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章 人,面向人

任何一種道德,與隨性的發展相對立,是反“自然”——即反“理性”的一部分。然而,作爲反對此種道德的證據,這些都不夠充分。人們恐怕要再次從某種道德角度出發以證明一切形式與非理性都是不允許的。任何一種道德都有基本物與不可估量的部分,它是一個長期的強制過程。爲了搞清楚斯多葛主義、波爾諾亞爾女隱修院或清教徒主義,人們情願憶起強制——長久以來,由於這種強制,所有語言都變得強大而自由;憶起有著格律的強制、有著節奏與韻腳的。不管在哪一個民族,這都足以使詩人與演說家們陷入窘境!幾位近日的詩人也包括在內。在他們的耳朵裡存在著一顆無情的良心。

“爲了一種愚蠢起見”——就像那羣自詡聰明的功利主義的蠢東西所說的;“出於對肆意妄爲的法則的奴顏婢膝”——就像無政府主義者所說的,他們以爲“自由”了,甚至是獲得了自由精神。然而,讓人感到詫異的是,事實上,所有來自地上的自由、典雅、狂妄、舞蹈與權威的事物,現在都存在,或者曾經存在過。不管是在思維或統治中,不管是在言辭或藝術中,都如習慣上的那樣,一切認真(爲此的偶然性是不小的)首先在“這種肆意妄爲的法則”基礎之上發展起來,這正是“自然”與“自然的”——而非那種放任自由!所有的藝術家都知道,其“最自然的”狀態,離放任到底有多遠;自然的整頓、設置,在“靈感”下塑造——正是在此種時刻極其嚴謹細緻地聽命於重

似上萬倍的法則。正是因爲它們的堅韌與堅決,嘲弄了那些用概念表達的事物(即便是最確切的概念,只要反抗,也會生髮一些漂浮的、多面的或多義的產物)。“在天上與地上的”的基本物,好像曾多次強調,要朝著一個方向忠心耿耿地一直服從下去。在那裡,長期以來總有某些東西產生出來,並且已經出現過,而且成爲在地上生存的意義,就像美德、藝術、音樂、舞蹈、理性、精神性這類聖化的、精煉的、荒誕的與精神性的事物。精神長期被禁錮,強制對思想中的可同情性產生不信任。強制——也就是培育,在教會與宮廷的規範下或者在亞里士多德的前提下,思維成爲思想家所要擔負的責任。這種長久的、精神性的意志,要按照基督教的模式解釋所有發生的事物,重新發現存在於偶然中的基督教上帝,併爲此辯護——所有這些具有暴力色彩的、毫無顧忌的、強硬的、可怕的、反理性的事物都是爲歐洲精神培植堅強而狂妄的好奇與高雅靈活的手段;這也就等於承認了在力量與精神方面施壓、扼殺與毀掉很多事物的必要性(這裡到處都體現出原本的“自然”,在其全部揮霍與冷漠的寬容中,它發怒了——但卻是以高雅的姿態)。

一直以來,歐洲的思想家們所做的都是在爲某些事物而思考著;然而今天,在我們看來卻完全相反。所有思想家都憂心忡忡地“想要證明某些東西”。在他們看來,總存在某些已確定的或要確定的事物應當是他們最應嚴肅思考的產物。另一些像在亞洲的占星術,或是在今日無害的基督教道德中,“爲了敬仰上帝”與“敬仰靈魂”而對最近發生的個人事件的解釋中,暴戾恣睢——都是這嚴厲與雄偉的愚蠢所培育的精神;在更爲雅緻與粗糙的理智中,奴隸制彷彿也充當了這種精神培養與教育的必要的工具。如此一來,人們產生了審視每一種道德的興趣:因爲道德中的“自然”教唆仇視大行其道——即是一種放任的自由,爲了今後的使命而培植對有限的地平線的需要。它教唆壓制前景——也就是將某種意義上的愚蠢作爲生存與發展的條件。“你必須服從,不管何時何地,一直服從下去;如若不然,你將會滅亡,失去對自身關注的最後機會。”在我看來,這即是道德的自然命令。顯然它既非“絕對的”——就像老康德所要求的(因此才需要“否則”);也並非是針對個別人的(個人同自然有何關係!),而是面向民族、種族、時代、等級而言的。首當其衝的,是面向整個動物世界,“人,面向人”。

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37章 人,面向人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20章 追求真理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34章 善惡之辯第49章 何謂高貴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16章 力量意識第1章 譯者序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34章 善惡之辯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43章 遠離怨恨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
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37章 人,面向人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20章 追求真理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34章 善惡之辯第49章 何謂高貴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16章 力量意識第1章 譯者序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34章 善惡之辯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43章 遠離怨恨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广宗县| 蒙阴县| 福州市| 桐庐县| 泾川县| 泉州市| 两当县| 环江| 灵山县| 五常市| 新丰县| 石林| 台东市| 工布江达县| 吴江市| 台江县| 泸水县| 色达县| 鸡泽县| 新绛县| 黔南| 卢龙县| 莎车县| 昭苏县| 梧州市| 开阳县| 仙游县| 文安县| 赤城县| 惠来县| 枞阳县| 门头沟区| 安多县| 濮阳县| 天气| 昭通市| 花垣县| 焉耆| 阿拉尔市|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