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兩新”領域黨羣工作中構建“三聯動”工作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非公有制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提供就業崗位、承擔社會公益等方面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由於非公有制企業和傳統領域企事業單位在勞資關係、約束機制上的不同。因此,在“兩新”領域中開展黨羣工作必須適應該領域的特點,採用黨羣聯動的工作方式。
我們認爲目前在“兩新”領域黨羣工作中構建“組建聯動、活動聯動、隊伍聯動”的“三聯動”工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現實意義。
“兩新”領域黨組織和工青婦組織在工作目標、內容和方式上都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當然也存在著力量分散單薄,職能重複交叉,資源優勢互補不夠等不利現狀。因此引發了我們在“兩新”領域工作中構建“三聯動”模式的初步思考。
區社會工作黨委在和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在多次協商的基礎上,初步提出“三聯動”的工作模式:
1.組建聯動。在企業組建黨工團組織的前期過程中,黨羣部門攜手上門開展工作,制定相關的工作流程圖,共同舉辦企業黨工團成立儀式。這在社區、在園區都具有一定操作性。
2.活動聯動。在區層面,黨羣聯手就每年度的主題活動和文體活動共同策劃、協同操作,逐步形成長寧區在“兩新”領域中的活動品牌,既可以資源互補,又可以將活動的影響予以擴大和提升,增強黨羣活動在“兩新”領域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3.隊伍聯動。進一步整合目前黨工團各自分散的力量,培育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黨羣工作者,明確其職責,建立黨工團統一培訓、部署、考覈的管理機制,
按照網格化理念建立黨建責任區,使“兩新”領域黨羣工作快速高效地覆蓋到達。
“三聯動”的有效運轉,需要以科學的機制搭建起一個“一口對外、後臺協同”的“兩新”領域黨羣工作服務平臺。
(一)構建“黨羣聯動”的組織機制
1.落實組織架構。“兩新”領域中的黨羣聯動機制在區委領導下,由區委組織部指導,區社會工作黨委具體實施“兩新”領域中黨建與工建、團建、婦建聯動的統籌協調工作。建議區社會工作黨委委員中增加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的有關領導,形成具體開展“兩新”領域工作的組織架構和工作力量。各街、鎮的社區綜合黨委在社區(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統籌協調社區“兩新”領域黨羣工作。
2.整合人力資源。對現有的社區黨建工作者、社區工青婦組織的工作人員統一整合爲社區專職黨羣工作者,實行統一招聘、職責和管理。專職黨羣工作者實行培訓考覈合格後上崗,由區社會工作黨委和工青婦組織聯合對專職黨羣工作者進行培訓,上崗後持有統一的工作證和服務手冊。
3.整合服務資源。對現有的黨員服務分中心、職工之家、青年中心等在工作人員、服務項目等方面進行整合。對黨組織、工青婦組織在“兩新”領域中的組建程序、榮譽稱號、服務資源等進行彙編,實行服務信息的一口對外。
(二)構建“黨羣聯動”的工作機制
1.統籌工作要求。建立區社會工作黨委和工青婦組織的定期工作會議制度,對“兩新”領域中的黨羣工作進行統籌協調,每年初對全年黨羣工作落實統一部署。
2.平臺分類操作。專職黨羣工作者是“兩新”組織黨建和羣建工作的“
首問責任人”,對了解到的“兩新”組織的需求服務信息,按照“一口對外、後臺分類操作”的原則先予受理,然後將有關信息轉交給相應的綜合黨委或工青婦組織,由各部門再上門進行深入的跟蹤服務落實。
3.聯合開展工作。區社會工作黨委、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每年聯合開展針對“兩新”領域的綜合性主題、實踐和服務活動,並就上述活動形成整體方案,共同實施,努力形成長寧“兩新”領域工作品牌。
4.完善推優工作。黨組織應將由工青婦組織推薦,在“兩新”領域工青婦組織中擔任一定職務的人選,優先列爲入黨的培養、考察和發展對象。確定入黨積極分子時應聽取工青婦組織的意見。
(三)構建“黨羣聯動”的考覈評價機制
1.建立聯合考評指標體系。對社區綜合黨委的考覈,要把在“兩新”領域中建立工青婦組織列入“兩新”黨建工作的組織覆蓋考覈指標。工青婦組織也應把促進黨建工作全覆蓋,提高黨建工作有效性,納入社區工青婦組織考覈的重要內容。
2.建立聯合考評機制。根據統一的考評指標體系,由區委組織部牽頭,區社會工作黨委、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對社區“兩新”組織的黨建工作進行聯合考評。
3.統籌獎勵表彰活動。黨組織在開展評優活動時,要聽取工青婦組織的意見,對已獲得工青婦組織榮譽稱號的,優先考慮。工青婦組織在開展各類面向“兩新”組織的評選活動時,應當徵求黨組織的意見,將黨羣其他領域的工作情況納入考評範疇。對已獲得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建之友、五好黨組織的,應優先予以考慮。
(上海市長寧區社會工作黨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