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社區活動團隊 促進社區和諧發展——閔行區龍柏社區(街道)社區活動團隊黨建工作初探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健全社會組織,增強服務社會功能,要發揮社區活動團隊在社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實現政府管理和社區自我管理有效銜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動。近幾年,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各類社區活動團隊也不斷壯大,在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作用。社區活動團隊作爲黨的工作和羣衆工作的重要陣地,加強社區活動團隊黨的建設工作,有利於在新形勢下擴大黨的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滲透力,有利於保證社區活動團隊的健康發展。
如何加強這些社區活動團隊的領導,正確引導規範他們的發展,上海市閔行區綜合工作黨委從2005年開始在龍柏社區(街道)開展了試點,倡導一種在黨和政府引導下由社區活動團隊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要求社區活動團隊內部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管理模式,走一條自我約束、管理嚴格、持續有爲的路子;另一方面在社區黨工委的工作指導和場地、經費、培訓等方面的扶持下,積極開展活動,用爲社會提供服務來取代過去的剛性管理思路,實施對活動團隊的積極引導。通過近兩年的積極探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結合實際,認真調研,瞭解社區活動團隊存在問題
據2005年初的統計數據,龍柏社區有社區活動團隊104個,人數約2135人,其中黨員427人,涉及40多個活動項目,基本涵蓋了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通過摸底調查,發現作爲羣衆自發組成的活動團隊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規模小而鬆散,組織結構不健全。有些活動團隊沒有專人負責,活動經費匱乏,缺少固定活動場所,規章制度不完善,人員流動性很大,正規化程度不夠。社區活動團隊開展的活動受衆面比較窄,通常僅限於所在居民小區;工作以羣衆文藝活動爲主,層次亟待提高;活動內容比較單一,創新程度不夠等。
另外,這些活動團隊在黨建工作方面也不夠完善。具體表現在:一是黨組織覆蓋面比較低。其中的黨員基本上是“各自爲政”,屬於各自單位或居民區的黨支部,有些團隊甚至對有沒有黨員都不知道。二是黨組織的領導體系尚未明確。對活動團隊中黨員隸屬於哪一級黨組織,由哪一部門黨組織主抓,如何與居民區黨組織相協調都不夠明確,存在著多頭管理、分散管理的問題。三是對活動團隊黨建的認識不到位。有的對黨的建設存在模糊認識,有的抱無所謂態度,有的存在畏難情緒,甚至認爲團隊成員複雜,思想活躍,教育引導不好,容易產生負面影響,不如不抓,還有的認爲沒有必要建立黨組織而持消極態度。種種原因致使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很難能有效地落實到位,影響了黨組織及其黨員作用的發揮。
二、明確性質,完善制度,規範社區活動團隊組織建設
龍柏社區(街道)黨工委十分重視社區活動團隊培育工作,將社區活動團隊黨建工作作爲社區黨建全覆蓋的一個重要環節。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從社區實際出發,針對存在的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社區活動團隊培育工作。
社區(街道)綜合黨委下發了《龍柏街道關於培育社會團體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龍柏社區活動團隊的性質。具體是指龍柏社區(街道)內居民自願組成,爲實現共同意願,按照有關規章制度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也就是經居委會登記、街道備案,有一定的羣衆意願,有固定的活動內容、活動週期、活動人羣和一定的行爲準則的團體。
根據這一標準,在綜合黨委的指導下,以社區活動團隊爲基礎,在龍柏社區內培育了16家社區活動團隊。成員有674人,其中黨員151人,佔22.4%。這些活動團隊在社區內分三類:第一類在社區(街道)層面組建的活動團隊;第二類在居民區層面組建的活動團隊;第三類在各小區,以共同興趣愛好自發組建的活動團隊。從內容上可以分爲社區公共事務、社區居民服務和社區
