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

對於一夫一妻制的觀點,儘管我作出過讓步,但我絕不承認人們的這一觀點: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男女雙方是平等的。所謂的平等根本就不存在。對於愛情的理解男女雙方是不同的,雙方對愛情的前提條件,即一方不應要求另一方的情感及愛情觀和自己完全相同,理解也有差異。

女人的愛情觀是一目瞭然的,那就是徹底地奉獻靈與肉,毫無保留,無所顧忌,甚至一想到如果奉獻時帶上附加條件就感到羞慚、惶然。在這種無條件奉獻的情況下,男人的愛情便只是一種信念:女人沒有別的信念。如果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女人,從女人那裡他就要得到愛。這樣,他與女人之愛的前提條件就背道而馳、大相徑庭。除非世上也存在要求完全奉獻自己的男人,要真的是這樣,他們也就不是男人了。男人倘若像女人那樣去愛,他就會淪爲奴隸;但女人倘若像女人那樣去愛,她就會成爲更加完美的女人……

女人無條件地放棄自己的權利,這激情的前提條件是男人不要有同樣的激情,不能同樣放棄。如果男女雙方都爲愛情而放棄自我,我的確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或許是人去樓空吧!女人希望男人將其當做佔有物接受,希望完全獻身於“被佔有”,故而冀求得到一個接受她的男人,而這男人又什麼也不付出,相反使他變得更豐富,也就是說由於女人的奉獻使他的力量、幸福和信念不斷增強。我想,女人奉獻而男人接受,這理所當然的矛盾,人們通過任何社會契約、要求平等的良好意願也超越不了的,那麼,反而是這些符合心願,不要總是把這一矛盾的冷酷、可怕、不可理喻、不道德等屬性置於眼前,因爲從全局來看,愛情乃是天性,一般地說來,天性總是有點“不道德”的。

女人的愛情還包括忠誠,這是從愛情定義中衍帶出來的;而對於男人來說,忠誠很容易被當情的後果,比如當做謝意、特別的情趣、所謂的心靈親睦等,但從不屬於男人之愛的本質。故而人們有理由說,在男人身上,愛情和忠誠是天然對立的,他們的愛情就是佔有的願望,而並不是奉獻和放棄,佔有的願望每次又都是以佔有爲結局……

男人是很少承認正是由於“佔有”才維持了他的愛情,事實情況的確如此,這正是他的佔有慾更巧妙、更令人懷疑之處。他輕易不承認,一個女人對他已經沒有什麼好“奉獻”的了。

這時,我們往往就會轉移興趣,將興趣轉向了書本,我們不是死啃書本從書本中獲得思想的人。我們的習慣是在戶外思考、散步、跳躍、攀登和舞蹈,最好在空無一人的山間,要不然就在海濱。在這些地方,連小徑都會顯出若有所思的情狀。至於音樂、人和書籍的價值,我們首先不禁要問:“它會走路嗎?它會舞蹈嗎?”……

我們讀書很少,但我們讀得並不比別人差——噢,我們能立刻看穿一個人的思想是如何產生的,可以知道他面對墨水瓶,佝僂著腰,奮筆疾書;噢,我們是飛速地讀完了他的作品;他那被死死揪住的五臟六腑將他的秘密泄露了,我敢打賭!正像他那陋室的空氣、天花板和狹窄的空間泄露其秘密一樣。這便是我合上一本樸實但思想深邃的書所產生的感覺,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如釋重負……

幾乎總有某種壓抑和被壓抑的東西充斥在學者的著作中間,“專家”總會在著作中顯現自己的熱情、形象、憤怒、真誠以及對“蝸廬”的溢美、駝背——大凡專家都是駝背的。一部學術專著總是被扭曲的心靈的反映。實際上,每種職業都是扭曲的。

讓我們與共度青春時光、現在已經是有了一些成績的朋友重逢吧!噢,他們的結局和我們預見的往往背道而馳!他們一直在科學的役使下,被弄得神魂顛倒的!身處於狹窄的一角,已經被壓抑得毫無知覺,失去自由和心態平衡,骨瘦如柴,全身棱角分明,沒有一處是圓的。離別多年,一朝重聚,真是讓他們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不管是哪一種職業,即使是待遇優厚如日進斗金,他給你的壓力也有如上方有著一塊鉛質的天花板在壓著,讓你的心靈是扭曲的。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我們不相信這種畸形是可以通過某種教育技巧能避免的,世上的高超技巧要付出的代價是高昂的。爲了掌握專業,人們不惜一切代價,然而最終還是淪爲專業的犧牲品了。和我同時代的先生們,你們不希望也這樣吧?你們想付出“少”一些,但要生活得舒服一些,對吧?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們得到的結果馬上就不一樣了,你們就成爲作家了,圓滑世故、見風使舵的作家,而不是職業大師。而作家是不會駝背的——除了作爲思想界的售貨員和教育的“載體”向你鞠躬時——作家本微不足道,但他幾乎“代表”一切,扮演

並“代表”專家,同時又極其謙卑地表現自己是被人豢養的,也是受尊敬和歡迎的。

我尊敬的朋友們!我倒是願意爲你們的駝背祝福!爲你們和我一樣蔑視這些作家和教育界的寄生蟲而祝福!爲你們不懂得如何與思想界做交易而只擁有以金錢無法來衡量的見解,爲你們不具備什麼也就不代表什麼,爲你們僅有的志願只是當職業大師並尊崇絕技與才幹,勇往直前地拒絕文學藝術中一切虛假、半真半假、煽惑、矯飾、看似傑出的演戲一樣的東西,總而言之,拒絕一切還在你們面前的訓育排練,我爲你們這所有的祝福!(儘管天才善於掩飾上述缺點,但卻是無法從根本上克服的,只要注意我們身邊天賦過人的畫家和音樂家就知道了。他們統統狡猾地創造出模仿的格調、臨時代用品、甚至是原則,來獲取那一類訓育排練、頑固教化的外表,同時又不因爲這個來矇騙自己,不使自己已經覺得理虧的良知長期地緘默不語。你們知道嗎?當代偉大藝術家哪個不是愧天怍人而痛苦不堪的呢……

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43章 遠離怨恨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37章 人,面向人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36章 人的蛻變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1章 譯者序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34章 善惡之辯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36章 人的蛻變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49章 何謂高貴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20章 追求真理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36章 人的蛻變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26章 潔淨的本性
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43章 遠離怨恨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37章 人,面向人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36章 人的蛻變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1章 譯者序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34章 善惡之辯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36章 人的蛻變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49章 何謂高貴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20章 追求真理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36章 人的蛻變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26章 潔淨的本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河县| 邯郸县| 剑川县| 长宁区| 襄汾县| 吴江市| 嘉鱼县| 阳高县| 赣州市| 淮滨县| 鲁甸县| 广西| 原平市| 正安县| 平舆县| 伽师县| 夏津县| 依兰县| 高陵县| 资阳市| 冀州市| 大同县| 庆安县| 上蔡县| 延川县| 澳门| 云浮市| 微山县| 沈阳市| 上杭县| 白沙| 凤翔县| 阳谷县| 门源| 香港| 石城县| 临夏市| 江都市| 株洲县| 崇文区|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