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六章 載舟覆舟 民爲(wèi)水我爲(wèi)舟(八)

“大哥,大事不好啊!”張家二爺張崇義著急忙慌的跑到自家大宅院裡,找了半天終於在後宅暖閣裡找到了大哥張崇仁。

初春的天氣還有些冷意,但暖閣裡自然是暖和的,取暖的方式卻不是尋常人家那樣燒炭,因爲(wèi)張家大爺聞不慣煙火氣,讓人在這三丈方圓的閣子底下鑿了四下貫通的水道,安上鑄鐵做的鐵管子,管子裡一頭進、一頭出,周而復(fù)始的注入燒開的熱水,每日裡都要有七八個僕人爲(wèi)他燒水、灌水。夏天裡則從地窖中取來冰水灌入,同樣周而復(fù)始,讓這暖閣四季如春,沒有寒暑差別。

張家大爺時常待在這裡“修身養(yǎng)性”,彷彿與世無爭的樣子,但家族的大權(quán)其實是他牢牢的抓著。他是個讀書人,堂堂進士,外頭那些打打殺殺、欺壓百姓的齷齪事就由他那二弟張崇義去做,自己出面的都是些捐資助學(xué)、修橋補路、賑濟災(zāi)民之類的善事。兩兄弟一黑一白,一明一暗,用看似相反的兩種手段牢牢的控制著家族名下成千上萬的佃戶、茶農(nóng)。

“歷練了這麼些年,一點都沒長進,什麼事這麼慌?”張崇仁頭也不擡,語帶責(zé)備,拿筆在桌案上繼續(xù)畫他未完成的梅花。

張崇義一頭的汗,似乎是這暖閣太暖了,他沒管兄長的責(zé)備,只是急著道:“大哥,各處田莊的泥腿子們都鬧將起來了,底下快要罩不住了!您快別畫了,想想辦法吧!”

張崇仁拿起桌上的戒尺,把他那沉不住氣的二弟打了一尺子。

“平日讓你讀書、養(yǎng)氣,學(xué)到狗肚子裡去了!一點小事就雞飛狗跳的,像個什麼話!”張崇仁板起面孔,教訓(xùn)起來。在他看來,不過幾個泥腿子鬧事,年年都有的,抓起來打一頓,關(guān)兩天就老實了,實在不行減兩成租子,送幾鬥米糧,足夠讓他們感恩戴德。整治這些愚民就是恩威並施四個字,平日裡要壓著讓他們老實幹活,要是壓的緊了,要鬧,那就稍微緩一緩、給點恩惠,只要不是狗急跳牆就是了。

“大哥,您是真不知道,這回泥腿子們可有新來的知州撐腰,衙門已經(jīng)在清查田畝、編定戶口,聽說還要給窮鬼們分田吶!泥腿子們都興奮的跟瘋狗似的,已經(jīng)把咱家好幾個莊頭都抄了家了!”

拿毛筆的手微微一抖,一滴墨汁從筆尖落下,在紙張上濺開,好好一幅梅花圖多出來一灘黑。

張崇仁心裡咯噔了一下,臉上卻不動聲色,對二弟張崇義道:“拿我的帖子,你親自上門去請林鄭周吳四位老爺來家裡吃茶,就算跪著也務(wù)必請來,我自有計較!”

“是,弟弟這就去請!”

過去五大家族之間利益互相糾葛,既有合作也有競爭,但到底還是同一條船上的,而且各家世代通婚不絕,仔細排起來都算是親戚。

五大戶中,張家的勢力相對薄弱,但張家老大是進士出身,哪怕在文風(fēng)鼎盛的晉江一帶,那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其餘四家家主也不能不給三分薄面。況且這一次的莊戶鬧事當(dāng)中,林鄭周吳四家雖不像以田產(chǎn)爲(wèi)主業(yè)的張家損失那麼大,但各家名下的田莊也全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這種時候確實應(yīng)該聯(lián)合起來一致對外。

張家的花廳裡,錦緞鋪地,擺了一主四賓五個席位,每個席位後都有幾張交椅,那是讓隨從的後輩和管家、親隨們坐的。

打扮的精緻俊俏的丫鬟婢女們小心翼翼的魚貫進來添茶、上點心。在這春寒料峭時節(jié),老百姓們都食不果腹、忍飢受凍,但在這花廳裡,每個小案上都擺滿了美酒鮮果佳餚,不過在座的這些人似乎引心思都沒在飲食上。

花廳裡左右四個席位先坐滿了,剩下上首的主賓位置卻還空著,衆(zhòng)人等了半晌,看到張家二爺張崇義匆匆跑來喊道:“大哥,來了,來了!”

不用說,是林家的林老太爺?shù)搅耍瑥埑缛收鹿冢顺鋈ィ漯N鄭、周、吳三家的老爺們也都跟著出去迎接。

“林老太爺,快請、快請!您老能來,真是蓬蓽生輝啊!”

