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章 力量意識

意識是人類機體發育中最後和最晚出現的,因此也是機體發展中最不成熟和最無力的一環。無數的錯誤皆源於意識,一如荷馬所言,它常常使人類同動物一樣都被“命運”過早地吞噬掉了。

要是穩定的本能不是那麼強勁的話,就無法起到調節器的作用,這樣,人類就將成爲睜著眼卻是瞎作判斷和想象的動物,就會流於膚淺和輕信,總之就會因爲意識而自我毀滅。也就是說,如若沒有本能的,人類早已不復存在了!

在一個機能尚未形成和成熟之前,對有機生物體是有危害的,因此最好將它長期壓制住,而意識就是這樣被完全壓制的,並且絲毫沒有一點兒得意!人們認爲這大概就是人的精髓,是他身上的恆久不變的、最重要也是最原始的東西。人們認爲意識是一種恆久的能量,它沒有成長與間歇性,它是“生物肌體的統一”!這種對意識可笑的誤解也有其阻止意識形成過快的效用。因爲人類至今仍然堅信自己已經具備了意識,所以就不用花費精力去獲得意識了!

所以在人類眼中,獲取知識並使之成爲本能就成了一項全新的、儘管在人類意識中逐漸清晰起來、但卻依舊幾乎不被人看清的任務。然而,看清它的人就會懂得:迄今爲止我們所獲得的全部都是謬誤,而一切意識都與這些謬誤有關!

是否科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給人創造最多可能的歡樂與最少可能的痛苦?如果歡樂與痛苦就像是用一根繩子連在一起的話,那麼,一個人如果想要得到儘可能多的歡樂,也就意味著他將得到儘可能多的痛苦嗎?也就是說,一個人想要體驗“至高無上的歡樂”就必然也要做好體驗“悲傷至死”感覺的準備嗎?也許就是這樣的吧。至少禁慾主義者是這樣認爲的。他們一貫主張將歡樂減到最低的程度,這樣就可以避免生活中的痛苦(當一個人用“最有德行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這句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時,他其實既把它當成了對大衆進行說教的招牌,又把它當成高人雅士詭辯式的高雅)。目前我們仍然能夠選擇:不是無痛苦或最少可能的痛苦——社會主義者和各黨派的政客基本上不能再對其黨徒作如此預言了;便是最大可能的痛苦,以犧牲大量的歡愉爲代價!如果你們選擇的是前者,想要減少人的痛苦,那麼結果必將致使自身歡樂的能力也隨之降低。

人們實際上可以利用科學將這兩個目的向前推進,一方面,科學的力量直到今天才廣爲人知,人們發現它是個偉大的痛苦製造者,它剝奪了人類的歡樂,使人變得更加冷酷、呆板、克欲;但另一方面,人們也發現了它的反作用力,這力量是無可估量的,它必將照亮歡樂的新世界!

憑著我們的好惡,人們將自己的力量施加在別人身上,目的是要造成有益或有害的結果!

就造成有害結果而言,我們必須要讓對方感覺到我們的力量,讓他們痛苦。人們對這種痛苦的接受遠比歡樂容易得多,痛苦總是要追究它的起因,而歡樂則只圖保持現狀而不願往後看。就造成益處而言,即將善舉和善意施給依附於我們的人(這裡的依附,是指這些人已經習慣將我們看做給他們帶來幸福的源泉,並且常常懷念我們);我們要增強他們的力量,這樣其實也在無形中增強了我們自己的力量;或者我們要讓他們明白處於我們的勢力範圍之內的諸多好處,這樣,他們纔會對自己的境遇大加稱讚,更加願意同我們一起反對敵對勢力,同仇敵愾。

無論我們行善還是施惡,也無論我們是否在這種行爲中犧牲,我們行爲的最終價值都會得到任何改變,甚至即使是向宗教殉道者一樣,爲了這種正當的理由而拿自己的生命作賭注,那種犧牲也是最有價值的,因爲那是爲理想、爲獲取力量的理想、爲保全力量意識而作出的犧牲。處在這種情況下的人會覺得自己是“佔有真理”的人,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諸多“佔有”白白溜走的,目的就是要使這種感覺一直持續下去!他之所以沒有將一切拋棄,是因爲他要保持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也就是高踞於“缺乏真理”的人們之上! ωwш ▲тTk дn ▲¢o

當然,當我們作惡的時候,很少有像行善時感到那麼愉快的,這表明我們的力量還很薄弱,或者說表露出我們對“不足”的厭煩之情,它爲我們已有的力量帶來了新的威脅和不安全感,同時報復、嘲諷、處罰和失敗使得我們的前景變得暗淡了。也只有那些對力量意識的興趣和渴盼最強烈的人才最喜歡在反抗者身上打上力量的印記,而那些業已屈從於他們的人(也就是他們行善的對象),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只會讓他們感到膩煩。

一個人是如何習慣於適應自己的生活的?關鍵是看他給自己的生活添加了怎樣的調味品,看他的口味如何,還要看他是想緩慢增強自己的力量還是想突然增強,是以一種較爲穩妥的方式增強還是用冒險、魯莽的方式。在通常狀況下,人們總是依照個人的性情去尋找調味品。那種容易獲得的戰利品對心高氣傲的人來說是不屑一顧的,真正能夠引起他們興趣和征服欲的是那些有可能成爲他們敵人並不屈不撓進行抵抗的人以及一些很難征服的事物。他們常常苛刻地譏笑正在經受苦難的人,因爲他們不值得在這些人身上花費力氣,即使征服了他們也不值得自豪;而面對與之相抗衡的人時,他們卻反而彬彬有禮,甚至遇到適當的時機,他們說不定要與之展開一場榮耀的戰鬥角逐。騎士階層的人由於懷有如此良好的情愫,所以總是在相互間顯得過分

謙恭有禮。而只有那些沒有多少自尊心、也缺乏征服他人的能力的人才會覺得同情是一種愉快的情感,這些輕易得來的戰利品真是讓他們喜出望外啊,每一個受苦的人莫不如此。有人說,同情是屬於女人的美德。

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16章 力量意識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42章 道德的培育
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16章 力量意識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42章 道德的培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和县| 冕宁县| 施秉县| 濮阳市| 精河县| 淮安市| 延津县| 潜山县| 揭西县| 龙山县| 潢川县| 中山市| 昭通市| 棋牌| 台南县| 屯昌县| 皮山县| 得荣县| 新田县| 留坝县| 忻城县| 准格尔旗| 正安县| 嘉兴市| 铜川市| 南和县| 陆河县| 卢龙县| 金堂县| 阜南县| 庆阳市| SHOW| 乾安县| 盐边县| 玛曲县| 朝阳区| 余姚市| 眉山市| 中山市| 安仁县| 漠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