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

健康抑或病態,人們可要當心啊!的欣欣向榮,升騰之力、勇氣同精神的愉悅仍舊是其永恆不變的標準——當然同時也要看他從病態中攝取的量與克服的量,即能夠康復的量。會置弱者於死地的事物,卻是偉大的健康的興奮劑。

爲了要區別事物的真假,人們或許要首先懂得何爲確實性,何爲認識,諸如此類的概念。既然我們不知道這個,那麼具備批判認識能力這種說法也就是荒謬的了——難道讓工具自我批判嗎——倘若工具能夠始終服務於批判的話?工具根本無法爲自己定義!

假使所有統一性都是組織統一性,那會如何呢?然而我們信仰的“事物”僅僅因此被架設爲不同的謂語的證明。假使這一事物真的“起了作用”,這也就意味著:在我們看來,其他所有的特性——平時存在於這裡的一時潛在的特性——是現在出現的某些特性的原因。即它是X——被認爲是事物特性的總和——特性的原因。這是多麼荒謬與愚蠢啊!

所有統一性,只是作爲組織與配合的統一性,這就如同人的羣體也是某種統一性的情況一般。換句話說,它走向原子論無政府狀態的反面,也即是說,一種表示統一的統治產物並非是統一的。

說存在一個我們不能設想的力。這是廢話,在科學中,公民權是不屬於這種力的。就如同所謂的純機械論的吸引力同排斥力一樣,由此使我們相信世界是可以被設想的,僅此而已!

所有故意發生的現象,都能夠被還原爲擴大權力的企圖。

論對邏輯學的解釋:尋求一致意志即是權力意志——確信某物是怎樣怎樣(判斷的本質即使如此),這一信仰便是意願的結果,事情原本應該趨向一致。

假如,對我們而言,我們的“自我”即是唯一的存在,應當依據它的模式來理解一切存在——這很好!那麼如此一來,人們對這裡是否存有遠景式的幻想心存疑慮,也是理所應當的了——表象上的統一,如同在地平線上出現的情況一般,一切都融爲一體了。從教科書上能夠欣賞到無與倫比的多樣性。要想初步知曉較爲貧乏的事物的目的,就應當利用這種可深入探尋的、豐富適宜的現象,這一方式是完全可行的。最末,假設一切皆爲生成,那麼認知只能基於對存在的信仰。

人們想從能夠對現象套用數學公式的地方著手去認知事物,這是癡人說夢。因爲這除了對現象本身的描述與構圖外,再沒有別的什麼了!

無論哪一種判斷,都深刻地隱含著完整的主賓信仰或因果信仰——認爲結果即行動,行動者又爲行動的前提;然而後者只是前者的偶然現象,致使這一信仰作爲一項基本信仰得以保存。由於存在著主語,因而正在發生的所有現象都以賓語的形式跟隨每一個主體。

某種現象爲我所發現,而我正在找尋其產生的緣由。這原本是由於我在這個現象中找尋意圖,因爲一切現象皆行爲,所以著重找尋懷有意圖之人、主體行爲者。一切現象都是意圖,這是我們最久遠的觀念。動物也同樣具有意圖嗎?作爲有生命的個體,動物不也需要通過自身作出解釋嗎?“原因”的問題即是探尋終極原因、探求“目的”

的問題。至於這個原因有著怎樣的意義,我們對此並不感興趣。而休謨在這一問題上有著正確的見解,習慣——不僅僅是個人的習慣——讓我們等待,常見的過程之後,某一過程緊隨其後,除此再無他物!因果性信仰表現得十分穩固,然而我們並未因此養成先後有序的偉大習慣,卻在解釋與蓄意現象不同的現象時表現得十分低能。這即是對具備生命與思維之物的信仰,對唯一作用之物的信仰——對意志與意圖的信仰——即是信仰一切現象皆行爲,信仰行爲者爲行爲的前提,換句話說就是對“主體”的信仰。對主賓概念的信仰,難道不是最爲愚蠢的嗎?