公益事業三個主要方面。這些活動團隊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爲主體,實現團隊成員各得其所、各盡其能、各展所長,形成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龍柏活動團隊。
規範活動團隊的自我管理是社區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點,綜合黨委提出了“一個目標、四種標準、九項制度”,以完善活動團隊組織體系,引導和促進活動團隊的正規化和健康發展。
一個目標,指對活動團隊的指導要以民主、發展爲目標。即要以發展自主協調、自律管理的社區活動團隊爲主體,幫助其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通過這些社區活動團隊的服務活動,擔負起社會需要而政府又不能顧及的社會工作,拾遺補缺,使社區活動團隊在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四種標準,就是要求各社區活動團隊一要遵紀守法,必須服從居民區黨組織的領導,遵從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二要民辦自主,由團隊成員利用民間資源,自主、自願舉辦,並由團隊成員民主協商處理各項社區活動團隊的事務;三要團隊固定,要有明確的團隊負責人,成員相對穩定,有較固定的經常性活動場所和活動時間;四要內容健康,活動內容要以社區居民的需求爲前提,以建設文明祥和的和諧社區爲己任。
九項制度,即明確要求社區活動團隊要建立健全重大活動報告制度、社區活動團隊登記備案制度、聯絡員制度、社隊人員培訓制度、示範社區活動團隊評比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考覈制度、監督管理制度和評比激勵制度等九項規章制度,引導社區活動團隊完善組織體系,健全規章制度,推進社區活動團隊的正規化建設。
三、深入探索,創新實踐,培育社區活動團隊效果明顯
通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綜合黨委盡最大努力挖掘社區各類資源,爲社區活動團隊在資金、場地、活動指導等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務,社區活動團隊的軟硬件設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正規化程度明顯提高。社區(街道)撥給每個社區活動團隊200元的活動啓動經費,年終根據社隊一年來的活動情況組織一次檢查考評,按照組織建構、信息上報、檔案管理、活動質量等方面加以衡量、評分,劃分“優秀”、“一般”、“需努力”等三個檔次。成績爲“優秀”的給予精神、物質獎勵,而成績爲“需努力”的則指導其進行整改,既做到利益共享又突出重點,爲團隊的良好運行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各個團隊也不斷健全自身建設,以適應社會的新要求、新標準。首先,團隊引進競爭機制,努力挖掘人才優勢,培養、造就一批從事團隊工作的人才和社會活動家。這樣既留住了人才,團隊也能發展,進而發揮作用。其次,建立起科學的團隊自律運行機制,團隊自律運行機制是團隊自我約束,自我管理,開展活動的依據,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就能加強團隊自身建設,進而擴大自己影響,得到社會的承認。最後,提高團隊工作活力,切實發揮社區活動團隊在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的教育、科普、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社會服務功能,顯示團隊發展的強大生命力。
在團隊活動方面,由於有了適宜的內外部環境,龍柏社區的團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羣衆,已成爲大家嚮往的溫馨家園。團隊的活動水平也不斷提高,除了拳操、歌唱等一些普及性的項目外,每個團隊還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康樂樂團的管絃樂隊、書畫聯誼社的多人共作一幅畫、銀藝合唱團的自創說唱小品等。這些精彩的活動經常出現在社區文化節等大型活動的舞臺上,也經常出現在敬老院和學校的聯歡晚會上,更爲小區居民所喜聞樂見。通過團隊活動這樣一個展示平臺,這些具有龍柏特色、打上“龍柏”標籤的優秀活動項目也正在走出龍柏,對外交流,積極倡導科學的生活方式,向上的精神面貌,樹立起無愧於時代的社區活動團隊新形象。
在社區活動團隊黨建方面,綜合黨委也不斷構建比較完善的黨組織體系。已經有一個社區活動團隊已成立黨組織,另外還有一個社區活動團隊正在籌備建立黨組織。我們認識到:黨建工作不等於“建黨”工作,而是要在建立黨組織之後,大膽實踐,探索
