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

凡是沒有思想的人總是覺得願望是簡單的、現成的、不易意志爲轉移卻又不言而喻的,而意志則是唯一起作用的東西。例如,他親自實施一次打擊,那麼在他看來,自己就是打擊者;他打的原因是出於自己的意志而決意要打的。就一個問題本身而言,他根本發現不了什麼,但意志卻足以讓他接受因與果,使他相信他已經懂得了因果關係;而他對所發生之事和一件必須完成的繁雜的工作的機制以及意志本身對實施這項工作的無能爲力一概不知。在他看來,意志是一種帶有魔幻色彩的力量,相信意志就是相信後果的原因和魔幻的力量。

於是,無論在何處,人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總是認爲意志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因此遠離必然與自動的運行機制。這是因爲很久以來,人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物質、力量、事物等,久而久之,在人的基本信條裡便對了一項,那就是相信因果。無論在何處發生何事,人們都統統用這一信條來進行觀察。這在當今社會依然是非常本能的行爲,亦是一種返祖的現象?!皼]有不存在原因的後果”,“所有後果又必然會成爲原因”,從表象上看,這些話似乎將以下較爲狹義的話一般化了?!八嗅峁梢庵驹斐伞保搬峁粚τ幸庵镜娜瞬艜a生”,“純粹的、無後果地遭遇某種後果是絕對不存在的”,一切遭遇都是意志造成的,例如行爲、防衛、復仇、報復等。在遠古時代,人類的所有說法都表示同一個意思,前者並不是後者一般化,後者只能說是前者的解釋罷了。

叔本華曾經作了這樣一個假設:凡是存在的都只是意志而已,於是,將一個古代神話捧上了王位。他和每個人一樣,只相信意志的單純性與直接性,似乎從未對意志作過分析;而意願常常很容易逃避眼睛的觀察,因爲它僅僅是一種習以爲常的機制。對於叔本華的假設,我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形成意志的條件就是必須要有興趣和不感興趣的觀念。二,對事物進行闡釋的思考力就是感受到某種強烈的刺激,也就是感受到興趣或不感興趣,這種思考力通常是在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工作的;這種刺激可以理解成對某個事物感興趣與否。三,只有具有思考力的生物纔會有興趣、非興趣和意志;而這些對於絕大多數有機體來說是不存在的。

生活中往往存在著某個,如果我們達到了這個,那麼就和自己的一切自由一起,再次陷入思想不自由的危機之中,並且不得不開始一次艱難的嘗試。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個人的上帝才以深入人心的力量突現於我們的面前。支持這一理念的人乃是親眼目睹後留下的個人印象。於是,所有我們遇到的事物全都是爲了尋求完美而存在了,生活的每個時刻似乎只想不斷證明這句話了。所有這一切,包括天氣的好與壞、失去朋友、疾病、誹謗、信札未至、腳扭傷、逛商店、相反的論據、讀書、做夢、欺詐等,在當前或以後很短時間內即被證明全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它們對於我們來說具有極其深刻的意義與功利!

我們不再信仰伊壁鳩魯那些無憂無慮的不知名的諸神,反而開始信仰某個心事滿腹的、甚至對我們的每根細發也知之甚詳、對仁慈濟世從不感到厭煩的小神明,我們的這種做法會有更危險的迷惑嗎?

我覺得我們不用去理會那些神明和殷勤的天才,我們應該以自己的看法爲滿足,而這種看法就是:在解釋和處理事件時,我們自己的理論與實踐已達到的迄今最高的高度。然而,即使當我們爲自己在演奏樂器時所產生的神化和諧而驚喜不已,以至於都不敢相信它是屬於自己的,我們也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智慧與靈巧。實際上,在我們演奏的時候,有一位先生時常陪伴我們左右,它就是可愛的機遇,它即興地引導著我們的雙手。連最智慧的上帝也難以想象,什麼樣的音樂會比我們用自己笨拙的雙手演奏出來的音樂更美妙。

