軍,差不多能夠湊齊二十萬兵馬,可以再次發動一場大規模的征討。

董文炳不知道二十萬人夠不夠,但顯然自己的身體已經無力去指揮這樣大規模的征伐了,自己的身體自己明白,從一年前泉州戰敗就已經被耗損了一大半的心力,近來閩廣的變局令他憂勞更甚,這一病就有不起的架勢。

董文炳六十二歲了,比起他的皇帝陛下還小了兩歲,但上天似乎並不打算讓他們這一對“明君賢臣”走的更遠。

七月初,董文炳抱病二十多天,距離崖山的敗局也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

這兩件事都是嚴格保密的,在朝廷的大軍抵達之前,必須遏制所有不利的言論,但小道消息還是無法避免的傳播開來了。

閉門許久的董文炳決定見一次客,目的是打消行省上下的顧慮。他要當衆宣佈朝廷的大軍已經南下,也要向公衆表明,自己安然無恙,這些天是忙於向朝廷請兵。

至於崖山的“謠言”,那只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島上一場微不足道的剿匪戰鬥,根本不存在什麼江西行省全軍覆沒的事。

董文炳的相貌清矍了不少,但刻意修飾過的儀容讓看不出太明顯的病弱之態。

今天的“客人”很重要,他必須見一見,關乎江淮行省上下的民心士氣,甚至關乎整個江南的局勢走向。

他的“客人”就是宋廷的丞相文天祥。

自從海豐五破嶺戰敗被俘,文天祥就被李恆部下的兵馬押解著北上,取道江西,歷經一月之久終於送到了杭州。途中屢次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裝搶奪,費盡千辛萬苦纔到杭州。

……

文天祥相貌也是清瘦,但卻更顯得挺拔,仍不失固有的氣質和威嚴。

到了行省官衙,公堂上的三班衙役咋咋呼呼的勒令文天祥下跪。

董文炳高坐堂上,想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文天祥昂然挺立,不屑的斜了一眼。

“德祐二年,吾至皋亭山見伯顏,不過長揖爲禮,爾等何人,乃令我跪者?”

意思是我文某人當年跟你國大佬伯顏分庭抗禮的時候,你們這些小輩還不知道在哪個犄角疙瘩呢。

那傲嬌的神情根本不像一個階下囚,反倒他纔是這公堂上的主人似的。

幾個狐假虎威的傢伙還想用強,卻被文天祥呵斥一聲:“豎子安敢無理!”

那氣場就將人鎮住了。

罷了罷了。

董文炳擺擺手,不要折騰也罷。

當年在皋亭山大營,文天祥單人入營談判,不卑不亢,連伯顏都未能奈何得了他。這樣的人可以站著死,絕不能讓他跪著生。想用逼人下跪這樣的法子來樹立心理優勢並不太高明,還是算了吧。

“履善公,別來無恙!時隔三載,又爲階下囚,何苦來哉,何苦來哉!”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暴元無道,其能久乎?”

董文炳想提醒文天祥階下囚的身份,壓一壓他的氣場。但文天祥卻用楚雖三戶的諺語反過來提醒董文炳,靠暴力取得東西肯定是短命的。

“宋祚已終,汝國主早已降順,汝又何必愚忠一姓?”

“我乃愚忠,爾等甘爲北虜鷹犬者又當何論?”

我忠於大宋天子,你忠於韃子,甚麼愚忠不愚忠,怎麼著也比你高明!

“放肆!狂妄!”堂下一名佐官大概覺得韃虜、鷹犬之類的話太刺耳,要跳出來爲主子出頭。

文天祥看都懶得看他,這樣的小角色,不值一哂。

董文炳強忍怒火,嘆一口氣道:“履善公如何不識天命?大元滅宋,是乃大勢所趨!”

“笑話!天命?天命!胡狗亦妄言天命焉!前有契丹、女真逞兇,今有蒙元肆暴,而我大宋遺澤三百年,胡虜何能爲也???”

“呵呵……殘宋已無尺寸之土,亡可立待,勸君莫要執迷不悟了!”

“哈哈哈!汝不聞崖山之戰,我王師殺賊十萬。今大宋移都於中興府,復興在望,不日必能北伐,驅除韃虜,爾等可拭目以待!”

“住口!住口!帶下去……”

董文炳情緒激動,顫抖著手。他沒料到文天祥竟早已得知崖山的事,這一叫破讓人猝不及防。

實際上中情部的特情們無處不在,雖然還沒能救下文天祥,但傳遞點消息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董文炳本想用俘虜文天祥的事來激勵士氣,挽回一點處處被動的局面,結果不僅言語上佔不了任何便宜,反而坐實了崖山之敗的消息,事情的結果適得其反了。他本就是久病體弱,強撐著與文天祥交鋒,這一刺激下急火攻心,一陣眩暈,頓時就覺得身體不豫,病勢又加重了三分。

文天祥這樣的重要人物輕易還殺不得,罵又罵不過,董文炳這是自取其辱,除了憋一肚子氣就沒什麼好處。

氣怒交加,被人匆匆攙扶回內衙,董文炳飲食遂廢,以至不起,不到三日竟鬱郁而卒。

臨死之前還一直重複著“天命,天命”!

不甘心,不甘心……

天命難道真的還在殘宋手上嗎……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羣,柒柒伍柒貳壹叄陸叄,775721363,故宋帆影書友羣@正版

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
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潜山县| 天峨县| 神农架林区| 衡山县| 泰顺县| 施甸县| 边坝县| 长沙县| 兴业县| 高邮市| 蕉岭县| 伊吾县| 奉化市| 胶州市| 留坝县| 山西省| 金坛市| 门头沟区| 福建省| 龙川县| 安陆市| 临高县| 依安县| 台州市| 泰宁县| 威海市| 海兴县| 延安市| 道孚县| 灵武市| 牙克石市| 崇仁县| 甘泉县| 荔浦县| 朝阳市| 紫云| 高密市| 鄂尔多斯市| 兴城市| 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