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

我國養鴿子的歷史堪稱久遠,傳說漢高祖劉邦被楚霸王項羽所圍時,就是以信鴿傳書,引來援兵脫險的。張騫、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鴿子來與皇家傳送信息。隋唐時期,在我國南方廣州等地,已開始用鴿子通信,其中海上商人因爲經常出海遠離家鄉,就用信鴿與家人聯絡。在《唐國史外》中就指出“南海舶,外國船也,每歲至安南、廣州......海路必養白鴿爲信,舶設,則鴿雖數千裡亦能歸“。在當時杭州一帶,以養鴿爲樂,在鴿腿上繫上風鈴,數百隻羣起羣飛,望之若錦、風力振鈴,鏗如雲間之珮。當時不但民間好鴿,王公貴族也不例外,唐朝宰相張九齡,在嶺南家鄉,曾養羣鴿,並用鴿子與家人來傳遞書信。

到了宋代,信鴿通訊已在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信鴿的馴養技術已日趨成熟。以後的《鴿經》,則把信鴿分爲皁子、銀灰串子、兩點斑、紫葫蘆、信鴿、硬遊等六個品種。高宗趙構更是迷戀養鴿,甚至不理朝政,故有人曾寫打油詩,在《古杭雜記》中寫道:“萬鴿飛翔繞帝都,朝暮收放費工夫;何如養取雲邊雁,沙漠能傳二聖書“。

對於此時的有錢人而言,鴿子確實可以算是一種玩物,飛鴿傳書是風雅之事。但對於海上艱難求生的??蛡兌?,信鴿卻有更多的實用性意義,是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傳遞思念的使者,葉繼送來的信鴿原本就是??退B。

這養鴿人名爲孫富安,事實上卻不富也不安,他現年四十餘歲,看起來卻又瘦又老,足可以看作六十歲的人。他年輕時跟隨大食人的船隻做事,因十幾年前照料過某個重病的大食水手,那人臨終時將幾十只鴿子送給了他。孫富安對於這些鳥兒還真有些緣分,餵養起來得心應手,十幾年來對訓鴿的法子也無師自通,有時也將鴿子賣給海商用來通訊。後來乾脆不走海了,專心養起鴿子來。他爲人有些孤僻,不善交際,賣鴿子的營生收入有限,也就勉強餬口,生活是比較落魄的。

正好張鏑在澎湖建制後安排劉十九作爲招才科主管,去往各地蒐集情報、招募人才,得知了這麼個人,就花高價將孫富安的鴿舍連同幾十只鴿子全都買下,爲更好管理,乾脆把孫富安本人也僱傭下來,跟著葉繼的船就到了昌國。

劉十九這一回算是立了大功,因爲張鏑後方現有的地盤和人員都太分散了,聯絡通訊這一塊一直都是短板。就以當前的主要聯絡線路而言,流求、澎湖、泉州都各自相距至少一二百里,與昌國、呂宋更有千里之遙,全靠船隻通訊的話,需要幾天甚至十幾天才能將信息傳到一處,何況海上行船不確定因素多,若遇上風雨惡劣天氣,能不能送到都是個問題。這樣一來,有時後方發生的事情沒法及時反饋,前方的決策也沒法及時下達。對於管理者而言是一種解不開的死結,長此以往,組織勢必崩潰,最好的結果也是各個部分各自爲政而已。好在作爲張鏑基本盤的流、澎、泉一線幾個負責人都比較可靠,劉石堅、葉繼、李大安等人的能力和忠誠都無可比擬,即便張鏑不去坐鎮也能正常運轉,還能源源不斷的支援前方。但是作爲新開發的二線地盤呂宋,這個後方的後方卻因爲聯絡不暢,儼然都有了一點獨立王國的味道。雖然陳三甸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反叛的跡象,但只要有這樣的趨勢就是讓人擔心的。這大概也正是張鏑在設立中興社時不將呂宋納入的原因,那其實是個自己還未能完全掌控的地方。

但有了信鴿就不一樣了,哪怕千里之遙也只要一兩天時間就能聯繫上。當然現在還只能實現從昌國飛往泉州,其它地方還未建好鴿舍,也沒安排養鴿人。將來等幼鴿再孵化幾批,就可以逐漸在澎湖、流求乃至呂宋都設立新的鴿舍,訓練出新的信鴿,在各個地區之間互相聯絡。

張鏑準備親自試試看這些信鴿的性能,找了紙筆,略一思索便寫了一封便箋。內容只有幾句話,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對劉十九表示讚許和嘉獎;二是希望他繼續訪求人才,如有其它的養鴿人也可多招攬幾個;三是流求開拓需要的人多多益善,請不拘一格,多招人手。

寫好便箋,張鏑根據孫富安的引導,將紙條捲起來,塞入一隻鴿子腿上繫著的小竹筒,在門外雙手一託,鴿子便撲簌簌的飛向天空。鴿子具有強烈的歸巢性,一般來說,它們的出生地就是它們一生生活的地方,任何生疏的地方,對鴿子來說都是不理想的地方,都不安心逗留,時刻都想返回自已的“故鄉”,尤其是遇到危險和恐怖時,這種“戀家”慾望更強烈。若將鴿攜至距“家”百里、千里之外放飛,它都會竭力以最快的速度返歸,並且不願在途中任何生疏的地方逗留或棲息。這次孫富安帶來的幾十只鴿子都是在泉州馴養的,放飛之後也就會一直往泉州的“家”裡飛去。

今後如果要實現在各個地點用信鴿聯絡,就需要在當地從幼鴿開始培養。比如在昌國馴養出五十隻鴿子,再將他們帶往流求,那麼從流求放飛就可以有五十次與昌國單線聯繫的機會,反之亦然。

因爲鴿子的繁殖和訓練都需要時間,如果建立這樣一個聯繫網絡按照張鏑的估計至少要幾個月的時間,不過如果有更多會馴養鴿子的人勢必可以讓進度更快些,這也是張鏑希望劉十九多找一些訓鴿人的原因。

張鏑又問孫富安,可否收幾個徒弟,將這養鴿子和訓鴿子的方法傳下去。孫富安倒是沒什麼意見,只要能有口飯吃,與他熟悉的鴿子在一起,帶兩個徒弟又有什麼關係。只不過他表示自己做不來師傅,說不出多少道道來,養鴿子全靠自己用心與鴿子相處,其它的也沒什麼好教的。張鏑很理解,現在的很多手藝沒有現成的方法和教科書,本來就要靠學徒自己去實踐、去摸索。他讓親兵安排下去,就到附近的各處村鎮,找一些聰明伶俐的貧家子弟,專門招來學習馴養信鴿,這當然不難找,這個時代的人們日夜勞作也只夠溫飽,如果只要養幾隻“鳥”就能有飯吃,誰會不願意呢。

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
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广汉市| 齐齐哈尔市| 扎兰屯市| 永宁县| 三明市| 盐津县| 大足县| 江西省| 临猗县| 云梦县| 巨鹿县| 镇康县| 白银市| 南和县| 宁津县| 衡阳市| 揭东县| 桂林市| 沐川县| 息烽县| 赞皇县| 瑞金市| 左贡县| 滦南县| 云和县| 蒙自县| 科技| 深水埗区| 广昌县| 栾川县| 德钦县| 新竹市| 峨眉山市| 遂宁市| 五峰| 兴城市| 普定县| 改则县| 泗阳县| 轮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