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

從金山出海,北距海州八百餘里,一路上,前半程都還是大宋的地盤,過了淮河河口便是元軍控制區了。

船隊攜一月之糧,沿途基本不停,沿著海岸揚帆走了三日,領航員表示已接近海州地界。找了一處小河港停船,找來當地漁家問明地分,此地在東海軍以南五十里,乘船半日就可到達海州地界。

海州本是宋、金之間交界地區,正因位置重要,所以在一百多年內,被宋金兩國往來割讓了三四次。以海州爲中心,周圍還有若干小城拱衛。往南有朐山、石秋兩座小城,往東則是東海軍。

其中最重要的是東海軍,它並不是一個軍事編制,而是作爲行政區的名稱。宋代軍州並行,往往在軍事要地設“軍”,相當於州一級的行政單位。東海軍就在黃河、淮河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地帶。因爲其控扼黃海要道的地理形勢,素來爲兵家所重。要想從海路攻海州,就必經東海軍。而且船隊若要進攻,必須要有前沿據點,該地各島嶼之間多有良港,是最合適的目標。

東海軍並不與大陸相連,而是由一系列島嶼組成,島上有名山,稱爲鬱洲山或蒼梧山,東海軍治所就在蒼梧山西側,隔著黃、淮水道與海州遙遙相望。多年來,由於沂、沭水挾帶泥沙的填積和黃河南徙奪淮入海後帶來大量泥沙,東海軍平地範圍日益擴大,與大陸也越來越近,有逐漸相連的趨勢。但此時仍有水道相隔,與海州之間必須以渡船往來,若切斷渡口,隔絕往來,元軍的騎兵無法支援,東海軍就自成一體了。若元軍以水師來攻,那就正好可以遂了張鏑的願。爲此,想要達成襲擾元軍後路的戰略目的,首先需拿下東海軍,也必須拿下東海軍。

打仗要謀定而後動,既入敵境,諸事都不得不謹慎行事。幾千人的大船隊顯然是太招搖了一點,在敵勢不明的情況下,肯定不能冒冒失失的全軍出動,以免打草驚蛇,那就要先遣精幹力量往東海軍偵察敵情。

偵查的人選,首先就排除了何紹基、李奇等老兵,因爲他們臉上的刺字太過顯眼,還未進城就要被抓起來。胡隸作爲主將,當然不能輕易遠離大隊。而陳閔、褚世堯等人則太過粗獷,幹不來這樣的精細活。於是,這個任務仍舊當仁不讓的落到了張鏑手上。

船隊被隱蔽在一處僻靜的小漁村,張鏑也做好了出外偵查的準備,臨行還要選幾個隨從,基本還是要從親衛隊中挑。張鏑的親衛隊已經變動了很多次,有不少被下放到軍中領兵,也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但出外哨探並不是勇敢善戰武藝高強就可以,還必須機警敏銳能隨機應變。自葉承南下,張鏑身邊少了一個獨當一面的人才,但新人一直涌現,一直不乏智勇之士。

張鏑召集親衛們列隊候選,二十名勇士個個期待地看著他,躍躍欲試,作爲精英,自然是聞戰心喜。張鏑對部下們精神狀態比較滿意,環視一圈後,就開始點人:

徐奎!

周黑炭!

枚成!

蔣武!

被點到的人興奮的高聲應到,向前一步出列領命。沒被點到的則垂頭喪氣,滿臉失望。

外出哨探不是趕集,當然不是人越多越好,所以帶上四個隨從就夠了。這四人中,徐奎是葉承之後張鏑身邊新的衛士長,很是精明強幹。周黑炭則是個膚色黝黑的小夥子,貌不驚人,看起來很像是沿海漁戶,在昌國剿匪時就曾參與過對龍王島、桃花島的哨探,沒有出過什麼差錯。枚成與蔣武則是新進侍衛中較爲得力的兩個,稍加鍛鍊當是可用之才。

張鏑爲首,帶四名隨從,組成了五個人的哨探小分隊,馬上擇船出海。不過大海船太過拉風,哪怕是少小些的蒙衝、車船、多槳船也明顯看起來是戰船樣式,不適合低調行事。最後還是找了一隻小漁船,搬上幾大筐魚獲,以周黑炭在前駕船,做出打魚回去的樣子,看起來倒是像那麼回事。

黃海水勢平穩,一路微風陣陣,催動小帆船不緊不慢的向北徐行,五十里路小半日就到了。

東海軍的渡口碼頭頗爲繁華,做各種生意的人來來往往,外來的人也不少,多半是海州方向的。周黑炭等人裝作尋找老主顧的樣子,在來來回回繞著東海軍西側水道兜了好幾圈,張鏑等人暗暗記下沿河各處要點,悄悄測了各處渡口河道寬度,水深、水流情況,心中則暗自模擬將來攻擊時的進取策略。

一陣兜轉,費了不少時間,直到碼頭快要散市,纔將那幾筐不大新鮮了的魚獲低價盤給了一名水產牙人,做完生意,五人帶上了一身腥氣又往軍州城內去。

這東海軍城起初設於紹興年間,是爲防備金人從海路南下而建造的。後來宋金爭奪,互有勝負,城池幾度易手,幾度破壞重建。現有的夯土城牆是端平年間重修過的,高約三丈,周長不到三裡,是個小城,最多可容納幾千戶人民。不過基於軍事考慮,城中原本有駐軍一千多人。

今年二月,東海軍投降元朝,隨著元軍重兵壓向南邊,這裡成了後方,防衛功能逐漸下降,其中駐軍也不斷被抽調出去。按照目前張鏑等人的偵查,城中最多就幾個百人隊,不會超過三百名士兵,其中還多有老弱,這麼點防守力量,破城不難。

五個人分頭四出,張鏑與周黑炭往南,徐奎、枚成、蔣武往北。

張、週二人兜兜轉轉到了東海軍最南端的沿海地帶,這日天氣晴朗,乾燥炎熱,二人正覺口渴,水壺卻空了,遠遠望去見前方有一個大莊子,不如去討碗水喝。

到了莊前,卻見莊門傾頹,裡頭更是朽壞不堪,進去一看空無一人,二人悻悻然欲返,周黑炭卻忽然發現院中有口水井,旁邊水桶還在,連忙打起一桶來,急不可耐灌了一大口,但水剛入口就噴了出來:“這水怎麼又鹹又苦,哪裡能喝!”

“鹹水?”張鏑聞言用手沾了一點來嘗,果然鹹苦,與海水無異。

“那就對了,這麼大的莊子被廢,定是因爲水不可用,莊民遷往他處了!”張鏑猜道。

出莊一看,這地方果然三面臨海,估計地下水被海水滲透了。

“真是塊絕地!”張鏑輕輕自語。

“公子說什麼?”

“沒什麼,回去吧!”

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
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津南区| 临西县| 乐至县| 江孜县| 浠水县| 梁河县| 睢宁县| 中宁县| 宿迁市| 平果县| 深水埗区| 乌鲁木齐市| 祥云县| 邵阳市| 邛崃市| 玛多县| 黎城县| 报价| 伊金霍洛旗| 洮南市| 新宁县| 衡南县| 鄂州市| 乐东| 包头市| 上思县| 宝兴县| 佳木斯市| 宜阳县| 华容县| 钟山县| 奉新县| 河源市| 青冈县| 阿拉善右旗| 林芝县| 宁阳县| 西城区| 阿拉善盟|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