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

揚州、高郵等地連續大敗幾場,三十萬紅巾灰飛煙滅,姚部紅巾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最致命的是一萬餘主力損失殆盡,姚大的兩位胞弟姚四、姚五殞命,失去親人的同時也失去了兩位能打的戰將。

這一戰,紅巾被斬殺者不下十萬,逃散與降服者更衆,其中以張弘範的本部騎兵立功最多,三千鐵騎一路追殲,連番全勝,給了姚部紅巾致命的打擊,甚至打出了“三千破十萬”的威名。

姚大的殘軍糾合了泗州、濠州的姚二、姚三所部,兵勢稍振,預備往西流竄,劫掠淮西。卻在廬州、滁州之間被擋住去路,元軍淮西宣慰使昂吉兒聯合荊湖元兵共三萬餘人,於定遠縣西界擺開陣勢,與姚部數萬餘衆遭遇,姚部已成喪家之犬,自然不敵而退,轉而向西北攻略安豐。

元軍的安豐守將汪中紅也不是善茬,早就堅壁清野,嚴陣以待。紅巾搶掠不到什麼東西,卻在城外被元軍夾擊一場,潰不成軍。殘餘數千人慌不擇路,散入淮西各州,姚家四位兄弟只剩百十個手下,威名赫赫的姚部紅巾也要變成小股的山賊流寇了。

淮安的形勢也很嚴峻,張弘範擊敗姚部以後就直撲山陽,山陽的三個獨立師已經將大部分脅從遣散,剩下的核心不過三五萬人,還不如淮東的元軍人數多,戰力上就更加差異懸殊了。

姚部的敗訊傳到城中,張弘範的鐵騎也已氣勢洶洶的殺到城下,還有揚州的大股元軍步騎緊隨其後。義軍都督府判明形勢,自知不敵,緊急部署舟船撤往淮北。

一條淮河擋不得多時,周黑炭、任豈潛等人一致決定繼續北走,先避元軍鋒銳。

經此一役,淮南的紅巾偃旗息鼓,留在鹽城的瞿十五未能及時收到消息,成了一支孤軍。元軍江淮都元帥忙兀臺以淮東兵一萬人圍攻三日不下,繼而用紅巾慣用人海戰術,驅使大量百姓和紅巾戰俘蟻附攻城,鹽城終於告破,瞿十五以下五千餘江淮紅巾都被殘酷屠戮。

屋漏偏逢連夜雨,北面又聞敗績,阿速軍萬戶玉圭失以回回炮轟開徐州城門,周黑炭的部將謝幺戰敗投降,爲元軍先驅,接連拿下淮北諸州。

元軍以十萬之衆,又收服了大量的紅巾敗兵,這些炮灰們換種旗號,又繼續做炮灰,淮東受紅巾肆虐大半年之久,民生早已凋敝,糧草不足,元軍樂的把他們往死裡用,還能少耗點糧食。

被四面圍攻之下,周、瞿、陸三個獨立師屢屢受挫,元軍則越打越順手。尤其是張弘範的本部鐵騎,如一把尖刀,渡過淮河後就從南到北一插到底,專攆著紅巾主力窮追猛打,打的各路紅巾聞張色變。

形勢急轉直下,轟轟烈烈的紅巾之亂陷入了低谷,這與總理署的推演基本是一致的。還好此前四名特派員按照本部的命令及時轉變了戰略,精簡人員、整訓隊伍,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爲最大程度的保存實力,任豈潛要求義軍都督府按照總理的既定方針,化整爲零,分散潛入山澤海島建立根據地,打游擊戰。

……

泉州。

張鏑正緊鑼密鼓的籌劃攻取全閩的戰略。

幾日前,李奇的第三師從呂宋凱旋,中興軍五萬正兵終於集齊。

五萬精兵攻下八閩尚有餘力,但要守住這六州、二軍、幾十個縣的地盤就略有不足了,正兵作爲尖刀,應以攻爲主,分散到各州縣就無法發揮最大的作用,尋常的駐守巡邏用材勇即可。

按照慣例,如果是農忙時節,材勇不可輕動,至少要保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參加勞動,以免影響農時。而冬季正值農閒,各地材勇民兵都進入集訓階段,張鏑決定,這次就用實戰來代替集訓了。

總理署發出了緊急動員令,發動泉州材勇六萬,梭標隊十萬,再從流求本島調資深材勇二萬人入泉。

萬事俱備。

景炎二年十二月初六日,張鏑在泉州西郊大閱兵馬,計有三個主戰師,一個騎兵師,一個水師,二十個材勇師,共二十二萬餘人,大舉征伐福建。

征伐主要分三個方向,南部,中部,北部。

南部戰線由第三主戰師攜三個材勇師南下漳、汀,佔據漳州的回回客頭目賽甫丁聞風逃竄,避入海島。李奇佔據漳州後立即派兵佔據漳南詔安分水關,永定錦豐隘等各水陸關隘要衝,扼住閩粵通道。

汀州本來還在宋人手上,但李奇以“協防”爲名,不容商量就派兵一萬開入境內,汀州知州黃去疾兵微將寡,骨頭也不夠硬,哪敢拒絕中興軍的“好意”。李奇兵不血刃從宋軍手中接收了汀州,隨即又調兵遣將守住從汀州通往贛、粵諸關隘。

中部戰線由第二主戰師攜五個材勇師西取南劍州,再趨邵武。鎖住閩贛之間九山十三隘,以免江西元軍從後背來襲。

北部戰線是攻略重點,張鏑親率第一主戰師、騎兵師和十幾個材勇師共十五萬人水陸並進,先取興化,包圍福州,再以偏師繞道,與中部戰線配合奪取建寧,阻遏浙閩之間的通道。

古人云:入閩有‘三道’,建寧爲險道,兩浙之所窺也;邵武爲隘道,江西之所趨也;廣漳航海爲間道,奇兵之所乘也。

汀漳既下,中興水師遮蔽海路,閩粵之間交通遂絕;南劍、邵武一破,閩贛之間崇關險隘盡在掌握;奪取建寧,險道無路可通,浙閩之間可絕後患。南、北、西三面都已被阻塞,八閩之地只剩下福州一座孤城。

旬月間,在中興軍的浩蕩攻勢下,福建各州縣望風披靡。邵武守將王延自知不敵,投降了中興軍,南劍州總管印德傳棄城而逃,帶部分兵馬逃進福州。建寧拒守不過兩日即被第一師炮兵攻破,其餘小州縣更未受到太大阻力,大半個福建幾乎傳檄而定。福州總管王積翁,招討使唆都,新附軍統領李雄,以及逃入福州的南劍州總管印德傳惴惴不安,報團取暖。城內有兵馬四萬餘,士氣低落,但城外水陸大軍十五萬,洶洶而來,前途堪憂啊。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羣,柒柒伍柒貳壹叄陸叄,775721363,故宋帆影書友羣@正版

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章 楊村驛絞肉機(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
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章 楊村驛絞肉機(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青河县| 萨嘎县| 绥芬河市| 石河子市| 郎溪县| 射洪县| 洞头县| 鲜城| 柘荣县| 砀山县| 绥江县| 济宁市| 阿合奇县| 清丰县| 怀集县| 长武县| 高淳县| 康定县| 淮北市| 云龙县| 呼玛县| 东明县| 呈贡县| 石屏县| 聂拉木县| 辉县市| 昭平县| 华宁县| 长寿区| 河池市| 马山县| 稻城县| 乐昌市| 英山县| 抚州市| 鄂尔多斯市| 平果县| 云林县| 邹城市|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