林家家主林培德年屆七十,在五家當(dāng)中位最高、年最長,加上林家的勢力也最強大,故而是各家自然而然的領(lǐng)袖。衆(zhòng)星捧月般將他簇擁到廳堂上首。

一番行禮客套後,衆(zhòng)人落座,張崇仁先端了杯子開口:“今日有幸,請到林老太爺和諸位鄉(xiāng)賢同仁,張某不勝感激,粗茶淡酒,不成敬意,請,請!”

觥籌交錯,暖個場子,順帶著就要把正事牽出來。張崇仁先起身給林老太爺?shù)谋犹砹颂恚吹?“最近我家莊園裡的事有些麻煩,晚輩冒昧,還請老太爺金口示下!”

泥腿子鬧事的問題已經(jīng)很明確了,就是這次五大家族聚起來要說的主題,張崇仁讓弟弟傳話的時候也都向各家轉(zhuǎn)述過,所以一說出來衆(zhòng)人便都瞭然,一起放下杯箸來聽。

林培德輕輕呷了一口茶,算是迴應(yīng)張崇仁的敬酒,不緊不慢的開口道:“泥腿子成不了事,關(guān)鍵是後邊站著的這位新知州!此人不簡單吶!”

張崇仁點點頭,深以爲(wèi)是,座中衆(zhòng)人也都竊竊私語起來。

“像這位知州。老朽在泉州幾十年,前所未見。”林培德老太爺靠在椅背上慢騰騰的分析。

“初時,老朽還以爲(wèi)他是個會打仗的莽夫,後來又覺著他像正途出來的士林中人,有時還看他像個生意人,但他都不是。老朽識人幾十年,對此人卻是怎麼看怎麼錯……”

言下之意,不管是莽夫、讀書人還是生意人都不難對付,但三者都是、又都不是,那就有點難對付了。

如今在臺面上掌權(quán)的無非是這麼三種人,一種是捏著刀把子的,像蒙古人,夠莽了吧,但並不難拉攏收買,當(dāng)初董文炳南下,五大家族提供了幾千擔(dān)糧草,雙方相安無事,若泉州真能攻下,想必他們還能繼續(xù)深入“合作”。第二種是拿著印把子的,像那些讀書仕進正途上來的官,除了一個印把子啥也沒有,像泉州各縣的知縣,或者過去的幾任知州都是如此,這種人最好解決,凡事都得依靠著他們這些“鄉(xiāng)賢”,甚至上任初就得到各大家族中拜拜碼頭,如若不然,“鄉(xiāng)賢”們有的是整治他的法子。第三種是拎著錢串子的,像蒲壽庚之流,還有五大家本身,都是生意人,生意人嘛,有利益就可以交換,多少年來都是合作共贏的。

但從各種渠道的消息看,這位新知州三樣都靠邊,但又三種人都不是,難搞了。

“林伯父,小侄有些不明白,您說這知州剛來就跟咱作對,對他有啥好處?”鄭家家主鄭孔豹很是不解,按說想在泉州站穩(wěn)腳跟最合理的方式就是跟他們這些地主豪強合作,聯(lián)合泥腿子與他們作對不是吃力不討好嗎?

“眼下沒什麼好處,也沒什麼道理,但泥腿子們覺得有道理,他這是在邀買民心吶!”林培德拍拍椅背對鄭孔豹說道,林鄭兩家通婚不絕,這鄭孔豹還是林培德的侄女婿,像是長輩對晚輩的指導(dǎo)。

“編牌甲、練材勇,還要分田地,這是要斷咱的根吶,今後還有誰肯聽咱們的話!”周家家主周才充也起身出言。

“咱們五家家丁、私屬加起來好歹也有一兩萬人,還有礦工、鹽夫五六萬,在泉州地面上,咱們用得著怕他!?”吳家家主吳慶升對周才充的擔(dān)憂有點不以爲(wèi)然。

“吳仁兄說的沒錯,我看泉州官兵攏共不過萬把人,他若不識擡舉,咱們五家合兵攻下城池,獻給北元,新朝廷少不了給咱封官加爵!”說話的是林培德的幼子林世傑,林老太爺四個兒子,世文、世武、世雄、世傑,其中就以這老四最愛舞刀弄槍。

“荒唐!你以爲(wèi)打打殺殺是那麼容易的!咱們五家繁盛至今日,是靠明哲保身,不是靠打打殺殺!”林培德當(dāng)著各家的面斥責(zé)了自己的小兒子,這也不是沒道理,這麼多年來,包括林鄭周吳張在內(nèi)的地方豪強在亂世中求存的原則就是擁兵自保,在各種勢力之間遊刃有餘,不輕易站隊,直到局勢明朗了纔可能選擇強的那一方依附,他們的兵馬不是爲(wèi)了哪一個陣營去拼殺,而是爲(wèi)了給自家爭取更大的資本。

“要我說,就悔不該坐視那廝得了泉州,當(dāng)初若幫了北朝就沒這些事了……”林世傑被老父親斥責(zé)並不心服,仍舊輕聲嘀咕,被身旁的三哥林世雄拿手肘捅了一下才閉嘴。

“這位知州的水太深,老朽也摸不到他的底,我看他要麼是想做王審知、留從效一類的人,據(jù)地稱王;要麼是想做大宋的忠臣,死釘在北朝跟前。無論怎樣,都是長駐泉州的意思,所以他要民心,要牢固的抓住這些泥腿子。”

“那該如何應(yīng)對?”

