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章 哲學與天才

在真理方面,現在的哲學已經發展得五花八門了,不禁令人生疑,所有的果實最終是否都能成熟。科學的範圍和層次已變成了巨無霸,從而出現了這種可能,即身爲學者的哲學家會變得身心疲憊,或者將自己放置在一個地方,使自己“專門化”: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使自己不再登高,不再仰視、環視、俯視;或者,因爲他不再擁有最佳的時機和力量,導致他登臨太遲;或者,因爲他受到傷害、變得粗糙、蛻化變質,甚至他的眼力,他的整個價值都不再有意義。正由於他智力良心的雅緻,使他中途退縮;因爲他害怕自己不小心成爲門外漢的一員,或者誤入千條大河和上萬個感覺觸角之中。對此他太清楚不過了,一個對自己都已經喪失敬畏之情的人,在作爲認識者的同時,也不會再發號施令了,並且失去了領導能力:因爲他一心想當一位偉大的演員,成爲哲學的卡格里奧斯特羅和精神的老鼠夾子,換句話說就是,成爲誘惑別人的人。

歸根結底,這屬於審美問題:如果它不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提出的問題的話。那麼爲了再一次成倍加重哲學家的困難,他不會要求自己對科學,而是對生命和生命的價值作出判斷,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他不願意學習、信仰對這種判斷具有的權利或義務,而僅僅是從最廣泛的——或許是最具干擾性、損壞性的——經驗出發,而且必須偶爾停下腳步、深思熟慮、少言寡語,爲自己尋找一條通往那種權利和信仰的道路。事實上,衆人長期混淆、忽略了這位偉大的哲學家,不論將他同科學家和理想學者相混淆,還是昇華爲與宗教的、沒有感性的、“超凡脫俗的”上帝的擁護者和醉漢們相等同;如果今天有人甚至聽到對他的誇獎,那麼這大概就不再是“聰明和超脫”了。明智:在庸人眼中似乎就是果實、手段和藝術品,藉助它使自己脫離糟糕的遊戲;但是,正經的哲學家——在你們看來就是我的朋友,是嗎?——讓你們“非哲學”、“非明智地”繼續生存吧!“非明智地”感受責任和義務,經過千百次嘗試和誘惑生命吧——他自己要堅持不懈地冒險,他要去玩那糟糕的遊戲……

同一個天才相比,也就是說同一個既不生、也不育的人相比。“生”和“育”這兩個詞也被納入其最高級的範圍之中。學究、迂腐的科學者,經常到老處女那裡撈取一些東西:因爲,他們不具備立刻掌握人的上述這兩項事務的能力。事實上,人們已經承認了學究和老處女的威嚴,好像出於一種補償——人們喜歡在這種場合強調威望——由於這種承認的強制性而擁有了同樣煩惱的同位語。我們更需要清楚地關注:科學者是什麼?首先,他只是一個並不高貴的人類類型之一,之所以說他不高貴,主要因爲他並不佔據統治地位,而且是不自主、不自足的一種;也因爲他的勤奮,在序列中富有忍耐性的編排,在能力和需要方面表現出來的平和和有分寸,他具有與他同等的人所必需的本能。譬如,那一小塊獨立性、綠色的田野,假如沒有這麼一小塊,也就失去了勞作的安寧,失去了那種對榮譽和認可的要求。這裡最最主要的就是認可,它是前提。

那美妙文字的陽光,他的價值和備用性獲得的連續勝利,從而引起了內在的懷疑,所有依附之人以及羣畜動物內心的基礎,都必須加以克服。這是多麼的愜意啊,從而學究們也患上了這種不高貴類型的病癥,並且胡作非爲:因爲,他的心中被無端的妒忌佔滿了,並且總是用一隻猞猁眼來看一些令他無法企及的低劣天性。因爲過於悲傷,他倒很像一個只能行走卻沒有活力的人;但是他恰恰站在偉大涌流之人的前面,無比寒冷和蕭瑟——此時,他的眼睛如同一面光滑而勉強的湖面,這裡再也不會有激動和同感的波紋。一位學究所能做的最糟糕和最危險的事情,對他來說,完全出自於其類型的平庸的本能。因爲,出自平庸的耶穌會教義,它的工作內容就是本能地消滅與衆不同的人,並且將那張如滿月的弓折斷,或者——寧願如此——試圖收弓。鬆弦,當然也體現了顧盼之情,用留情的手、用過分悲傷的同情做事:這就是耶穌會教義最本質的藝術,也是通曉使人進入同情宗教之門的藝術。

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43章 遠離怨恨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16章 力量意識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37章 人,面向人第20章 追求真理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49章 何謂高貴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34章 善惡之辯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34章 善惡之辯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36章 人的蛻變第43章 遠離怨恨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37章 人,面向人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16章 力量意識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20章 追求真理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34章 善惡之辯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
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43章 遠離怨恨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16章 力量意識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37章 人,面向人第20章 追求真理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49章 何謂高貴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34章 善惡之辯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34章 善惡之辯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36章 人的蛻變第43章 遠離怨恨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37章 人,面向人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16章 力量意識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20章 追求真理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34章 善惡之辯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汾阳市| 安新县| 兴化市| 临朐县| 龙里县| 镇巴县| 云梦县| 鄂州市| 郸城县| 龙海市| 江都市| 汽车| 英吉沙县| 梁河县| 东莞市| 通州市| 巩留县| 盐城市| 彭州市| 牡丹江市| 神木县| 太仆寺旗| 玛纳斯县| 宁都县| 弥勒县| 古浪县| 皮山县| 巴彦淖尔市| 东乡族自治县| 高要市| 边坝县| 同仁县| 吴旗县| 礼泉县| 贡觉县| 广南县| 雅安市| 云南省| 洪江市|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