發揮團隊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徑。針對當前一些團隊負責人對黨務不熟悉的實際,建立團隊黨組織負責人人才庫成爲當務之急。我們從社區活動團隊中熟悉團隊和黨務工作特點及在團隊中有一定的威信的黨員或黨建志願者中選拔,還將一些黨建工作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團隊作爲團隊黨建示範點,並幫助解決示範點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困難,做到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積極培育推廣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和輻射作用,推進社區活動團隊黨建工作整體上臺階。
四、服務社區,凝聚人心,推動社區活動團隊黨建覆蓋
(一)統一思想認識,形成以服務爲宗旨,發揮黨組織凝聚人心作用,以團隊黨建帶動團隊發展的工作思路面對日益發展壯大的社區活動團隊,綜合黨委不斷適應新的羣衆工作方法,重新設計符合社會工作要求的工作理念、目標、體制和機制。探索社會化工作方式,依託團隊成員之間的橫向社會關係,採用非強制性的說服、協商以及合作等手段開展工作,不依賴行政權力而依靠黨組織凝聚力來發揮影響力和滲透力,促使社區活動團隊從制度上離不開黨組織,團隊成員從內心歡迎黨組織。在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綜合黨委自我定位於“服務、探索、凝聚”,力爭做到有羣衆的地方就有黨的聲音,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的組織。
(二)靈活運用各種形式,加大團隊黨建工作力度,切實加強團隊中黨組織覆蓋面綜合黨委從團隊的實際情況出發,區別不同類型,採取不同方式,實行分類指導,因“社”制宜,以點帶面,合理制定團隊黨組織的設置形式,穩步推進團隊黨建工作向前發展:一是在社區中成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好、有一定的黨務工作經驗、責任心強、工作熱情高的團隊黨建聯絡員隊伍,他們將作爲黨的政策宣傳員、黨的工作指導員、政治生活引導員、工作情況聯絡員、團隊活動服務員,完成黨組織交給的各種任務,在團隊中發掘入黨積極分子,指導和協助團隊開展活動,爲成立黨組織打下基礎。二是針對部分團隊活動比較正常、人員相對集中,有專職人員或固定活動場所,但由於團隊黨員的黨組織關係接轉難等實際情況,暫時無法單獨組建黨組織的,在特殊情況下,由綜合黨委牽頭,建立臨時黨組織。三是對於條件成熟的,在黨員人數較多、人員相對穩定、正規化程度較高的社區活動團隊中組建黨組織,從而加強黨建工作的覆蓋面,立足消除黨的工作的“盲區”與“空白點”。這些黨組織的任務是:指導各團隊及其負責人按團隊章程中規定的宗旨、任務開展工作;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通過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開展活動,發揮社區活動團隊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監督社區活動團隊及其負責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掌握所屬社區活動團隊中會員的思想情況,積極主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以團隊中的黨員爲骨幹,利用社區黨建網絡,開展雙向服務活動,切實解決團隊成長中的實際困難在現有的社區活動團隊中,黨員們都是各項活動中的骨幹,在各個團隊中起到了挑大樑的作用。綜合黨委通過對這些骨幹的培訓、指導,保證了團隊的發展方向不偏移,組織形式更健全,活動內容更豐富。
綜合黨委以社區黨組織建設網絡爲平臺,開展了“您的需求,我的服務”雙向服務活動,通過調查駐區單位、新經濟組織、居民區黨組織以及各社區活動團隊所能提供的服務與需求,促進互通有無,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來培育團隊。在這一過程中,這些瞭解團隊自身優勢和實際需求的團隊黨員通過牽線搭橋,資源互補,對其所在社區活動團隊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過服務,來凝聚羣衆,通過服務,來凝聚社會。
在培育龍柏社區活動團隊方面,社區(街道)黨工委還將不斷拓展公衆參與的渠道,大力培育公衆的參與意識,規範公衆參與的行爲,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作用,加強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分工、協作以及不同社會組織之間的相互配合,使公衆真正懂得建設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實現社會和諧。
(上海市閔行區綜合工作黨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