“老朽有幾個意思,諸位如果覺得有理,姑且聽之吧!”林培德從椅子上略欠起身,再呷一口茶水,換個更舒服的姿勢,面相衆(zhòng)人。

所謂姑且聽之當(dāng)然是說的客氣了,實際上林老太爺?shù)脑捑偷褥妒敲睿G闆r下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點,要留退路,還請張賢侄修書一封,告訴知州老爺,咱們五家願意減租減息,支持那什麼牌甲、材勇,可以許他八千擔(dān)糧草,供給軍食。”

“第二點,泥腿子們就由他們鬧,該吐出點好處也要吐,不要好人都讓州縣衙門做了,我們都做惡人。緩一緩,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忍一忍就過去了。”

“第三點,咱們五家的塢堡還得嚴守著,泉州只有一萬兵,他到現(xiàn)在也並不動武,想必也曉得進退,把各家的兵甲都取出來,練的勤些,不用怕他,也不惹他。泉州的局勢這兩年必分勝負,咱們還是得坐山觀虎鬥。”

“第四點,咱們各家合計合計,派些人去福州、去臨安、去大都,或者也去海上的行朝走動走動,提早做點謀劃,省的事到臨頭又像今日這般被動。”

“第五點,嚴密探聽北朝兵馬的動向,北朝丟了泉州,必然還要再來,可以先傳話過去,什麼時候大軍要再下泉州,就說咱們願意起兵響應(yīng)!”

林老太爺年界古稀,腦子卻還靈清的很,一條條一款款滴水不漏,跟做生意一樣,買賣虧了就及時止損,回籠資金做好準(zhǔn)備再賺一筆。眼下林老太爺?shù)囊庖娭饕€是要取收勢,不輕易冒險爭鬥,畢竟十萬元軍都已經(jīng)退走,動兵的最好時機已經(jīng)過去了,至少要等到北朝的下一輪攻勢,纔好見機行事。

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zhàn)成名天下知(六)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y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dāng)?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zhàn)略大反攻(一)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zhàn) 疾風(fēng)勁草陳文龍(四)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zhòng)番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zhàn)(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zhuǎn)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xiāng)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zhàn)成名天下知(三)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zhèn)出關(guān)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二十一章 規(guī)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fù)興社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zhuǎn)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四百零四章 戰(zhàn)略大反攻(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章 避禍歸鄉(xiāng)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fēng)雨前的平靜(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zhàn) 疾風(fēng)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九章 順風(fēng)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zhàn)(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zhàn)奮勇誅賊酋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gòu)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zhàn)(十八)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zhèn)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zhòng)八千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二百一十章 聯(lián)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fēng)雲(yún)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quán)力的遊戲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zhàn)(上)第四百零八章 戰(zhàn)略大反攻(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zhòng)番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fù)宋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zhàn)略大反攻(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zhàn)(十八)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nèi)政(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zhàn)(八)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zhàn)(六)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zhàn)(十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zhàn)以步克騎(上)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wèi)水我爲(wèi)舟(九)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wù)官選拔考試(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wèi)水我爲(wèi)舟(六)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zhàn)(十四)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
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zhàn)成名天下知(六)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y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dāng)?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zhàn)略大反攻(一)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zhàn) 疾風(fēng)勁草陳文龍(四)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zhòng)番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zhàn)(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zhuǎn)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xiāng)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zhàn)成名天下知(三)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zhèn)出關(guān)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二十一章 規(guī)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fù)興社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zhuǎn)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四百零四章 戰(zhàn)略大反攻(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章 避禍歸鄉(xiāng)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fēng)雨前的平靜(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zhàn) 疾風(fēng)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九章 順風(fēng)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zhàn)(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zhàn)奮勇誅賊酋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gòu)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zhàn)(十八)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zhèn)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zhòng)八千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二百一十章 聯(lián)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fēng)雲(yún)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quán)力的遊戲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zhàn)(上)第四百零八章 戰(zhàn)略大反攻(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zhòng)番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fù)宋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zhàn)略大反攻(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zhàn)(十八)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nèi)政(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zhàn)(八)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zhàn)(六)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zhàn)(十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zhàn)以步克騎(上)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wèi)水我爲(wèi)舟(九)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wù)官選拔考試(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wèi)水我爲(wèi)舟(六)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zhàn)(十四)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张掖市| 婺源县| 肃宁县| 弥渡县| 连平县| 蒙山县| 弋阳县| 宁阳县| 延安市| 林甸县| 怀来县| 封丘县| 措美县| 泽州县| 怀集县| 布尔津县| 资溪县| 那曲县| 鹤岗市| 夏津县| 阜宁县| 无为县| 满洲里市| 衡山县| 微山县| 怀来县| 泾源县| 荥经县| 恩平市| 宾川县| 正阳县| 府谷县| 师宗县| 庄河市| 新密市| 二连浩特市| 长宁区| 镇坪县| 邯郸市|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