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

卻說張胡領忠勝軍走到西興,忽然發現南下路上有大隊人馬走過的痕跡,而後又有數千元軍騎兵尾追而來,目的顯是爲了追擊南去的那支隊伍。那麼追兵是何人所領,被追的又是何人呢?

張鏑登上望車,遠遠見得對面元軍陣中一桿將旗,上頭書了一個碩大的“範”字,正是元廷的“兩浙大都督”范文虎。

要說這範某,張鏑未曾見其面,倒也聞其名,臭名遠揚的名。

此人本是宋將,賈似道得勢時便是賈家門下的一條走狗,鹹淳年間宋元在襄樊一線拉鋸爭奪,范文虎向他主子討來了救援襄樊的差事,到了軍中卻不幹正事,“日攜美妾,走馬擊球軍中爲樂“,而且仗著上面有人,不聽戰場調度,屢屢未戰先逃,幾次坑害友軍。可以說後來襄樊的陷落,主要就是賈、範二人的罪過。

然而因爲賈似道的包庇袒護,襄樊失守後,作爲責任最大的敗將,范文虎僅降一級,出知安慶府。安慶乃是沿江重地,豈是這樣的飯桶能夠擔當的,由此可見賈氏誤國之深,流毒至今。

果然,一年前,元軍伯顏部進逼江州,范文虎遠遠的就派人請降,以城堅糧足,兵馬衆多的安慶,不放一箭,拱手投敵。憑著賣國投敵的功勞,加上跟隨蒙古人打了幾場順風仗。從此搖身一變,由大宋朝的安慶知府變成大元朝的兩浙大都督,好不威風也著!

張鏑在望車上看到,這支隊伍雖然多是騎兵,但行伍不整、軍容散亂,絕不是精銳蒙古人的樣子。判斷不錯,這些人確實不是真韃子,范文虎帶來的兵馬還是從安慶帶來的舊部,現在元軍當中最多的就是這樣的漢人僕從軍。

其實漢人僕從軍也分三六九等,第一等乃是早期就追隨鐵木真南征北戰的元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河北世侯史家和張家。史家的史天澤、史天倪,張家的張柔都是出將入相數十年,權傾朝野,影響甚是深遠。其中攻宋的急先鋒張弘範便是張柔之子,而保宋的大將張世傑據稱也出自同族。以史、張二族爲代表的北方土豪,追隨蒙古人最久,最是死忠,戰鬥力最強,蒙古人也不會將他們當外人。

第二等乃是元朝滅金伐宋過程中的收納的重要降將,是本來就有才能、有實力,在元軍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的一類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打開川陝的劉整和獻出襄陽的呂文煥了,他們的投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宋元戰爭局勢,讓勝利的天平更快的傾斜向蒙古人。

第三等的就是那些以一城一地投降的漢人們,從南到北新附漢軍上百萬,大部分都可歸入此類,如范文虎所部便是其中之一。話說有什麼樣的主將就有什麼樣的兵,領頭的貪生怕死只知享樂,下面的人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遇見百姓如狼似虎,禍害平民不甘落後,但要遇見強敵恐怕都要做了逃跑的先鋒。

忠勝軍歷練的多了,打慣了仗,真韃子假韃子都交過手。在東海時就幾乎將敵方的上萬蒙漢大軍一舉全殲,二破海州生擒過韃子大將,入援常州時又在虞橋把元軍的名將懷都打的懷疑人生。可以毫不誇張的講,出師以來,不論面臨的是蒙軍還是漢軍,不論騎兵還是步卒,也不論攻城還是野戰,忠勝軍對敵都未曾一敗。這除了軍隊嚴格訓練戰力出衆的原因外,還有主將智勇雙全帶領有方,更有一種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精氣神在裡面,與那些沒有靈魂的渣滓兵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

當張鏑登上望車打量著北邊來的追兵之時,對面的范文虎也在觀察著宋軍的情形,宋軍營寨雖然草就,但是壁壘森嚴,五六千人的陣勢密不透風,帶兵者肯定是個行家。從士卒們的氣象上看,也很清楚可見精銳之象。在大陣中間甚至還能隱隱見到有不少的戰馬,數量上因不少於己方的二三千騎。

范文虎雖然無恥無能無節操,但他能在這亂世裡自存,並且如魚得水,必然就有過人之處。比如這判斷形勢、見風使舵的本領就絕對不差。一看對方步騎相間,士馬精強,而且人數衆多,就曉得這一仗不好打。他也曉得自己的斤兩,就他那點指揮能力,不好貿然進取,直白點說就是打了一定會敗。

“真是怪了,哪來的這麼一隻強兵,不是說只有幾百老弱婦孺嗎?”范文虎心中嘀咕,原先接到的情報是有幾條大魚從臨安溜出來了,這幾條魚就混在兩三百弱不禁風的文官貴戚當中,向著南邊逃跑。這是個輕鬆的差事,而且做好了功勞不小,范文虎樂顛顛的接了來,誰料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把前路給堵住了。范文虎覺得棘手,同時也更加確信,那幾條“大魚”肯定就躲在這支隊伍當中,這些精強的人馬應當是提前安排好的外圍接應部隊。

“乖乖,原來早有預謀!”范文虎叫了一聲苦,硬著頭皮,一面派人緊急回報,一面部署人馬與宋軍周旋,想等援軍到了再做進取。

“賊子不來進攻,必是想將我軍拖延在此,好等大股韃兵前來合圍。”張鏑看透了范文虎的小伎倆,一手遙指元軍方向,對胡隸說道。

“當何以置之?”胡隸也看出來了,元軍一直不遠不近,一隊隊騎兵兜著大陣轉悠,就是盯著不讓走的節奏。

“我軍轉進,務在速戰。師父可集合三百騎兵,看我擒斬此獠!”

“哈哈哈,痛快!師徒同心,所向無敵,怎可讓你一人前去,爲師我也正當手癢呢!”

張胡二人會心一笑,已是定下了戰術。

中軍大鼓擂響,宋營中兩三千步卒一齊越壕而出,列成了厚度爲七八行的一字長蛇陣,背倚營寨,隨著鼓點向前推進。這陣勢若是用好了就是一條能首尾相應的大蟒蛇,以寬闊的正面威懾、逼迫乃至包圍敵人。但若是指揮不當或者敵人太強,也有可能被各個擊破,斷成幾截成爲死蛇。忠勝軍敢於如此出陣,顯然是對敵我形勢的對比十分自信。

作爲能夠與韃子騎兵正面硬剛的忠勝軍步卒,眼前的一羣假韃子確實可以不當回事,只要敢撞上來,就能讓敵人磕碎了牙!

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
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十一章 奪船風波 寨主鄭狗之煩惱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北市| 柳江县| 德令哈市| 扬中市| 商丘市| 阿瓦提县| 洛扎县| 南岸区| 云安县| 饶平县| 孟津县| 南丰县| 通化市| 昆明市| 剑河县| 屯留县| 武夷山市| 渭南市| 开化县| 宁陕县| 卓资县| 盈江县| 洛隆县| 北宁市| 普兰县| 松滋市| 施甸县| 丹巴县| 乌海市| 大洼县| 迭部县| 沙雅县| 宁陕县| 洞口县| 武汉市| 靖西县| 通海县| 龙州县| 汕尾市| 阳高县|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