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

鹹淳十年十月,發生了很多事,西北有蒙古伯顏率二十萬大軍發襄陽,沿漢水南下,克沙洋、新城,在漢口進入長江,然後揮師東進,除宋將張世傑領兵堅守郢州,沿途州縣望風歸降,宋朝局勢愈發糜爛。

而東北方向,蒙元仍有餘力兵發日本,十月,元將忻都等率領蒙古、漢軍及高麗軍二萬餘人,從合浦出發,越海侵襲對馬和一岐兩島。繼而在博多灣等處登陸。日本徵兵十萬餘迎戰,被元軍用回回炮擊潰。但元軍在日軍的阻擊下,也兵疲箭老,未能深入。不久,大部分戰船又被博多灣的颱風毀壞,只得撤回高麗,這是後話。

說回慶元,張鏑卻過了幾日悠閒日子,四明書院發表一番宏論後,多有士子慕名而來,張鏑每日交遊訪客,多與慶元青年才俊爲友。

同時,葉繼的生意也做的差不多了,高麗船上的藥材、人蔘、金銀器皿等物都被賣出,而絲綢、陶瓷、漆器之類則建議張鏑賣往南洋,獲利更豐。後又收了不少絲、瓷等貨,仍將船隻裝滿,預備著出口轉賣。還向糧商定了二船米糧,足有千石,驗看後即發往岱山。

因繳獲所得不需本錢,這一番出貨進貨大賺了一筆,厚厚一冊賬本,除去招人、購糧花費,清點盈利仍足有八千餘緡。

另外,招收人手也還算順利,慶元是大港,各類出海營生的人並不缺乏。海員水手已招了二十多人。張鏑給的待遇不低,按船工技術工種不同各有高低,但最普通的船伕也在五十貫以上。傭金採用常見的包薪制,出海前先付兩成定金,途中也可零星支取,回程後一次付清,海上一應伙食則由張鏑全包。對於一些重要的技術工種,更可以從船隊利潤中抽成,其比例稱爲“腳數”,如獲利分爲一百股,則一腳即百分之一。

這日,葉繼還帶了一個人,興沖沖來找張鏑,並稱有了此人,出海便有了十二分成算。看這人相貌很是平常,似有六十歲年紀,皮膚黝黑、鬚髮灰白,與尋常老漁民無二。張鏑心中好奇,便聽葉繼介紹。

原來此人姓黎,單名一個升字,認識的都喊他一聲黎叔。這黎升十幾歲便出海闖蕩,走過四十幾年海路,往漳、泉、廣州乃至南洋走了不知幾十趟,對萬里海路熟悉的便如自家院子一般。更知曉海上氣象,還能觀星定位,雖然不識什麼字,但大風大浪裡磨練出來的經驗,便如腦中裝了一張大海圖。過去各大海商年年爭相聘請,只因年紀漸老,便想回家守著積蓄過幾年好日子。誰曾想回家後卻絲毫不能如願,因他娶妻晚,四十多歲才得一子,故從小千萬般寵愛,加之他常在海上,對兒子缺少管教。他兒子恃寵而驕頑劣異常,長大了更是與一班浮浪子弟日日廝混,好的一樣沒學會,吃喝嫖賭卻樣樣精通。待黎升欲回家退養,卻發現幾十年海上搏命得來的家資都已被兒子敗個精光,就是想清貧過日也不行,還有一幫賭棍三天兩頭來討他兒子的賭債。惆悵欲死,正好葉繼四處招人,上門相邀,就下了決心再走幾趟海,也好留點養老錢。

說到此,黎升不禁傷心,留下兩滴濁淚。張鏑忙好言勸慰,並許他一股半的腳數抽成,又預支了數十貫請他給兒子清了賭債。

黎升轉悲爲喜,但接著又幾番欲言又止,張鏑請他直言,他才說想把兒子黎寶帶上,過往從未想過讓兒子出海吃苦,不過經此一遭,卻認爲該帶出去歷練一番,免得總不成器。

這讓張鏑稍猶豫了一下,因爲船上素來不能養閒人,像這樣一個一無所長、劣跡斑斑的小混混本不想帶,但想到他在海上應當也變不出什麼花樣,爲了收黎升之心,也便答應下來。見此,黎升感激涕零,再三保證要給張鏑帶好船。回頭找兒子卻找不到,半日後纔在一個賭窩裡尋見,但那黎寶死活不願隨父親出海,黎升不得已找人將他綁上了船,既心疼又惱火,再一次老淚縱橫。

第二日是十月二十四,張鏑等人已在慶元待了半月,終於啓程回去。

岱山島。

胡隸自收到張鏑寄回的文書,便以編練鄉勇爲名,在岱山島大張旗鼓的招兵買馬,旬月間已得三四百人,只需幾日就能湊夠原計劃的五百之數。

據寶慶三年人口統計,昌國全境有本籍7665戶、23014人,客籍5876戶、18488人,共計13541戶、41502人。岱山爲昌國第二大島,人口約爲全境五分之一,此時也有八九千人。但宋時戶口只計成丁,女口不預,若算上婦孺,岱山人口應不少於兩萬,從中揀五百人募兵不算太難。且岱山一島除巡檢司外別無官衙,胡隸無人掣肘,可以放心施爲。

張鏑等人到時,島上一片熱鬧景象,胡隸忙的腳不沾地,半月裡已幾次去信叫張鏑回來幫忙,見徒弟終於到了,急召去商量對策。兵已招來、糧也買了,錢也有了著落,可以大幹一場了。