意圖是否也是產生現象的原因呢?換言之,這是否也是幻想呢?難道意圖不是現象本身嗎?

盧梭認爲,情感是規範的基礎,正義源於自然;人在親近自然的同時,完善自身——在伏爾泰看來,這是在遠離自然的過程中完成的。一樣的時代,對前者而言,就是人道與進步的,對於後者而言,就是非正義與不平等的。

在對人類的看法上,伏爾泰的見解還只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而對待美德的態度上亦是如此,他願爲“高等貴人”和“高等市民社會”的事業奮鬥終生,這是審美的任務,科學的任務,藝術的任務,進步以及文明本身的任務。

爆發於1760年左右的鬥爭:這位日內瓦公民同伏爾泰之間的激烈爭鬥。從那一時刻起,就誕生了那位世紀偉人、哲學家、寬容與無信仰的代表——伏爾泰,而此前他只是一個高貴的靈魂罷了。是被盧梭激發的妒恨驅使向前,不斷“攀登”。

伏爾泰——爲了“庸衆”而施恩與復仇的上帝。

批判兩種同文明價值相關聯的想法。在伏爾泰看來,沒有比社會的構想更美好的構想了。因爲除了維護與完善它之外,再無更高的目標了——這就是恪守社會習俗的奴隸,爲了維護“社會”、傳教士、貴族、功勳卓越的統治階層以及估價的需要,美德不得不屈從於強加的偏見。然而盧梭始終是個缺乏教養之人,對他的文學家身份,這是聞所未聞的;他厚顏無恥,一切未經他手的東西都爲他所蔑視。

大部分人都爲盧梭身上的病態神魂顛倒,甚而爭相效仿。拜倫的作風簡直和他一脈相承,費盡心思地追求非凡的談吐舉止,追求仇恨與復仇,樂於貼上“卑鄙行徑”的標籤;此後威尼斯使他恢復了的平衡,他知道什麼更爲輕鬆愉悅——無憂無慮。

盧梭,毫不在意出身的問題,並驕傲於我行我素的作風。然而,倘若有人當面指出這點,他卻會變得異常激動……

毫無疑問,盧梭和精神障礙癥扯上了關係,而伏爾泰則擁有強健的體魄。那是病人式的怨毒;盧梭神經錯亂的時期,也是其蔑視人類、變得多疑的時期。

盧梭反對伏爾泰的悲觀主義,爲慎言慎行辯護。因爲如果詛咒社會與文明,上帝必不可少;萬物都應安於天命,因爲上帝主宰一切;只有人與人彼此敗壞。作爲自然人而存在的“善良之人”純屬子虛烏有;然而,就上帝這一具備作家資格的教條主義而言,這種人的存在則是有根有據的了。

盧梭的浪漫主義:激情即是受難的自主權利;“自然性”;瘋狂的誘惑力即是平步青雲的妄想;弱者所具有的可笑的虛榮;庸衆的仇恨成爲了法官。“幾個世紀以來,病人一直被當做政壇的元首。”

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36章 人的蛻變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43章 遠離怨恨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43章 遠離怨恨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43章 遠離怨恨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1章 譯者序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43章 遠離怨恨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20章 追求真理第81章 善良的審美
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36章 人的蛻變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43章 遠離怨恨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43章 遠離怨恨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43章 遠離怨恨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1章 譯者序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43章 遠離怨恨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20章 追求真理第81章 善良的審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凤凰县| 久治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临海市| 汨罗市| 封开县| 厦门市| 苏州市| 博客| 昌都县| 旌德县| 涿鹿县| 凤山市| 平昌县| 洪泽县| 青海省| 铜陵市| 定安县| 玉溪市| 都安| 泗洪县| 新竹县| 永修县| 宕昌县| 永泰县| 思南县| 高邑县| 永修县| 光山县| 三都| 紫云| 龙岩市| 湘潭市| 南陵县| 潮州市| 黄陵县| 和田市| 南涧| 巴彦淖尔市|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