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

從府衙出來,張鏑直奔碼頭,但未上船,而是到了一處小客棧,初來慶元與葉氏兄弟分別時,張鏑曾與二人相約日後見面的地方,其中葉氏兄弟到慶元時便多在一處名爲蓬萊客棧的小旅社落腳。

到那一問,店家立刻應上,說確有從處州來的葉姓兩兄弟,月餘之前來住過,但早已走了。張鏑怏怏出門,卻發愁那一船貨無可靠之人經手如何售賣,昌國諸事待舉,若干等在這實在誤事。

正悶頭往外走,忽聽一人驚喜的聲音:“礪鋒兄,你怎在此?”

擡眼看去,翩翩少年、長身玉立,不是葉承又是誰人!

張鏑大喜過望,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原來自慶元分別後,葉氏兄弟二人賣了貨回去,又跑紹興府上虞等地收了些越窯瓷器,雖離得不遠,但辦貨盤恆了一些時日,離上次分別一月有餘,又來慶元販售。此時葉繼停船去找相熟的牙人,葉承則趁便攜行李來客棧安置。一個出門、一個進門,險些錯過,卻正巧遇上。

不久葉繼也談妥了生意回來,三人相見,自然又歡喜無比。

就在店中點了幾個小菜,一壺黃酒,邊吃邊談。張鏑談到有一船貨需要葉繼經手賣出,並相邀一同下海自己做海貿,葉氏兄弟滿口應許。他二人其實早就想自己出海,可惜海貿本錢太大,未能如願。只能在周邊四處奔走行商,每日勞碌卻收穫微薄。但同樣的貨物由海商轉手往南洋、高麗、倭國等地一賣,無不是數倍之利。兄弟二人得知有這樣的好機會,躊躇滿志、興奮不已。

接下來幾日,葉繼四處忙碌,一面與各海商聯繫買賣,另一面託人招募熟練海員、水手及賬房、夥計、領航員,爲下一步出海做各項準備。

有了葉繼這樣經商多年業務精通的能手,張鏑輕鬆很多,他給胡隸寫了封信,說明了在慶元的行事一切順利,並將趙知府發下的文書附上,一起讓同船來的一名士兵帶往昌國。招人、賣貨都需要時間,閒下來的幾日張鏑在城內城外到處走走,看看城池、山川形勢,也藉以放鬆心情。葉承每日形影不離跟著張鏑,倒彷彿他倆纔是親兄弟一樣。

這一日,葉繼仍出門忙碌,張鏑與葉承則租了騾馬往西城外去,因張鏑想起了在府衙時袁鏞曾誠邀他往四明書院找他,於是趁著有閒去拜訪一番。

書院在城西二十里外黃古林,舊稱黃公林,傳說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黃公曾隱居於此,該地清溪繚繞、茂林修竹,環境十分清幽。

張鏑、葉承上前通了姓名,看門的老僕並不通報,直接便引他們往後堂走,原來袁鏞曾留了話給門上,近日有一姓張的年輕人要來,可直接進去會見。

進到後堂,袁鏞正與五六名年輕學子論《易》:“魯將伐越,筮之得鼎折足。子貢佔之以爲兇,何則?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謂之兇。孔子佔之以爲吉,曰:“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謂之吉。果克之......”正欲闡發釋義,卻見張鏑等人進到院中來,振衣起身,大笑道:“今日佔得一卦,雲有貴客臨門,果然如是!”說著走到門外,下階親迎。

張鏑忙側身避過,躬身行禮,口中遜謝:“不敢勞先生迎候!”

袁鏞來執住張鏑的手,親切拉進堂中。朗聲對衆弟子說道:“這是太學上舍張礪鋒,婺州俊彥,才學品行皆可爲爾輩之師!”堂中諸人都來見禮,有的疑惑、有的好奇、也有的似乎面有不服。

張鏑被袁鏞如此讚譽,有點受寵若驚,多次謙讓下仍被衆人推坐於袁鏞身側,位居衆弟子之上。

這時坐中便有青年士子以討教爲名,向張鏑發問:“不知前輩,通何經,治何史?”

張鏑知道這是來摸他的底,好做針對他的對策。於是微笑,淡然答道:“不敢稱前輩,在下不拘經史,但重實務!”

才說罷,就有人竊竊私語,更有的哂笑一聲,大約認爲張鏑不通經史,無真才實學。

果然有人緊接著說道:“前輩學問廣博,自無需拘於經史。而今外有強敵、內無長君,國家如欲傾之器,存亡之際,間不容髮,請問前輩可有成策?”

張鏑一聽,知道正戲來了,說了實務,便問你實務,還拋出拯時救國的大問題來,顯然是想來個下馬威。這時書院中學習的衆士子也聞聲而來,堂下已站了二三十人。

張鏑站起身,向袁鏞一拱手,而後才面向衆人肅然說道:“方纔這位兄臺所問,保國家之策也。然,我欲與諸君論之者,保天下也。

危亡之際,有亡國,有亡天下。

亡國與亡天下奚辨?

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

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胡元伐我中國,夷狄腥羶,污染華夏。其性氣貪婪,兇悍不仁,與禽獸無異,若其進主中國,則天地異氣,人紀蕩然,誠爲亡天下也!

我華夏之人,何止千萬,忍看大好河山淪爲腥羶之地否?忍看禽獸殺我父母、食我妻子乎?

如人人有保天下之心,則胡虜安敢窺我中國焉!?”

最後張鏑加重語氣道:“我別無良策,只有八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好一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袁鏞擊掌大讚。

堂下諸學子聽罷皆激盪不已,軒然大譁。華夷之辯他們素來知道,但無疑,這次纔有了更深刻的意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八個字雖然並沒有提出具體的救國之策,但卻如此的振聾發聵,如此的衝擊人心。

數日之內,張鏑的這八字論句便傳遍了慶元士林。

當時之人,首重理學,只尚空談,非語孟中庸大學不講,言必稱周程張朱。凡治財賦者則目爲聚斂,開閫捍邊者則爲粗材;讀書作文者則爲玩物喪志;留心政事者則爲俗吏。

張鏑的話無疑是向這種虛浮的社會風氣宣戰,故自然有些人說些酸話,甚至有腐儒捕風捉影,說他大言救天下,卻只口不論趙宋江山,所謂“保國者肉食者謀之”更是目無君上,大逆不道。但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輕士子,都被這八字觸動,油然而生一股責任感與使命感,其中又以四明書院的學子們爲最,袁鏞更是推崇備至,年長張鏑二十歲卻以平輩之禮去回訪。張鏑很是感動,多次往來中發現袁鏞志節慷慨、忠義無雙,實可爲良師益友,他那些學生們雖有些傲氣,但也不乏才氣,頗有銳意進取之人,多值得交往。

一次無意間的拜訪,結識一班志同道合之人,也算意外之喜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
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州市| 响水县| 根河市| 封丘县| 温州市| 龙陵县| 红桥区| 威海市| 科技| 康定县| 余庆县| 女性| 云霄县| 峨眉山市| 田东县| 威远县| 泗水县| 宁晋县| 辰溪县| 沈阳市| 敦煌市| 敖汉旗| 隆德县| 彭水| 甘肃省| 莱西市| 大悟县| 富裕县| 晋宁县| 临邑县| 射阳县| 杭锦后旗| 西乌珠穆沁旗| 灵宝市| 保康县| 朝阳县| 张掖市| 桂林市| 长丰县| 肥乡县|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