首先是裁撤老弱的事。巡檢司原有兵額二百一十,實有軍兵一百四十五。胡隸大手一揮,直接砍去大半,只留下稍精強可用的七十人。

所撤兵卒,卻一個也不遣散。而是讓他們一一見了張鏑,宣稱有相熟的大海商在南方經營鋪面、田產,因可憐大家被裁撤了衣食無著,要給大家安排安身之處。張鏑擺出大招人手的架勢,一一登記造冊,會駕船的當做船員,能說會道的當做店員、夥計,哪怕沒有一技之長,也招去種田,甚至傷殘的也招做看門的、守庫的。總而言之,來者不拒,全部收下。正是用人之際,當然不可浪費了寶貴的人力,同時也避免裁兵鬧事,是維穩的需要。

土兵、弓手待遇雖低,但好歹有一份糧餉,若裁退了,沒有一技之長的就不免凍餒。一個個正愁眉苦臉,忽聽了這個好消息,哪有不情願的道理。紛紛在僱傭契約上畫押按手印,也不用去管籤的是五年還是十年,有人肯收就行。

張鏑還告訴這些人,有家眷的也可以同行,不管老幼婦孺,都給一份口糧,不會凍餓。這麼一來,被裁的衆人徹底沒了後顧之憂,七十五人一個不拉的都報上了名。不過這些人多是光棍,娶不起妻,七十多人的家屬老幼加起來只有五六十人,也都被張鏑收下了。

裁兵後是練兵,張鏑對兵法也有些涉獵,此時流行的《武經七略》、《武經總要》之類的兵書也熟讀過一些,只是未曾實際操練過。於是以自己的理論,結合胡隸的帶兵經驗,二人晝夜推演,詳詳細細編訂了一套練兵規則,內容包括號令、戰法、行營、武藝、守哨等各種軍中事項,長兵、短兵、刀盾、弓弩分門別類,又有各兵種配合站陣演練之法。只缺了騎兵,但南方少馬,騎兵本不多,沿海之地多用舟楫,水戰之法尤爲重要,因而也單列一篇。

應該說中國老祖宗的智慧是無窮的,前人的典籍已經攘括各種練兵的法子,結合實際稍加改造便可運用。只四五日,張胡二人的練兵方略就已粗成,一條條寫在紙上,只需依此施教,後續慢慢改良,雖有些繁雜,面面俱到,但假以時日絕對可以練出一支精銳之師。可以說,中國的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兵,吃苦耐勞、嚴守命令、勤勞勇敢,只要吃飽肚子、訓練得法,將帥不怯弱無能,他們可以戰勝任何敵人。

轉眼便是十一月,士卒訓練緊鑼密鼓的進行,按照方略,最先只是排練隊伍,訓練士兵站姿、行進、轉向,培養服從號令的習慣。中間配合體格鍛鍊和初級武藝、戰陣之法,下一步則可以分成幾組、練習兵種協同對抗以及水戰攻守了。

短短十幾日,到了十一月中旬,再看這些新兵,已經初成規模,月前從慶元緊急定製的軍裝也已運達,一式的紅色戎衣穿上,頓時就有了一點兵樣了。

張鏑忙碌了這些日子,除了訓練新兵,出海的準備也不能停下。東南沿海一帶季風氣候明顯,一般秋冬季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春季則爲過渡時期,風向不太穩定。此時已近冬季,風力平穩,正是南下的最好時機。擇了良辰吉日,定下十一月十八日辰時開行。

行前自然有各項事情交接,張鏑與胡隸在此清算了家底,島上現有米糧一千五百多石,錢一萬多貫,另有布帛等物若干。眼下看似乎至少可以支撐半年左右,只是兵甲不夠,仍要設法籌措。原本胡隸招的既是鄉勇,供給標準不必太高,這些錢糧可用更長時間,但張胡想要精兵,毫不吝惜財帛。名爲鄉勇,實則比別處普通廂軍的待遇更高一些,比照禁軍標準來供養。各兵每月給米一石,料錢五百文,春冬各發衣、絹、布、綿或折布錢,計一兵一年之費各項相加約需五十貫,五百多兵至少要準備三萬貫。而現在島上可用錢、糧相加約摺合一萬五千貫,大約半年之費。雖說朝廷定期會將一百多巡檢兵的糧餉解來,但相比之下不過杯水車薪罷了。

因此張鏑行前還是有些憂慮的,萬一半年內無法籌夠足夠的錢糧,這些兵就養不下去。但胡隸卻爽朗一笑,讓張鏑儘可以放寬心,至不濟,還可以去搶海盜的嘛!這自然是玩笑,張鏑也笑,心下稍定,準備好十八日啓行。

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
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龙| 祁门县| 宜君县| 治多县| 宁阳县| 苏尼特右旗| 鄂托克前旗| 岳普湖县| 潮州市| 调兵山市| 靖江市| 富源县| 南平市| 嵩明县| 清苑县| 宜城市| 大埔区| 土默特右旗| 林西县| 陇南市| 交城县| 手游| 齐河县| 德令哈市| 昂仁县| 县级市| 南溪县| 南木林县| 都匀市| 荣昌县| 宣威市| 象山县| 阿合奇县| 武宣县| 东乡县| 都昌县| 正阳县| 芦山县| 旌德县| 贡山|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