在這個時代裡,我們必須要爲一個更高級的時代開闢新的道路和聚集必要的能量,因此需要大批已經做好準備、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要將英雄氣概帶入更高級時代的知識領域中去,爲獲得和實現觀念而努力奮鬥。但是,這樣的人才是不能夠從虛無、現代文明的泥沙、抑或大都市的教育中產生的。他們都將是沉默、孤獨、果敢、堅持到底的人;他們對各種事物充滿了熱愛,不斷找尋著可以征服的一切;個性爽朗、忍耐、簡樸,而又蔑視虛榮;流露出勇往直前、敢於勝利的大勇,然而對能夠寬容失敗者的虛榮,獨立而精闢地分析一切勝利者以及對每次勝利和榮耀的偶然因素;當然,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節假日、工作日和哀悼時間;他們常常胸有成竹地發號施令,如有需要,也隨時準備待命;對個人和對集體同樣感到驕傲和自豪,將別人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對待,總之,他們是一羣更富創造性、對現實更具危險性、歡樂幸福的人。那就相信:冒險犯難地生活是獲取生活中最豐碩果實和最大享受的秘密所在!

在維蘇威火山旁來建立你們的都市吧!將你們的船開往未經探險過的海域吧!同你們自己以及敵人開戰吧,讓自己生活在戰鬥中!如果你們這些求知者還不能成爲統治者和佔有者,那麼就成爲強盜和征服者吧!

你們像一頭小鹿一樣膽怯地在森林中東躲西藏,生活的這個時代即將過去!知識現在終於伸出手來,索要和掠取所有屬於它的東西了,它要統治、佔領一切,請永隨知識吧!

給予人的個性一種“風格”——是一種崇高而又罕見的藝術!

一個人從自己的本性中觀察所有的長處以及弱點,並加以藝術性的規劃,以至於一切都顯得很藝術、很理性,甚至連弱點也讓人著迷——藝術就是這樣被人們運用的;另外,還有許多第二天性是在不斷地增加當中,因此第一天性不知不覺地減少了。但是,不管哪種天性,都必須在長期的辛苦演練中得到鞏固。不願意減少的醜陋一直隱藏在這裡,而這些醜陋又重新被詮釋爲高尚。而很多不願意被轉變爲有形的曖昧也被保留著作遠眺之用,也就是說要給那些冷僻而不可測的東西一個暗示。當這項工作完成的時候,不論是上層階級的人還是低層階級的人,從他們的表情上看都是對我的嘗試的不屑。其實,這一嘗試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重要,不管是好是壞,只要它是一種嘗試就足夠了!

所謂統治欲極強的人,就是那些有自己的準則,即使在強迫和壓制下也能從中享受快樂的人。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具備某種與生俱來的天性——服務於他人的天性。強有力的意志讓他們感到非常欣慰。就算是修建宮殿和花園,這類人也不會去做解放天性的嘗試。

反之,被憎恨束縛的人、天性軟弱的人就不會具備超越自己的能力。在他們看來,如果自己被套上讓人厭惡的強制的枷鎖,就會變得庸俗不堪;只要他們受控於它,自己就會變成奴隸,因此他們憎恨這種役使。這一類奇才(可能是第一流的奇才)總是想要將自己以及周邊的人塑造爲自由天性的人,也就是粗野、專橫、善於想象、毫無規則的人。對此,他們樂此不疲地追求著,只有這樣他們纔會感到生活的樂趣。

只有一件事情是不可缺少的:必須對自己的行爲感到滿意,否則就會變成自討苦吃;即使是與他毫不相干的人也會成爲他的犧牲品。因爲,我們要時時刻刻忍受他那可憎的面目,而這種可憎的面目會讓氣氛變得更加惡劣。

第1章 譯者序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16章 力量意識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1章 譯者序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1章 譯者序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16章 力量意識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
第1章 譯者序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16章 力量意識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1章 譯者序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65章 人類的謬誤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1章 譯者序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6章 偏見的“科學”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16章 力量意識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16章 力量意識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安县| 刚察县| 北川| 石渠县| 金坛市| 荃湾区| 新建县| 庆安县| 乌审旗| 简阳市| 桑植县| 宁阳县| 黔西县| 普宁市| 定日县| 泽普县| 安顺市| 台安县| 嘉祥县| 景宁| 罗平县| 广德县| 丰台区| 济阳县| 阿瓦提县| 万山特区| 金门县| 自贡市| 大连市| 襄城县| 通化县| 双峰县| 金秀| 定结县| 城步| 巴楚县| 五家渠市| 鄂尔多斯市| 普安县| 潮安县| 兴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