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章 清醒與面具

世界上根本沒有人會如此輕易地相信一種學說——僅僅因爲它能夠使人擁有美德和好運。但那些可愛的“理想主義者們”則不然。他們使善、真、美、狂同他們池塘中的各種各樣、蠢笨如牛與慈悲的所有合意性都交錯遊弋。幸運與美並不能爲他們作證。然而,人們總是健忘,即使是精心挑選出的精神也是一樣。使之不幸或變惡,一樣不能作反面的論證。

或許有些東西是真的,然而用最精準的刻度去衡量,同樣是不安全的;其本身或許能夠歸於生命的基本特性,人們因爲認知獲得了圓滿而朝毀滅走去,以至於要具有某項強大的精神才能對抗無數(shù)“真理”的自我揣度;更通俗的是,具有能夠?qū)⒄胬頉_淡的、掩蓋的、變甜的、變鈍的、僞化的精神能力。但針對發(fā)覺真理的某些方面而言,不幸與變惡顯然有更大的好處,並且具有更多的成功概率;什麼是惡與不幸——這是被道德家們杜絕的話題?;蛟S,要想產(chǎn)生強大的獨立精神與哲學家,相對於那些軟綿綿的、精雕細琢的、低眉順眼的善性與輕率的藝術(shù)來說,強硬與詭譎纔是更爲有力的條件。人們以一個學究的標準來估量,並有權(quán)作出估量。假設眼前有物的阻礙,人們便不會將“哲學家”這一概念同寫書的那位哲學家聯(lián)繫到一起,要不然就將他的哲學統(tǒng)統(tǒng)填入書本!這也是司湯達爲樹立具有自由精神的哲學家的形象所作的最後的貢獻。鑑於德意志的審美標準,我是一定要著重強調(diào)一番的,特別是因爲他那完全有悖於德意志審美

的行爲。這位偉大的心理學終結(jié)者說道:

“要成爲一名善良的哲學家,人們必須保持冷靜、頭腦清晰並且沒有虛無色彩。一個想當財主的銀行家,必然具有相當?shù)恼軐W認知能力——對存在之物的必備見識。”

但凡深沉的事物都喜歡戴上僞裝的面具,並且對與表面相似的形象與比喻都懷有莫大的仇恨。矛盾最初不就是以上帝遮羞布的形式所呈現(xiàn)的嗎?這真是個不得不問的問題。倘若沒有哪位神秘主義者已經(jīng)冒險這樣做過,那還真叫奇怪了。有些萬分精細的做法,以粗糙的外表遮蓋,人們很容易將其埋沒並無法辨識;不可否認仁愛與寬宏大量的存在,但這之後除了拿上一根手杖痛打目擊者之外,再沒有別的行動,人們也因此淡忘了此前寬宏的舉動。淡化或扭曲自己的記憶,某些人十分精於此道。至少能對這唯一的知情人施以報復——所謂的羞恥完全是無中生有,這並不是讓人感到羞愧的最糟糕的事情。假面具的背後不僅僅只有詭譎,詭計中同樣存在許多的善。

我能夠想象:如果一個人想把值錢的或易破碎的東西藏起來,那麼他一生便會像一隻箍得緊緊的、裝著新酒的破酒桶一樣,粗俗地在地上滾來滾去——他那高貴的羞恥心驅(qū)使他這樣做。他的命運與他那顆脆弱的決心,使他在中途邂逅一個將深沉隱於羞恥的人——此路一向少有人至,甚至連他最爲親密的人也未知這條小路的存在。他的命運之惑隱於眼中,如同上了再造生命的保險。如此隱秘的天性,使他本能地沉默與隱瞞,並儘量避免交談;他情願戴著一副面具在其快活的內(nèi)心與頭腦中游弋;而倘若有一天他厭倦了這一切,那麼雙眼便會識破他的真相。雖然如此,他還是需要他的假面具,這樣也挺好。面具爲每一個深沉的精神所需要,並且圍繞著更多深沉的精神,又會不斷地生出面具。每一個對生命符號的連續(xù)錯誤作出平淡解釋的詞句、步驟於這一切都功不可沒,這也是他能夠給予的。

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20章 追求真理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86章 教誨的藝術(shù)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86章 教誨的藝術(shù)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49章 何謂高貴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84章 對藝術(shù)的感激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89章 藝術(shù)的意志力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37章 人,面向人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79章 致現(xiàn)實主義者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20章 追求真理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43章 遠離怨恨第1章 譯者序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79章 致現(xiàn)實主義者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49章 何謂高貴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qū)者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84章 對藝術(shù)的感激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shù)的功用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15章 生命的關(guān)照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37章 人,面向人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36章 人的蛻變第36章 人的蛻變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xiàn)第86章 教誨的藝術(shù)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89章 藝術(shù)的意志力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5章 “認識”的起源
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20章 追求真理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86章 教誨的藝術(shù)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86章 教誨的藝術(shù)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49章 何謂高貴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84章 對藝術(shù)的感激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89章 藝術(shù)的意志力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37章 人,面向人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79章 致現(xiàn)實主義者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20章 追求真理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43章 遠離怨恨第1章 譯者序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79章 致現(xiàn)實主義者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49章 何謂高貴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qū)者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84章 對藝術(shù)的感激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shù)的功用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15章 生命的關(guān)照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37章 人,面向人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36章 人的蛻變第36章 人的蛻變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xiàn)第86章 教誨的藝術(shù)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89章 藝術(shù)的意志力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5章 “認識”的起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茌平县| 白城市| 宜宾县| 澄城县| 论坛| 晋中市| 毕节市| 南岸区| 游戏| 筠连县| 桦南县| 东明县| 临洮县| 沁源县| 新安县| 昂仁县| 华坪县| 辽源市| 濮阳市| 临高县| 侯马市| 嵩明县| 康马县| 方城县| 甘谷县| 牙克石市| 富平县| 香港| 天津市| 黎城县| 石阡县| 延川县| 高要市| 景泰县| 拜泉县| 衢州市| 治多县| 松潘县| 马龙县| 梁山县| 蒲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