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

天就要亮了,元軍也恰到時機的退了,城中空虛的情形終於掩蓋了過去,張鏑懸著的心也總算放下來。

眼下敵強我弱,敵攻我守,雖則有城防爲恃,但城池太大,防線太長,反而露出漏洞。對方還有個熟悉城內情況的趙孟傳提供消息,形勢就更加被動。

如果說棄城列陣,與元軍面對面對抗,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就又有點舍長取短了。元軍兵力兩三倍於己,有數千步卒,還有不止一千的騎兵,在平地上很容易被敵人優勢兵力絞殺了。同等對比下,如果拿張鏑最精銳的玄甲親軍,或者最兇悍的決死營,也許還能不落下風,但四明軍畢竟稍遜一籌,就算不能說必敗無疑,勝率也頂多三七開。

爲此張鏑的主要的目的就是拖延時間,只要能捱到昌國的援兵抵達,那就什麼都不用擔心了。白裡日趕去資教寺救袁鏞之前,張鏑已經派了一名親兵趕回去向胡隸求援。駐紮在昌國的還有四千多百戰精銳,是張鏑的底氣所在。但從昌國至慶元至少也要一天時間,求援來回一趟少則兩天,若遇風浪則更說不定。而今大股元軍已至,看規模粗粗估計應該有五六千人,而昌國來的兵馬最少還有一天的時間才能抵達,堅持過這一天就是勝敗的關鍵。

當然,元軍也要休息,從慈溪一路緊趕慢趕,走了一整天。城下打了兩陣還都沒佔到便宜,不僅是身體疲憊而且士氣低落,總得恢復一陣子才能發動攻擊,這就成了一個很好的時間差。

相對而言,城內的四明軍還算好的,雖然也大多是一夜未睡,但至少比顛簸了一整天的元軍要好些。趁著敵人退下的間隙,抓緊輪班休息,補足精神。因爲天光大亮以後,夜色的掩護不再,無法繼續迷惑元軍,敵人很快就能發現城中的虛實,發起全面的攻擊。

張鏑自然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強徵城內百姓參與守城,慶元城中十萬百姓,徵發上萬青壯肯定不難,但那是不得已而爲之的下策。子曰:“以不教民戰,是爲棄之。”用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老百姓去打仗,就是有意讓他們去送死。而且百姓守城的效果也是有待商榷,臨時徵募之人良莠不齊,若其中混入了某些心懷不軌之徒更容易壞事,堅城總是容易從內部攻破,這樣的事屢見不鮮。

從辰至午,元軍的哨馬不間斷的往來查探,耀武揚威的湊近城池。城頭卻沒有一箭一石落下來,更沒有人出來追。四明軍最大的劣勢是沒有騎兵,兩條腿奈何不了四條腿的。張鏑下了命令,對於敵人的哨探完全冷處理,不發一矢。而且全軍掩伏,藏在城碟後面,或隱於牆根之下,想坐想臥都隨你,就是不能露頭。每隔百步才置三五人守望,也是低調的很。

與此同時,慶元城中也已實施了戒嚴,天亮後繼續限制活動。其實不需要太多的警告,都要打仗了,一般人也就躲在家裡不敢出來,有大著膽子出門倒馬桶的,往往也被街口一攤攤未及收走的死屍嚇回去了。這是前一夜“嚴打”的成果,之所以留下這麼些身首分離的死屍,除了情況急來不及收,還有一種震懾宵小的目的在。不用大張旗鼓宣傳,看看這些死貨,就該明白,老實點待著,不要出來搗亂,不然別嫌刀快。普通老百姓本來就不會在這種時候出來冒險,那些不老實的、想趁火打劫的也都被嚇得縮回去了,慶元城頓覺得清靜得很。

元軍哨騎遠遠看來,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凌晨夜戰的時候那麼熱熱鬧鬧強盛的兵馬,到了白天卻彷彿憑空蒸發了,城頭倒像是空的,給人一種架起梯子就能爬上去的錯覺。城中也太安靜了,要不是偶爾幾聲雞鳴狗叫,還以爲是座空城,見了鬼了,難道宋人都趁著黑天跑了?

“城上沒看到人?”

忽都虎收到回報也覺怪異的很,夜裡打的那麼兇,白天卻沒有動靜了,難不成是屬夜貓的?

南人就是花招多,搞得神神秘秘的,真打起來卻都是些慫貨,忽都虎見多了怯懦的南人,還沒打就大部分投降了,就如昨夜那姓趙的知府。剩下的也往往臨陣逃跑,宋人的朝廷就一貫是這樣的德性。所以如果說慶元的守軍全都趁天黑逃光了,那也是個很合理的解釋。

不管如何,打了就知道。

蒙古人野戰牛逼,長途奔襲更是擅長,但對於攻城卻真沒有太大的優勢。攻宋前期,在川陝、在襄陽,硬啃宋人的城池足足啃了二三十年,費力的緊,還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直到十餘年前狠插過川西,拿下大理,來了個大迂迴,形成一個半包圍,纔算把宋國的硬殼子打開了新的缺口。再加上宋人內部爛了,戰爭才終於變成一邊倒的態勢。後期還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攻城利器回回炮,遠距離轟擊威力巨大,麻麻再也不用擔心硬啃城牆磕碎牙了。

這一回來得急,回回炮這麼龐大的器械當然不能隨身帶,臨時組裝也很費力,畢竟這麼犀利的玩意兒還要有專業人員的指導才拼裝的起來。而且忽都虎原本只是計劃來接收城池的,誰知道要打了呢。

那麼,只能用普通的攻城模式了,直接推上去。

這其實比較符合忽都虎猛打猛衝的風格,畢竟幹看著人家打炮無趣的緊,真刀真槍上去肉搏才更暢快嘛。當然咯,不可能是手下的金貴的蒙古騎兵去衝,而是廉價的漢兵先上去堆。

雙方都休息了半天,吃飽了飯,都起來運動運動吧。

開打。

慶元城四個方向最適宜排兵佈陣的就是西面,南、北有奉化江和姚江,背城臨江的空間不大,兵力多了就展不開。城東水門直面三江口,只以一道便橋架著,更加難以攻擊,忽都虎可不想游過去打。

城西雖然也有護城河,但只有兩丈寬,與南北兩條大江沒法比,架上壕橋就能過。

何況元軍本來就在西面,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文盲都知道。

耿直的人總是走最直的路,忽都虎耿不耿直呢?耿直!所以當然要打西面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
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田县| 洛阳市| 上杭县| 黄梅县| 三门县| 泽库县| 上饶市| 永年县| 淄博市| 平山县| 天峨县| 读书| 威信县| 濉溪县| 陇西县| 上饶市| 汶川县| 徐闻县| 马公市| 鄂尔多斯市| 祥云县| 柏乡县| 滁州市| 永嘉县| 巢湖市| 昆山市| 潜山县| 淮南市| 文安县| 临颍县| 昌邑市| 肥东县| 紫金县| 梅河口市| 沧源| 平昌县| 新津县| 潢川县| 赞皇县| 沐川县|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