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新”組織黨員經常性教育的質量保證和組織載體研究
《關於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等四個關於建立健全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長效機制的文件,反映了我們黨對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認識正不斷深化,要求也不斷提高。在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的今天,加強“兩新”組織黨員經常性教育,對於鞏固和發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提高黨員素質,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更好地爲構建和諧企業貢獻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海市靜安區靜安寺社區綜合黨委經對轄區28幢商務樓宇中的33個“兩新”組織黨支部調研,認爲在新形勢下,加強“兩新”組織黨員經常性教育,決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性的提高認識和延續傳統的工作思路上,必須用新的思維方式來思索。
一、走進樓宇,剖析難點,謀求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新進展
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必須與加強黨員管理工作相結合。社區綜合黨委走進樓宇,深入“兩新”組織黨員之中,針對學習教育與業務工作相沖突、組織生活出勤率難以全勤、學習教育難以考評等難點,研究對策覺得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
1.要解決黨員思想認識問題。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是不斷提高黨員素質,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根本途徑。組織黨員學習《意見》,從思想上認識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重要意義,明確黨員經常性教育的基本內容是集政治理論、理想信念、愛國、愛集體等思想教育;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經濟、法律、科學文化等知識教育和各方面業務技能教育爲一體的綜合性的經常性教育。消除學習教育與業務工作相沖突的想法,以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激發黨員學習的內動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如紫安大廈聯合黨支部以科普進樓宇教育活動爲契機,組織黨員參觀上海科技館,使黨員開拓了視野,接受了現代科技知識的教育和科學精神的薰陶,提高了服務本領,也使支部增強了凝聚力和號召力。學習教育也可結合“兩新”組織不同行業、不同崗位黨員的實際情況,引導黨員根據工作和自身發展需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
2.要解決部分黨員無法正常參加組織生活的問題。流動快、變化頻、工作忙、出差多是“兩新”組織黨員的特點,基層黨支部要嚴格組織生活,認真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對因工作變化而無法正常參加組織生活的黨員,應按社區綜合黨委《提醒告知制度》。對因工作忙、出差多而無法保證每月堅持參加組織生活的黨員,基層黨支部可結合“兩新”組織黨員年紀輕、學歷高的特點,探索組織活動的新形式,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將“網上組織生活”作爲常規組織生活的補充,有機地運用到組織活動中去,通過BBS等網上學習互動、交流溝通的方式,突破地域、國界界限開展黨員經常性教育,以解決“兩新”組織黨員難以定期規範教育的問題。在靜安寺社區建立的“靜安寺樓宇黨建網”的影響下,各“兩新”組織黨支部陸續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增添了廣大黨員學習的熱情,爲黨員學習教育提供了方便。爲出差、出國的黨員解決了組織生活難以正常參加的後顧之憂。
3.
要解決黨員學習教育難以考評的問題。針對“兩新”組織黨員的特點,社區綜合黨委可以通過發放《黨員學習教育記錄卡》,推行“黨員學習教育積分制”等辦法,掌握黨員經常性教育活動情況,實施有效考評。堅持和完善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按社區綜合黨委.“雙向”評估、激勵保障等制度,每年作出安排,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開展黨內民主評議活動,讓黨員在民主評議中經受檢驗。同時,可把表彰優秀黨員與批評不合格黨員結合起來,使先進的有榮譽感、中間的有緊迫感、後進的有危機感,保持“兩新”組織黨員隊伍的蓬勃朝氣。
二、走向社會,適應發展,樹立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新理念
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必須與社會的發展、黨員的需求相結合,社區綜合黨委在“兩新”組織黨支部中開展問卷調查,針對“兩新”組織特點,開拓工作新思路,覺得開展黨員經常性教育應著重樹立三方面的新理念:
1.樹立開放教育的理念。在已構建社區區域大黨建工作新格局的基礎上,充分整合轄區內各類大、中院校、培訓機構、革命紀念館、圖書館及醫學、科普基地等方面的教育資源,建立黨員教育基地。社區綜合黨委運用信息網絡、電化教育、送書架贈圖書等手段,拓展黨員教育培訓、自主學習的途徑。依託社區教育、文化和設施資源開設“靜社講壇”作爲開放式、社會化的黨員教育載體,兩年來,已開講了12期。黨員教育活動點把社區網格內教育資源、活動場所、文化設施盤活了起來,爲“兩新”組織黨員提供了教育、活動的陣地,爲支部開展黨課教育提供了方便。以開放式、社會化的黨員教育活動點爲平臺,開展支部結對活動,在傳統的駐區單位黨建領域與新興的“兩新”組織黨建領域間架起了共享合作的橋樑。
2.樹立民主參與的理念。隨著黨員權利意識的日益增強,如果黨員只是被動地接受組織的教育管理,必會產生消極情緒。黨支部應切實貫徹落實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建立健全黨內情況通報、情況反映制度,重大決策徵求意見制度,逐步推行黨務公開,實現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廣泛參與和有序監督,使黨員在教育中有作爲、有主張,能體現出自身的價值。2005年6月社區綜合黨委在力新儀器(上海)有限公司黨支部試行黨務公開,設立黨務公開欄,將黨支部的工作目標、黨員的責任區、黨員的個人承諾張貼在公開欄內。實踐證明:黨務公開有助於支部工作的透明化與合理化;有助於激勵支部黨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有助於加強積極分子、企業員工與支部的聯繫。
3.樹立以企爲宜、以人爲本的理念。開展黨員經常性教育,以促進“兩新”組織健康發展爲落腳點,以促進黨員個人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強爲出發點,把教育內容與黨員個體的內在追求有機結合起來。這樣,黨員經常性教育工作才能實現企業內在需求和支部外在推進的一致性,黨員內在驅動力和外在約束力的一致性。2004年以來,社區綜合黨委切入實際,制定黨內主題實踐活動,經常性開展黨員立足本職崗位,創先爭優的教育活動。通過黨員責任區、結對幫扶和志願者活動等多種形式服務於羣衆,接受羣衆的監督。各支部結合活動主題組織黨員開展形式多樣、內
容活潑、意義深刻的主題活動,這些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體現了支部特色和時代特徵。這些活動的陸續開展,鞏固了黨員經常性教育成果,也增強了支部工作的針對性、靈活性、創造性,活動中凸現了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真正實現了“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羣衆、促進各項工作”的先進性教育的目標要求。在談心活動中,溝通思想,分析思想狀況,及時解決思想問題,既用黨員標準嚴格要求黨員,又理解、關心、愛護黨員,幫助黨員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鼓勵黨員立足崗位、盡職盡責,努力追求人生價值。
三、制定保障措施,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新支撐
黨員經常性教育要做到長抓不懈,必須實現黨員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針對實際,加強三方面的新支撐:
1.加強制度建設的支撐。制度建設既是建立“兩新”組織黨員經常性教育工作新機制的重要內容,又是實現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根本保障。因而制度在形成過程中要體現實踐性,不能脫離“兩新”組織企業和黨員的實際;在內容構成上要體現系統性,包含於學習教育、日常管理、發揮作用、監督考評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在貫徹執行上要體現權威性,黨員經常性教育考評與支部工作目標考覈相結合,確保貫徹落實到位。
2.加強教育者隊伍的支撐。社區專職黨羣工作者是指導、組織“兩新”組織黨員開展經常性教育的主體,是基層黨建工作的執行者,上級黨組織每年應對專職黨羣工作者開展系統性的培訓,進行新知識、新理論的學習探討,使他們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爲“兩新”組織黨支部選好支部書記,配強支部委員,充分發揮他們在黨員經常性教育中的骨幹作用,扶持、培育支部書記管理黨員隊伍的能力,把黨員經常性教育與黨員管理緊密結合起來。
3.加強教育經費的支撐。黨員活動經費是組織黨員開展各項活動的必要條件,是抓好黨員教育管理的物質基礎。開展黨員經常性教育同樣也離不開經費的支撐,社區綜合黨委通過激勵保障制度,對年度考覈達標的黨支部,全額返還黨費作爲活動經費,以保障黨支部運作的活力。全額返回於“兩新”組織的黨費應主要用於黨員教育活動,對於能結合支部自身建設的特點開展經常性教育等主題活動的黨支部,可列項申報,要求上級黨組織給予適度的財力支持,以保障黨支部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可積極爭取“兩新”組織業主的支持,使支部教育活動從“支部經費出一點、上級傾斜出一點、企業支持出一點、黨員個人出一點”中,取得經費的支撐。
黨員經常性教育是黨的建設中的一項基礎工作,任重而道遠。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以《關於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爲準則,以支部學習、支部活動爲載體,結合黨支部及黨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開展各項工作,把黨員經常性教育工作與提高黨員各種能力、促進企業發展相結合,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黨員經常性教育工作長期、有效地開展下去,爲構建和諧企業培育骨幹力量。
(上海市靜安區靜安寺社區(街道)綜合黨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