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

前一日的“桃色風波”是一場意外,張鏑並未受此影響,祝英枝已經酒醒,又恢復了常態,倒彷彿什麼事也沒發生。

清晨,徐奎賤兮兮的過來求見,第一句話就是:“總理,昨夜……休息好了嗎?”

“少廢話,有事說事!”

“是,船隻安排好了,是否上午就出發?還有?!瓲I正需要隨行嗎?”

“就你歪心思多!有這精神,多想想怎麼打勝仗!就按原計劃,選十位弟兄同行就是?!毙〉老膩矶际莻鞯淖羁斓?,看來昨夜祝英枝爛醉如泥的從自己寢處擡回去的事兒已經傳遍,勾搭女下屬的這個鍋是背定了。雖然這無關名節,算不上什麼作風上的大問題,不過這些小兔崽子敢於編排上官,實在沒規沒距。張鏑又好氣又好笑,只是當前正事要緊,不然真要好好教訓一番。

安頓好士卒留駐昌國,張鏑只帶了十名親衛,身著便裝,安排了一隻民船渡往錢塘江口。

按照計劃,一行人將取道臨安去往獨鬆關與胡隸會合,再商量下一步行止。

從岱山出發,顛簸了一整日,到澉浦停船過夜,第二日一早沿著錢塘江回溯,傍晚時分通過貼沙河入臨安候潮門。一到此地就覺得氣氛異常,往年接近年關時各出城門內外都已經熱鬧非凡了。就如這候潮門,因水門便於運輸罈罈罐罐,素來都是紹興等地方的老酒進臨安的主要通道,有“候潮門外酒罈兒“的說法,尋常時節,每每有酒船劃過候潮門外,陣陣酒香撲鼻,經水門過中河,一直飄向杭城各處酒家、集市。但這次張鏑到此,水門照樣擁擠,只是見到的不是向城內運酒的船隊,卻多是從城內運著各樣家當出來的船隻,很明顯是官員和富戶們都在搶著出城。

進了城內向人一詢問,卻是不好,人人都在說獨鬆關丟了,韃子已經前驅到五十里外。

張鏑心下一緊,擔憂師父等人的安危,便譴親衛們四處去打探。

不到半日,衆人都回來了,報告說是數日前獨鬆關上守關兵馬與韃子打了一仗,結果大敗,守關將領已經棄關逃了回來,現敗軍都在城北餘杭門外屯駐著呢。

獨鬆關陷落的很快,大約是在十來天前,也即是張鏑剛從流求啓程的時候。當時元軍四萬戶總管奧魯赤以步卒佯攻關城,同時又以抓來的鄉民爲嚮導,譴精兵從小路前後夾擊。獨鬆關中兵馬不足,士氣低落,一擊之下大敗虧輸,宋軍從副將以下被俘斬兩千餘人,而主將張濡則領殘兵拔足狂奔數十里。

由於敗的太快,趙孟傳不及反應,被一口氣逃到上陌鎮的敗兵衝擊,營伍自相擾亂,很快元兵緊追而來,乘勝攻擊,周進的中軍還沒開打就逃了,被元軍掩殺一陣,損失慘重。胡隸的前軍訓練有素,倒很快穩住了陣腳,袁鏞的後軍也互相配合組織了抵抗。元軍前鋒人數不多,本待一鼓作氣,遇到了抵抗後也就不再深入,駐足下來等待後續的兵馬。

關口已失,主將已逃,胡隸和袁鏞也沒法在上陌鎮久持,便也後撤回去。胡隸的前軍馬匹衆多,幾乎人人都是騎馬的步兵,雖則後勤上的壓力巨大,但在關鍵時候有了行動上的優勢。在前軍掩護下,袁鏞的後軍也拋棄了所有輜重,故而大部分人都得以安全撤退。

匆匆趕至餘杭門外,找到忠勝軍駐地,終於見到了闊別數月的胡隸、袁鏞等人,見衆人無恙,張鏑心下稍寬。何、儲、李、劉等部將也都欣喜萬分前來相見。

趙孟傳竟也聞訊而親自折節而來,滿臉親熱,笑呵呵的說道:“礪鋒回來,老夫便吃了定心丸了!”

張鏑雖禮節不失,但已是看透了此人,只沒有將心中的厭惡表現出來而已,淡淡答道:“相公別來無恙!”

當然無恙,這老滑頭丟了獨鬆關竟然啥事沒有,只是褫奪尚書銜,降級留用,一點不痛不癢的懲戒而已。因爲大宋打敗仗已經打習慣了,如果打敗一場就要重懲一次,那麼軍中就沒人可用了。更何況朝廷人心惶惶,顧不上來追究誰的責任。

獨鬆關守關主將張濡卻比較慘,倒不是因爲要問丟關之罪。而是他殺元使的事發了,當初他殺死元庭使節工部侍郎嚴忠範,因彼時形勢還沒那麼危急,殺使之事並未受過,陳宜中爲鼓舞士氣甚至還升了他的官。只可惜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元軍大兵壓境,大宋朝危在旦夕,便舊事重提,借了張濡的腦袋去討好元軍,希圖讓蒙古人看在自己態度端正的份上暫緩進兵,也是病急了亂投醫,成了笑話而已。元軍豈會領情,白白寒了將士們的心而已。

張濡的死沒什麼意義,但卻無意間給趙孟傳帶來一個好處,那便是可以將黑鍋使勁往死人頭上扣去,獨鬆關戰敗之責更可以撇的乾乾淨淨了。

忠勝軍敗回之時,文天祥也早已撤回臨安,而張世傑回援平江不成,也只得回兵退守。當此之時,趙孟傳的忠勝軍所部七八千人,仍號稱兩萬。文天祥部實有三萬人,張世傑部有五萬人。三部主力近十萬人,加上各小股勤王兵馬,及臨時徵召的壯丁民勇,臨安城聚衆達到數十萬人。

文天祥與張世傑會商,分析形勢以爲:“而今淮東仍在大宋手裡,閩、廣等地都還保全,而元軍三路進兵,尚未合力,不如聚集全軍與敵血戰。敵人遠來不過是靠著長驅獲勝的銳氣,一旦受挫,後勁不足。再以兩淮兵力切斷其退路,則大宋猶有反轉形勢的機會?!?

文、張二人將所議之事寫成表文,請求出兵,卻被陳宜中一舉否定,所謂:“王師務宜持重,不得浪戰!”並以謝太后的名義下令,一兵一卒都不準出戰,以“大局”爲重。

“持重,持重,大好河山都被持重沒了!”張鏑在軍中聽了朝廷動議,憤懣難平,與其坐以待斃,何如奮死一搏呢!

所謂大局,不就是委曲求全,不就是被動挨打嗎?誰曾想到了此時,陳宜中還一味想著求和呢,與虎謀皮,可笑!可笑!

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
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错那县| 武川县| 花莲市| 威信县| 哈尔滨市| 蒙阴县| 贡嘎县| 台北县| 茶陵县| 基隆市| 新津县| 扎兰屯市| 通山县| 黔东| 商都县| 常熟市| 东源县| 凭祥市| 都兰县| 正宁县| 科尔| 兴仁县| 同仁县| 尚义县| 巍山| 临西县| 南靖县| 启东市| 定兴县| 嘉峪关市| 康保县| 潼关县| 江津市| 武城县| 肃南| 宿州市| 尚志市| 克拉玛依市| 金昌市|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