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

潘能法所在的海州潘家世代爲吏,宋金元三朝做的都是刑房司吏的活兒,因父親老潘押司去世得早,潘能法二十幾歲就接了班,他雖然年輕卻纔能卓異,在公門中做事如魚得水。而且其人心存康濟、善交廣結,利用自家父祖輩留下的盤根錯節的社會關係,與黑白兩道都很吃得開。尤其那些江湖好漢,若是在海州地界上犯了事,找到潘司吏比找總管丁順還要好用,潘能法做這些事倒不是求財,而是交個朋友,只要他願意結交的,無論犯了多大的罪也必定全力營救。漸漸的名聲傳開了,在淮泗之地數百里方圓,江湖上的人提起潘司吏都要豎起一個大拇指。

只不過這一回遇上的事情有點大,潘能法非但沒能救下朋友,反而觸怒了丁順,把自己都搭進去了。這件事當中涉及到兩個人,一個叫姚大,一個叫嚴習,姚大是潘能法力保的那個人,嚴習則是導致他下獄的那個人。

先說姚大,他原是海州城西姚家壩的貧戶,家中弟兄八人,分別取名姚大、姚二、姚三……直到姚八。其中姚大已經四十來歲,姚八卻纔十七八歲。淮泗之地自古多英雄,這姚家兄弟八人雖生長在貧家,卻個個孔武有力、好勇鬥狠,兄弟齊心,用拳頭打的遠近聞名、四鄰畏服。但這個時代人的身份是從孃胎裡帶來的,階層分化十分嚴重,富者廣廈萬間,貧者無立錐之地。姚氏兄弟雖然能打,但先天帶來的身份是難以改變的。這姚大恨天地不均,就與衆兄弟一起,團結了一幫好漢,專做起那劫富濟貧的勾當。

因元廷防備漢人,禁止民間私藏鐵器,姚大這夥人不能明目張膽使用刀劍槍矛,便都在身上密藏了小刀,既作爲防身之用,也作爲團伙成員的標誌,人們就稱他們爲小刀會或者小刀幫。近幾年做了幾個大案後,小刀會的名氣越來越大,徒衆也達到了四五百人。他們散則爲民、聚則爲盜,居處不定、往來無蹤,令海州官府很是頭疼,呼之爲小刀賊。

一月前小刀會獲悉有本地豪紳押送綱糧北上,便謀劃好聚衆去半路劫糧,誰知幫會中出了叛徒,早就將消息賣了出去,行劫不成反被那豪紳家設下圈套,一舉圍了,連首領姚大也被捉住。

潘能法與姚家兄弟素有交情,朋友落難自然要幫一把,擬罪時定了個饑民搶食,按律杖責五十。遞到丁順那裡定罪時立刻被駁了回來,往常丁順對潘能法也算器重,一般的案子做點首尾並不會細究,但這個案子太大,沒辦法糊弄的,所以駁回重擬。潘能法重擬之後只將爲首幾人改成充軍,其餘從犯仍舊是杖責,再次被丁順駁回。第三次潘能法還是建議輕判,結果三駁三覆,惹惱了丁順,就以溝通強人的嫌疑將其打入大牢。

丁順之所以這般認真,不給手下得力助手一點面子,乃是因了一個人,也即這個案子裡我們要說到的第二個人,這人名叫嚴習。

嚴習即是姚大帶著小刀會意圖打劫的那個押糧豪紳,乃是海州鄉里之間數得上的一位大地主,名下有十萬畝良田,好幾千的莊客爲他耕作,更常年養著五七百家丁打手。闔莊一個大塢堡也造的銅牆鐵壁一般,比尋常小城池還要堅固嚴密一些。這樣的地頭蛇,一般官府也不敢擅惹,幾乎就是自成一體的小王國,處在戰時就往往成爲各方勢力拉攏的對象。

元軍南下時,嚴習主動投順,在招降海州的過程中立下功勞,被元廷派來的中書右丞博羅歡表奏爲“義民萬戶”,成爲淮泗之間漢人士侯的代表性人物。海州砥定以後,嚴習又被指定爲包稅戶,承擔了爲海州一地代徵稅糧的差事。所謂包稅戶是蒙古人建立的這個野蠻朝廷很具特色的一個現象,是因元廷財稅制度粗糙,對基層的控制薄弱,同時傲慢的蒙古人也不願意花心思去做好基層管理。對民間的徵稅並不基於實際統計情況,而完全取決於上層人的需索和地方官的貪慾,很多時候甚至公然允許豪紳大族“承包”整個地區的賦稅,這是個美差,從中獲取私利的機會很多。因爲元廷只在乎結果,不會來管過程,只要將固定的稅糧交上去就可,至於採用了何種徵稅的辦法,從中抽取了多少好處,都是包稅戶們可以自由裁量的。實際上元廷給包稅戶的指標已經相當高,而承包賦稅的豪紳巨族往往還要向承糧戶們多收兩成甚至一倍,小民們如何承擔得了這樣的重負,遲早是傾家蕩產的結果。

今年的夏糧已經收齊,嚴習從中獲得了足夠的好處中飽私囊,準備按規定的數目解糧北上,卻忽然有人向他秘密首告,稱有小刀會的匪衆要打他幾百車綱糧的主意。嚴習將計就計,聯合了海州達魯花赤唐兀歹,設下陷阱重兵包圍了這夥強人,一股腦兒將他們押往州城,他還向總管丁順施壓,定要將衆匪梟首示衆。

胡隸招來潘能法,原本只是想讓他協助做些刑獄方面的事,卻無意得知了這麼一番曲折,聽完這些來龍去脈,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便又向潘能法問道:“那姚大現在何處?”

“丁順還未來得及殺他,現仍舊關在死牢之中。”

“好極,好極!這姚兄弟是個好漢,潘司吏也真是個義士,本將喜歡!”胡隸混過江湖,敬重這些好漢,心下有意招納。

潘能法很聰明,看出了胡隸的心思,便道:“將軍若要成就大事,不如收了這姚氏兄弟,他八人皆是豪傑,人稱姚氏八雄,用之可爲得力臂助!”

“本將正有此意!潘押司身體若是方便,不如同去相見!”胡隸看著潘能法虛弱不堪的樣子,徵詢道。

“賤軀無甚大恙,一點小傷而已,這便領將軍同去。”

胡、潘二人打開死牢,將姚大和幾十名徒衆都釋放出來。姚大等人在牢裡不太清楚外頭髮生的事情,聽了潘能法的敘說才明白過來,他是個爽快的漢子,看胡隸的樣子既救了他又想重用他,立刻就納頭拜了下去,感謝這救命之恩加知遇之恩,胡隸一把扶起,對眼前這漢子也是極爲滿意。

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祥興北伐(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八)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五十五章 祥興北伐(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
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祥興北伐(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的反撲(一)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八)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五十五章 祥興北伐(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远县| 亳州市| 通州市| 麻阳| 安西县| 湖北省| 九江县| 梓潼县| 项城市| 柏乡县| 平江县| 徐水县| 柘城县| 苏尼特左旗| 搜索| 康乐县| 沙坪坝区| 曲阜市| 子洲县| 玉溪市| 右玉县| 望江县| 轮台县| 哈巴河县| 秭归县| 玉山县| 南平市| 丰县| 信阳市| 金秀| 翁源县| 伊通| 岳池县| 开阳县| 越西县| 抚宁县| 盐池县| 靖州| 仁寿县| 远安县|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