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

祥興元年八月間的這一場反攻,史稱祥興北伐。

事實上南、北、西三路兵馬當中,北路的人數是最少的,只有五萬人,南路有十萬人,西路有十五萬。但似乎北路的影響力要比另外兩路要大的多,對於偏居於東南一角的朝廷而言,“北伐”兩個字是那麼讓人熱血沸騰,北方的敵人聽到“北伐”兩個字也更容易神經過敏,以至於後來史家都往往只側重於北伐,往往忽略了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西征和南征兩支兵馬。

那麼我們也就從北伐說起。

如果按照遠近順序,北伐軍應該先攻溫、臺,再上慶元,但胡隸決定略過溫州、臺州,一步到位去慶元。距離不是問題,戰略位置纔要緊,中興軍有炮艦的優勢,就是可以這麼任性。地利上溫、臺顯然不及慶元,從慶元而下溫、臺容易,自溫臺而得慶元卻很難。

兩浙的要害全在浙北,寧紹平原和杭嘉湖平原,也就是南邊環繞著錢塘江、北邊靠著太湖的這一片。上千裡的平野,兼之魚鹽之利,財賦堪比整個福建。此地又與兩浙的中樞杭州城近在咫尺,杭州作爲故宋的行在臨安,具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以慶元爲起點,船隻可以入錢塘口直驅杭州,自錢塘又可以逆富春江而上建德府,溯蘭江、衢江而至婺州、衢州,這一條線路從東北至西南,幾乎環繞了整個浙東路,把慶元、紹興、杭州、建德、婺州、衢州都囊括在內,東南方的處州、溫州、臺州也順勢可取。

因此,奪下慶元、威脅杭州,便是北伐軍初期的第一個方略。

慶元還有一個優勢,這裡是中興軍深耕過地方,在西面的四明山區一直都活躍著戴曾伯和徐應鑣等人領導的“秀才軍”餘部,在中興社源源不斷的支持下,四明山的根據地已經十分牢固,以兩年多以前慶元之戰留下的幾百名傷病員爲骨幹,半正規的義軍已經發展到了幾千人,慶元官府根本無力進剿。

……

這一年農曆的八月初,過了處暑節氣,早晚的溫度已經涼了一點,但大中午的還是熱的炙人。

東南的海上起了一場強烈的颱風,過境慶元時吹倒了幾百間民房,還有連續兩三天的暴雨沖毀了幾千畝農田。夏末秋初,好歹是夏糧已經基本收穫完畢,可以減少一點損失。

連日來,慶元總管朱益孫忙碌不堪,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災後處置上,這反常的大災過後,有很多事情要做,整修道路、疏浚溝渠、重建房屋……

作爲一名傳統的士大夫,朱益孫雖然爲蒙元效力,但還保持著基本的操守,內心裡大概是想做一名好官,爲百姓做點實事的。不過現在畢竟是蒙古人的天下,單單他一個漢人總管說話是不管用的,上頭還有蒙古老爺管著。浙東宣慰使兼慶元府達魯花赤薛塔剌海纔是真正說話管用的一把手。

薛塔剌海很少管民事,也不懂治政,只要抓著兵權就夠了。他懶得去過問過境的颱風,他更關心的是可能會進犯的宋軍。儘管泉州到慶元有上千里路,但宋軍這場聲勢浩大的北伐多少有些風聲已經傳入了薛塔剌海的耳朵裡。現在東南無主,宋軍又咄咄逼人,不知什麼時候就會跑到慶元城下,眼下最重要的是做好防守準備,而不是搞那些修橋鋪路安撫災民的破事。所以薛塔剌海嚴詞拒絕了朱益孫開倉放糧賑濟受災民衆的請求,而且也不準官府參與救災,大元的朝廷不是慈善機構,百姓的死活關他什麼事?

總管朱益孫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招募沒飯吃的災民修築城牆,颱風和大暴雨損壞了多處城防設施,正好需要修繕。這樣既解決了災民的吃飯問題,又完成了工程,而且是達魯花赤大人急切關注的城防工程,可以算一舉數得,也是難爲了朱益孫能想出這樣的辦法。

果然,薛塔剌海對於修城牆是不會反對的,這是爲了防範宋軍侵略的必要準備。

慶元的羅城周長四五里,這次不僅要修補破損,還準備加高三尺,這個工程量不小,慶元官府爲此招募了上萬民夫,緊鑼密鼓的施工,希望在宋軍抵達之前修繕完畢。

在大量的民夫羣體之中,有一名身材壯碩、膚色黝黑的年輕人,外貌上似乎看不出什麼特色,但隱隱約約間卻有一點特殊的氣質。他像是附近百十個青壯民夫的頭兒,說的話比官差的命令更讓人信服,安排指揮施工很有條理,自然而然就成了這一片城牆的工頭。

從他粗獷的外形來看,一般人絕對想不到,此人就是慶元名儒袁鏞的高徒,也是“秀才軍”的大將,四明山義軍的主要領導者戴曾伯。

當年勤王失敗,趙孟傳忽然反水,“秀才軍”的中上層軍官在慶元府衙差點被殺光,戴曾伯在同袍們的拼死掩護下才獨自逃出,但也身受重傷。慶元戰後,戴曾伯與數百名傷病老兵留下來,隱蔽到鄉下休養,後來就成了四明山義軍的骨幹。這兩年來艱苦的磨礪讓戴曾伯淡去了身上的書生氣,並且刻意的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泥腿子莊稼漢的形象。

這次慶元總管朱益孫原本應該都是好意,既能爲蒙古人把事情辦了,又能賑濟災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但好意可未必都能有好的結果,招募的災民的裡頭可不能保證混入幾個不法之徒。比如,這位通緝多時的四明山“盜匪”頭目戴曾伯。

戴曾伯帶了一部分弟兄下山到慶元城裡修工事,不可能是他忽然回心轉意了,當然是有特殊的目的。

總部北伐的計劃早就已經通過情報系統傳達到四明山,戴曾伯和徐應鑣等人苦苦堅持兩年多,終於等來了大軍的北伐,這是讓人無比激動的消息。按照本部的命令,他們的任務就是全力配合北伐大軍,用一切手段協助奪取慶元。

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
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石城县| 江达县| 始兴县| 平阴县| 油尖旺区| 隆安县| 东阳市| 绥德县| 山东| 南城县| 电白县| 蓝田县| 绥中县| 调兵山市| 永安市| 延川县| 罗平县| 木里| 昌吉市| 历史| 平谷区| 南投县| 潼关县| 蕉岭县| 驻马店市| 汝州市| 宁化县| 孟连| 德江县| 丰都县| 宁津县| 平陆县| 施甸县| 兴化市| 滦南县| 广河县| 县级市| 建宁县| 始兴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