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

揚州與鎮江相對的長江沿線,已成了宋元兩國之間的邊界。

和議剛成,雙方都保持了相當的剋制,明面上的戰鬥已被制止,但底下調兵遣將的行動卻似乎一日也不曾停過。

中興公報還刊出了十萬禁軍卸甲歸田的信息,似乎是爲當下的和平表示誠意。但瞭解內情的人都知道,當初徵發的三十萬禁軍大部分本就是預備役性質的材勇,如今迴歸地方仍舊寓兵於農,爲了支援地方建設。在完備的三級兵制體系下,一旦有戰事,這些回鄉軍人隨時又可以被武裝起來。

表面看起來中興軍在前線部署的軍隊並不多,但那只是人數上,實則軍隊的組成已有了很大的變化。陸軍有所精簡,但其中的騎兵比例其實是提高的,而水師則得到了大大的擴充。

隆興會戰時才組建的長江水師增加到了兩萬人,在鄱陽湖一刻不停的整訓,新造和改建了大量適合內水作戰的中小戰船,全部配備了火器。

東海的中興水師則擴充到了三萬人,強大的艦隊在海面上幾乎無敵於這個時代。

在南洋,從廣州駛出的武裝商船縱橫於南海,銃炮犀利不亞於正規軍。

在北洋,活躍于山東以北的武裝商船往來於高麗、日本,以及遼東的蒙古人、女真人部落之間,售販南宋的緊缺貨物,交換北朝的物產,那些部落的頭領和蒙古的王公們不會拒絕發財的機會,只要價格合適,牛羊皮貨、鹿角山參,乃至於奴隸和戰馬都是可以交易的,山高皇帝遠,誰會管是不是違禁物資?

北洋的武裝商船隊伍常常駐泊於高麗與日本之間的各個島嶼,地理位置居中的對馬島正是相當適合的中轉站。

由於被大海環抱,對馬一年差不多有十個月都被猛烈的海風吹襲,它的環境並不適合耕種,反而非常適合成爲海盜的藏身之地。

從中原的唐代甚至更早的時候,對馬人就開始了出海劫掠的歷史,不僅劫掠對面的高麗、新羅,更多的是劫掠西面的九州本島,在長期的肆虐之後,他們終於突破了日本官方的底線。忍無可忍的鎌倉幕府從九州派出惟宗氏家族進抵對馬,並消滅了半民半匪的當地豪族,成爲了對馬島新的統治者,這是三十多年前發生的事。

現任的對馬島最高首領是惟宗氏家族的宗重尚,他的父親名爲宗助國。

五年前的文永十一年(元至元十一年,宋鹹淳十年,1274),元廷出動九百艘戰船、三萬五千多名士兵東征日本,首當其衝的就是位於九州島西面的跳板對馬島。在來勢洶洶的蒙元大軍面前,前任對馬守護、宗重尚之父宗助國及惟宗氏家族大部分戰死,島上原有的數千民衆也遭屠戮。如今對馬守護宗重尚治下實際只有三百多名百姓,所謂一地守臣,大約也就一個村長的規格。

中興商社的武裝商船是三年多以前抵達對馬,當時這個島嶼遭受蒙古人屠殺才過去不到兩年,正是一片殘破淒涼的慘象。商船的來航不是壞事,至少帶來了不少生機。而且從南方宋國來的這些商船十分的大方,給了宗重尚莫大的好處,並在島上建立了貨物中轉站,與之進行長期的合作。

這些宋國商人很有本事,不僅帶著人一起發財,還從本土四島招募到了衆多的貧民和破落武士前來落戶,現已有三百多家、一千多口,宗重尚似乎欣喜的看到了對馬島的繁榮和惟宗氏家族的復興希望。

祥興二年的春季,由於南北議和,商旅解禁,往來於日本的商船也增多了一些。

佐須浦海灘的小港口上停泊了數十艘具有宋國特色的商船,滿載著糖、酒之類利潤豐厚的商品,將從對馬島轉往日本國內。

現在負責這一條航路的是主導北洋海貿的葉繼手下一名重要助手,縱隊長柳再恩。這是一個半官半商的身份,中興商社每一艘千料級的武裝商船都有一名船長,每三到五艘商船組隊時會有一名特定的船隊長,當幾支船隊整合在一起往返同一條固定航線,就要聽命於一個縱隊長。像廣州、泉州、慶元和昌國、對馬等據點都會有某一位負責人作爲武裝商船隊伍的縱隊長。

作爲縱隊長的柳再恩手下有千料船二十多艘,每艘船員一百人以上,不計算輔助小船的情況下就至少有兩千多人聽命與他,都是嫺熟的水手而且配備了衆多的火器,甚至不亞於正規的水師部隊。

爲了便於北洋海貿的開展,更是爲了將來對日本、對高麗、對蒙元東北的攻略,這次柳再恩受本部的指令,計劃要在對馬築城。

但這個計劃一提出就遭到了比較強硬的反對,宗重尚雖然在貿易中得到了不少的好處,但似乎僅僅侷限於借用港口給中興商社的船隊停泊,築城總給人一種鳩佔鵲巢的擔憂。畢竟憑他現在的實力,如果這些強大的宋國商人在島上據有了穩固的據點,那麼對馬島恐怕就不屬於他了。

柳再恩當然不會顧忌這麼一個“村長”的反對聲音,在對馬築城乃是本部的意思,是英明的總理、吳王殿下的指示,那就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本來宗重尚最好的選擇是繼續與中興商社合作,出人出力,獲取商社的扶持,悶聲發大財。但這個傢伙有些一根筋,明明只有一個村長的力,卻要操更大的心。反對築城無效後,就把這事捅到了九州的太宰府。

事情一下就變得嚴重了起來,原先中興商社只是做生意,而且商隊中有相當數量的日本水手和船伕,生意做的十分順利,兩三年來都相安無事。

但這件事一被捅開,幕府上下幾乎將其當成了一種侵略,畢竟對馬這個地方是比較敏感的,幾年前才經歷過大陸方向的侵略和屠殺。

由此引發的後果是中興商社的商船,甚至所有外國的商船都被幕府禁止靠岸。幕府執政北條時宗派他信任的武將少弐景資主持博多方面的大局,並積極籌劃進兵對馬,攻打“侵略者”。

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
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尔| 蓝田县| 常宁市| 西畴县| 余庆县| 广丰县| 石家庄市| 张家港市| 循化| 英吉沙县| 周口市| 巴林右旗| 刚察县| 沐川县| 大连市| 汝南县| 开封县| 盘山县| 勐海县| 辛集市| 光泽县| 县级市| 丰镇市| 临邑县| 深圳市| 孟津县| 石渠县| 思茅市| 乌鲁木齐县| 章丘市| 宁津县| 偏关县| 临江市| 怀宁县| 平阳县| 鄂托克前旗| 集贤县| 伊金霍洛旗| 土默特右旗| 洞头县|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