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

人們口中所說的陶醉的快樂狀態(tài),其實是高度的權威感。一旦時空感改變,就好比能夠一覽無餘一樣。視線開闊,就能夠看得更遠更長久;器官敏感,就能夠感知微妙或者瞬間的現(xiàn)象;“睿智”的感性可以預知最微小的暗示;強大的力量統(tǒng)治著肌肉,是對運動的渴望,是舞蹈,是輕盈,是迅速;強力是勇敢的冒險,是對生和死的無畏……這是生命中所有的因素在彼此激勵;每一個因素都可以激勵現(xiàn)實世界產(chǎn)生另外一個因素。最終,所有的狀態(tài)聚集在一起,也許它們原本能夠保持彼此的不同之處。例如,對宗教的迷戀,對性的渴望;這兩種奇妙的感覺,終於能夠協(xié)調(diào)起來。那些虔誠的女人最滿意什麼呢?年老的女人?年輕的女人?答案是:擁有美麗大腿的聖徒,那年輕的白癡。悲劇中存在的殘酷和善良(同樣協(xié)調(diào));春天、舞姿、音樂都是性的角逐以及浮士德式的“廣闊心胸”。

對於藝術家們而言,如果他們喜歡做某件事情,那麼他們就會沉迷於此(在上也是這樣)。如果性系統(tǒng)不存在某種過熱感,那麼也就不會有拉斐爾……創(chuàng)造音樂,就好像生孩子一樣。貞潔對於藝術家來說就好比經(jīng)濟學。不管怎樣,藝術家不再具備高產(chǎn)的生育能力了……藝術家們應該放飛自己的想象,去看待原來的事物;同時要把眼光放在事物更充實、更簡單、更強大的一面。爲此,他們必須具備年輕的心態(tài)以及生命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陶醉感。

爲什麼心理學家會遭受道德特質(zhì)的迫害呢?這是因爲,在陳舊的哲學中,沒有人有膽量去研究“非自由意志”——否定道德的理論;也沒有人有膽量將任何一種快樂——幸福視爲權利。因爲,對權力的是不道德的。沒有人有膽量將美德視爲是爲種族,或者城邦服務的,無道德、無權力意志的結果。因爲,權力意志也是不道德的。

在整個道德發(fā)展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xiàn)真理。因爲,所有用來從事研究的概念性都是虛無的;人們所遵循的所有心理學都是虛僞的;那些被人們拉進謊言中的邏輯形式都是詭辯。道德家的特徵就是,毫無理智的純潔感和自我控制感。因爲,他們將“美感”是爲論證的依據(jù);對他們而言,“挺起的胸膛”就是他們神性的風向。精神史上最讓人疑惑的時期就是出現(xiàn)道德哲學的時候。

首例偉大的證據(jù)就是:以道德的名義,人們以衛(wèi)道士的身份做出前所未聞的違法行爲。這就是頹廢的表現(xiàn)。人們對於偉大的希臘哲學家,所體現(xiàn)出的典型的頹廢狀態(tài)給予肯定,並將這種狀態(tài)傳播開來,就好像傳播疾病一樣。從整體上來說,“自我解脫”是抽象了“美德”對自我抽象最大的誘惑。

有一種很奇怪的現(xiàn)象,道德遭受了詭辯派最初的批判,第一次認清了道德的面貌;它幾乎對所有道德價值的判斷進行了歸類;它告訴人們,所有道德都會用辯證法爲自己脫罪。也就是說,詭辯派明白,對於道德的論證必須使用詭辯的方法。這是自柏拉圖起,直到康德,所有古代哲學家最偉大的證明。“自由的道德”、“自由的善”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在這方面討論“真理”,那簡直就是荒謬!

那麼,那個時候正直的理智去了哪裡呢?

詭辯派的希臘文化,創(chuàng)造了希臘人的本能;這是屬於伯里克利斯的文化,柏拉圖是絕對不屬於此例的。因爲,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纔是詭辯派文化的先行者,才與古代哲學的科學類型相同;它還體現(xiàn)在在修昔底德的文化裡。他們是有道理的,因爲認識論的進步以及道德認識的提升,證明了詭辯派哲學家是正確的。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普羅塔格拉是我們經(jīng)常選用的思維方式。我們也可以說它歸屬於普羅塔格拉,因爲他綜合了赫拉克利特和德謨克利特的論調(diào)。

柏拉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冒險家。人們應該知道,伊壁鳩魯是如何評價他的;提蒙又是如何評價他的;也許柏拉圖的真誠是不容懷疑的!但是,我們至少應該知道,柏拉圖想要宣揚爲真理的東西,與他所說的真理並沒有關係。因爲,靈魂的獨立存在以及不死的特性是他所強調(diào)的。

所有道德教育中,偉大的理性始終源於人們想要得到的安全感;因此,善良的意圖和手段首先與意識相連。人們應該以士兵對待操練的態(tài)度一樣,去對待行爲。實際上,這種非意識性是所有完美性的特徵,就連數(shù)學家在計算排列組合的時候也是非意識的。

蘇格拉底的反動究竟代表了什麼?它以辯證法爲例,走向了美德之路,並將此視爲樂事,假如道德不能以邏輯法自我辯護。但是,後者正好體現(xiàn)了反動的高超之處:假如沒有非意識,它將一事無成!

