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

哐哐哐~一陣急促的響鑼。慶元西門,原本空無一人的城頭上忽然齊刷刷的冒出一堆腦袋。

本想靜悄悄的來,卻受到了盛大的迎接。迎接的方式有滾木、擂石、灰瓶和亂箭,繼續向前的話還能享受熱油和金汁澆灌。不是說城裡沒人,不搞接待的嗎?這麼熱情,好突然的。

元軍表示宋人太好客,有點罩不住。

第一波步卒還沒摸到城根就被攆了回來,原來城防空虛的樣子都是假的,宋人都是騙子,好氣啊!

兵者詭道,虛虛實實。不管是前一夜的大張旗鼓,還是大白天的偃旗息鼓,張鏑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迷惑元軍,不把真實的實力暴露出去。

“把那臘雞叫過來!”忽都虎很不爽的揮揮手,讓人去叫趙孟傳。

“臘雞”本是南方一種常見的特產,這些年隨著元軍攻伐,越來越多的南人在大都跑關係求官,常以南方土產臘雞作爲禮物送人,漸漸的就以臘雞指代南人,成爲一種通俗易懂的蔑稱。

不一會兒,那隻“臘雞”就來了,小心翼翼的,唯恐觸怒了這隨時就會拔刀的蒙古老爺。

“你且說說,這城裡到底有多少宋軍?”忽都虎問的是個老問題。

這問題還真不好回答啊,說的多了吧,容易讓這蒙古老爺著惱,做出啥過激行爲來。說的少了吧,又怕宋人戰力超出預期,被殘酷的打臉。只能含糊道:“約摸……兩三千人。”看著忽都虎臉色轉冷,忙補充一句:“能用來守城的,至多兩千!”

如果只有兩千的話,似乎還比較好辦,忽都虎的漢人步卒就有四千之衆,兩倍於宋軍。

這一回,戰術要變一變了,忽都虎以一千騎兵在西城外跑馬,監視著這一面。又各派兩千漢人步兵從城南、城北兩面分道進擊。

這兩面的城防果然薄弱的多,兩邊各三四里長的城牆上頂多是三五百人守衛。箭矢稀疏的很,滾木擂石之類當然更少。不過城南和城北都接近河流,正面的空間有限,天然的限制了元軍的鋪排和騰挪。

不止慶元如此,很多城池都喜歡這麼設計,充分利用地利,減少受攻擊的面。所以這兩路元軍只能集中於一條狹長的地帶,人員的密度就大了。

密度大的好處當然是可以形成攻擊的合力,但它的壞處也很明顯,就是捱打也很集中。

原本一個狼牙拍只能甩到一個人,現在能拍死五個了,可不就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嗎。不過元軍數量畢竟幾倍於宋軍,死上百十個也無關痛癢。在督戰隊的壓迫下,稍有退縮就會被一箭射穿後心,背後的風險似乎比面前的城牆還要大。元軍步卒們別無選擇,密密麻麻的人羣扛著雲梯衝車,蟻附登城。

效果還不錯,長長的防線上有好幾處進展順利,宋軍方法用盡也罩不住人海戰術的集中衝擊。

差不多就是一波流攻上去了,但宋軍卻沒顯出多少慌亂來。

防線都要破了,難道不怕嗎?

宋軍說,不怕,然後取出了他們的寶貝。

一筐又一筐的黑球球。

這是張鏑從慶元府庫中搜刮來的最後一點存貨,震天雷。

當年北上勤王,趙孟傳摳摳縮縮壓著兵甲器械不肯給,卻偏私於周進,把好東西都弄走了。只有這些黑疙瘩,帶著嫌沉,沒人來爭,識貨的張鏑運走過兩百個,知道它的大用處。這回拿下全城,檢索府庫,這些好貨竟然還原樣的丟在那,真是天助守城利器。

還在爬城的元軍步卒忽然發現城頭上丟下來一連串的黑球,這些黑球都有小孩的腦袋那麼大,竟都是鑄鐵的,砸中了當然是很疼的咯。好在這麼砸準頭有限,跟板磚的效果是一樣的,也丟不中幾個人吧。

慢著,那圓球上的火星子怎麼回事?

轟轟~

額滴個神,竟然會炸!

所謂震天雷,物如其名,就是響動大,就算震不了天,震翻幾個人還是可以的。

這東西每一個裡頭都裝了兩斤多的火藥,內嵌二三十塊碎瓷片,炸開之後碎片四射,殺傷範圍可達十來步。

娘啊!什麼鬼玩意兒!太可怕了!

城下幾十聲震天爆響,把密匝匝蜂擁登城的元軍步卒炸的懷疑人生。殺傷力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有那駭人的聲勢。寧願被刀砍上一下,也總比被這莫名其妙的東西炸壞了要強,人總是對陌生的東西心懷恐懼的。

爆炸還將整個戰場籠罩上了煙塵,遮天蔽日的,更顯恐怖氣氛。

巨響、煙塵、血火、慘嚎,這樣的巨大壓力比普通的刀槍箭矢強出百倍,元軍士氣終於崩解,此時不逃更待何時?督戰的元軍也已駭然,何況往回逃的人多了,根本遏制不住。

慶元城中的震天雷不多,南北兩城都只能分到二三百個,更要命的是這些存貨放的太久,當初的慶元知府趙孟傳沒有保質期的概念,很多震天雷都過期了,沒法炸響。扔出兩百個,能響的大概就四五十個吧,其餘的丟出去還真只能砸人而已,但就這麼幾十個炸響的震天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二次攻擊又受挫,南北兩面共扔下幾百具屍體,忽都虎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這是要殺人的信號。

殺誰?首先要殺的肯定是那隻臘雞。

什麼?打不下來又怪我咯!趙孟傳覺得有點冤。

其實還真就不冤,當初趙孟傳說的輕輕巧巧,請人來接收城池,但到頭來損失慘重還拿不下來,這不是忽悠是什麼?城裡人就是這樣,一開始好像啥都不要錢,到頭來卻把人騙的內褲都不剩,套路太深。

忽都虎是個實誠人,可不想再受騙了,而且當初說過,取不下城就取趙孟傳的頭,說話要算話。

那麼,頭拿來呀!

刷~利刃出鞘的一陣寒光。

趙孟傳的毛都豎起了,能不能不要這麼粗魯,動不動就拔刀!

“慢慢慢……我有計策,可以取城!”緊急之間慌忙表態,保住命再說。

不知他還能說出什麼話來,實誠人忽都虎還能相信他嗎?

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
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會的覆滅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志丹县| 敦煌市| 沂南县| 巴青县| 融水| 平塘县| 浦东新区| 北安市| 图们市| 乐山市| 榆树市| 新源县| 启东市| 馆陶县| 弥渡县| 安吉县| 锡林浩特市| 辰溪县| 泰来县| 博白县| 襄垣县| 汝州市| 栖霞市| 黄龙县| 前郭尔| 敦煌市| 合阳县| 岳普湖县| 万山特区| 绵竹市| 松溪县| 阿荣旗| 万源市| 包头市| 澄江县| 天峨县| 通道| 霍州市| 新野县| 金坛市|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