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歡樂的含義

最近發生的最重大的事件是:“上帝死了”,基督教的上帝不再值得相信。

當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最先受到影響的是歐洲大陸,不管怎麼樣,至少對那些用疑惑的目光審視這場戲的人而言,太陽彷彿隕落了一般,一種古老而神秘的信任變成了謊言,這一切註定我們的世界走向黑暗,走向衰弱。也許我們還可以這樣說:這件事情過於重大,幾乎超出了大多數人的理解範圍,因此他們從未觸及過這些,也就不會明白由此帶來的後果以及隨著這一信仰哪些東西將會消失,例如,整個歐洲的道德觀念,原本都是依附於這一信仰的。

破敗、沉淪、毀滅,這一系列即將出現的後果,又有誰能夠對眼前的狀況作出充分的預測,纔不愧於成爲宣佈這種可怕的邏輯的導師呢?纔不愧於宣佈這種從未發生過的日蝕和陰暗的預言家呢?

人類是天生的釋謎者,立於高山之巔期盼著未來,身處於今天和未來這兩者的矛盾之中,就好像下一個世紀的第一胎嬰兒一樣。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看見那很快就會籠罩在歐洲大陸之上的陰影了,但是,究竟是因爲什麼,我們對這些陰暗沒有一絲同情?而且絲毫沒有擔心過自己的安慰,反而期盼著這場陰暗的到來呢?可能是因爲我們深受近期這些事件的影響吧!可能這些影響與人們估計的偏偏相反,不是悲傷和沉淪,而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新的明亮、幸福、歡愉和勇氣……

是的,只要哲學家與“自由自在的天才”聽到“上帝已死”這個消息,就會立刻覺得整個身體沉浸在新鮮的朝霞之下,我們的心就會流露著感激之情與期待的洪流。最終,我們的視野越過障礙。儘管這時的視野並不非常明亮,但是我們的航船已經再度起航,做好了一切準備去面對重重危險;我們再度爲了偉大的知識開始了冒險的旅程;我們的海洋再度敞開前所未見的胸懷。

人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在科學的領域,信念並沒有公民權。除非當自己將信念貶低爲某種謙虛的假設、短暫的嘗試、可以變換的幻想時,它們纔會得到批準進入科學的領域,或者得到某種價值的認可,但是,這一切必須加上一項限制——它們必須在所謂的警察的監視之下進行。

說得更準確一些,這是否就意味著當一種信念不再被重視的時候,就可以進入科學的領域呢?是否對科學的約束就意味著人們不應該輕易地產生信念呢?也許就是這樣吧!但是我們必須質問一句:如果約束生效,是否必須具備專橫的強制、絕對的信念,以此讓其他信念成爲它的犧牲品呢?

大家都知道,科學必須以某種信念爲基礎,“沒有假設”的科學是絕對不存在的。我們是否需要真理?面對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應該肯定地回答道“是”;其次,讓所有原則和信念這樣表達道:“真理是非常重要的,所有事物與真理相比都是次要的。”那麼,追求真理的絕對意志是什麼呢?是不被欺騙和不欺騙嗎?

追求真理的意願可以理解爲“沒有欺騙”的意志,首要條件就是“不欺騙”,這個法則也包括“不自欺”。但是,人爲什麼不願意欺騙他人,也不願意受騙呢?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欺騙”和“不被欺騙”二者之間完全不在同一個範圍之內。不願意被人欺騙,這是因爲受騙不但會給自己或者周邊的人帶來傷害,甚至會帶來毀滅性的損害。因此,人們對科學提出正當的責問是一種歷久不衰的智慧,可以說這也是一種功利。那麼,單方面不願意被欺騙真的可以減少傷害嗎?對於生活的瞭解,難道決定了最大的益處取決於信還是不信嗎?如果二者需要兼備的話,那麼科學應該如何得到它賴以生存的絕對信仰——比一切都重要的東西——真理呢?如果真理與非真理都在證明自己的功利性,那麼也就不會產生信念了。事實就是如此。

因此,對於科學的信仰而言,它是毫無爭議地存在的。信仰並不是依據這種功利得出的,而是依據追求真理的意志產生的。當我們將所有信仰都扼殺在科學之上時,我們就可以瞭解不惜一切代價的含義了!因此,追求真理的意志並不代表“不欺騙”和“不被欺騙”,而是代表“不願意騙人,更不願意自欺”。對此,我們沒有任何其他的選擇。於是,道德就出現了。人們總是一個勁兒地問自己:“我爲什麼不願意欺騙別人呢?”尤其是在生活出現虛僞的時候(這種情況一定會出現的),我所說的虛僞是指——欺騙、錯覺和誘惑;但是,它又總會表現出一種真誠的模樣,也許這就叫做企圖,也可能叫做堂·吉訶德式的荒唐,也可能被稱做某種可惡的東西,例如,敵視生命或者毀滅性的原則。因此,“追求真理的意志”也許就變成了追求死亡的意志。

爲什麼要將科學的問題引入道德的問題上來呢?假如生活、歷史、天然都是不道德的,那麼道德也就毫無用處了。所以,對於一個尋求真理、相信科學的人來說,世界是與生活、歷史、自然相聯繫的。但是,在哪種程度之上他纔會相信這一另外的世界呢?是否他會因此而否定這一另外的世界的對立面,即現實的世界呢?

據說,人們很早就領悟到,對於科學而言,始終還是依賴於一種形而上學的信仰(我也這麼認爲)。即使是如今的求知者、無神論者、反形而上學者,也是依賴於那個古老的信仰——基督徒和柏拉圖所點燃的火堆中取火的,在他們眼中上帝就是真理……但是,當這種信仰再也不值得相信,或者沒有任何東西去證明自己的神聖,或者上帝也承認自己就是謊言的時候,那將會出現怎樣的局面呢?

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20章 追求真理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34章 善惡之辯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49章 何謂高貴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37章 人,面向人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43章 遠離怨恨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43章 遠離怨恨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49章 何謂高貴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34章 善惡之辯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49章 何謂高貴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34章 善惡之辯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61章 工作與無聊
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20章 追求真理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34章 善惡之辯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49章 何謂高貴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37章 人,面向人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43章 遠離怨恨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43章 遠離怨恨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49章 何謂高貴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34章 善惡之辯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49章 何謂高貴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34章 善惡之辯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61章 工作與無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水市| 佛坪县| 土默特左旗| 湖南省| 茶陵县| 五家渠市| 南康市| 花垣县| 吴桥县| 清原| 蒲城县| 广东省| 阿坝县| 界首市| 洛川县| 昌都县| 屏东县| 饶河县| 同江市| 阿克陶县| 离岛区| 长宁县| 吉安县| 青阳县| 张家界市| 古交市| 江口县| 成都市| 诸城市| 阜南县| 玉山县| 三门县| 米易县| 龙口市| 大埔区| 湖北省| 巫山县| 万载县| 繁昌县| 邵武市|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