如果人們能夠?qū)⒄撟C性強調(diào)爲個人美德的前提,那麼這意味著希臘本能即將解體。造成解體的原因就是那些“有道德的人”和“滔滔不絕的人”。

實際上,這意味著,道德判斷脫離了自己原本條件的限制,脫離了古希臘的政治根基,在高尚的外衣之下被非自然了。“善良”、“正義”這些偉大的概念與所屬的前提背道而馳,成爲辯證法的原本“觀念”的對象。人們在它的背後尋找真理,人們將它視爲實體,或者實體的符號。因爲,人們爲它設想了一個,能夠使這些概念又迴歸之感的世界,從而能夠成爲它的發(fā)源地……

總的來說,這種胡鬧對柏拉圖而言,已經(jīng)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所以人們必須重新構想一個抽象的、完美的人——善良、正義、充滿智慧的辯證家。簡單來說,就好比製作一個古代哲學家的稻草人,去嚇唬別人。這是一種不具備調(diào)解能力、有特定本能的人性;一種能夠自我“辯解”的美德。荒謬的“個體”!無以復加的非自然!

道德價值的非自然,爲我們創(chuàng)造出一個變質(zhì)的人種的結論——創(chuàng)造“善良”、“幸福”、“智慧”之人。價值史上最深刻的邪惡因素就是蘇格拉底。

是蘇格拉底促成了有利於辯證法審美標準的轉(zhuǎn)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是蘇格拉底開創(chuàng)了這一轉(zhuǎn)變,是他戰(zhàn)勝了高貴的審美——高貴者的審美觀。愚蠢之人利用辯證法得到了勝利。蘇格拉底出現(xiàn)之前,上流社會並不相信辯證法;他們認爲辯證法是愚蠢的,他們告誡年輕人不要相信辯證法。爲什麼要羅列這些理由呢?爲什麼要對此提出警告呢?因爲人們能夠借用權威去反對他人。人們命令道:“夠了!大家都是一樣的,同等的身份,但是各有來歷,都有自己的權威。”最終,人們“互相瞭解”了!這裡根本沒有辯證法的容身之處。而且人們並不相信公開展示的論據(jù)。所有真誠的事物,都不明白自身的因素。

五個手指,各有長短。能夠證明自身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辯證法會引起人們的懷疑,它說服不了任何人,這是政黨的發(fā)言人透露給我們的信息。對於辯證學者產(chǎn)生的影響,是非常容易消除的。辯證法只能應對突發(fā)事件。人們終究會陷入危機,所以必須強制執(zhí)行自己所擁有的權利。不要說,人們不需要辯證法的幫助。這樣說來,猶太人、狐貍先生、蘇格拉底都是辯證學者。他們的手中擁有無情的武器,他們能夠依靠武器來實行暴政。但是,他們卻因勝利出醜。他們向自己的犧牲品證明自己不是白癡。他們讓人變得暴躁,讓人束手無策,可他們?nèi)匀环浅@潇o——他們讓對手的理智變得麻木。辯證學者的冷嘲熱諷是愚蠢之人最擅長的報復形式。

因此,被壓迫者的殘忍就在於三段論法的冷槍暗箭!

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lián)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qū)者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43章 遠離怨恨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1章 譯者序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xiàn)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34章 善惡之辯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43章 遠離怨恨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xiàn)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20章 追求真理第49章 何謂高貴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34章 善惡之辯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34章 善惡之辯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49章 何謂高貴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
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lián)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qū)者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43章 遠離怨恨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1章 譯者序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xiàn)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34章 善惡之辯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43章 遠離怨恨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xiàn)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20章 追求真理第49章 何謂高貴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34章 善惡之辯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34章 善惡之辯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49章 何謂高貴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阳城县| 云和县| 沂源县| 沭阳县| 固原市| 综艺| 上林县| 万年县| 迁安市| 隆回县| 偏关县| 水城县| 鄂托克前旗| 云龙县| 南安市| 太白县| 南宫市| 齐河县| 澄城县| 清水河县| 内江市| 应城市| 望谟县| 灵武市| 田东县| 洪洞县| 松原市| 安图县| 苍南县| 山东| 棋牌| 清苑县| 宁波市| 大宁县| 和田县| 宜川县| 齐河县| 图片| 南郑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