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

目前,相對於整個歐洲而言,德國音樂是最爲豐富的,歐洲革命所帶來的變化只有在德國音樂裡才得以表現(xiàn)出來;也只有德國音樂家才能夠更好地將激動的民衆(zhòng)和響遏行雲(yún)的人爲的、在過去是從不指望別人聽到的喧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果反觀意大利歌劇就會發(fā)現(xiàn),它所熟悉的只是一些被人侍候的人和士兵的合唱,對“民衆(zhòng)”並不熟悉。此外,在所有的德國音樂中,我們都可以聽出市民階層對貴族,尤其是對他們那種宮廷的、騎士的、自信的、古老的社交風度的嫉妒。

像歌德筆下所寫的歌手那樣,在門前或“室內(nèi)”所從事的音樂其實算不上是音樂,它只能滿足國王的耳朵;這並不意味著“騎士勇敢注視,美人投懷送抱”。如果不是突然受到良心的譴責,希臘神話中專司歡樂與美麗的三女神怎麼願意在德國音樂裡露臉呢!德國人只有在本國的專司歡樂和美麗的三女神顯示出嫵媚姿態(tài)之時纔會在精神上備受鼓舞,並由此而達到一種狂熱的、深奧的、通常是生硬的“崇高”和貝多芬的崇高。

如果想要了解這種對音樂異常執(zhí)著的人,那麼就仔細琢磨一下貝多芬吧,看看貝多芬在特普利茲與歌德相遇的情形是怎樣的。那將是半野蠻與文明的一次交匯,平民百姓與貴族的一次邂逅,風雅之士與“好人”的聚會,幻想家與藝術(shù)家的會晤,切盼撫慰的人與被撫慰者的見面,誇張者、被懷疑者與地位卑微者的互訪。貝多芬堪稱狂怪之士、自虐者、愚鈍的狂歡者、快樂的不幸者、忠誠的放任者、自命不凡的遲鈍者,用一句話來形容,他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歌德對此也深有感觸,也送給他這個名號。而對於歌德——特殊的德國人,至今還不能找到一種音樂與之相匹配!

最後,還要想想,現(xiàn)在德國人對韻律的輕視的思想正逐漸蔓延開來,這種對韻律的忽視或許可以理解爲一種民主的惡習,後者是革命的後遺癥?由於對法則有著公然的興趣,而對變動中的、尚未成形的、隨心所欲的東西則表現(xiàn)出厭惡之情,因此韻律聽起來就像是來自歐洲古老秩序的音響一樣,彷彿要誘惑人們倒退到古老秩序中去。

幾個世紀以來普通書面德語源自何處?我想這個問題大家都已經(jīng)知道了。由於對來自宮廷的東西的敬重,德國人便故意將宮廷文書視爲楷模,紛紛仿效宮廷的信函、證書、遺囑之類的書寫形式。於是城裡人使用德語的高雅之處便在於按公文體——也就是按宮廷和政府的文體寫作。這樣經(jīng)年累月,人們作結(jié)論、講話也學著用書面文體了,甚至在說話方式、遣詞造句、選用習語和聲調(diào)上都變得更爲高雅了。說話也總是用一種矯揉造作的、經(jīng)久而成自然的宮廷腔。

別的地方或許還沒有出現(xiàn)書面文體統(tǒng)御著整個民族的口語、矯情和高雅,並且成爲統(tǒng)一語言的基石的情況。我認爲在中世紀,甚至是中世紀以後,德語的聲調(diào)一直都是充滿了鄉(xiāng)土氣息的,是非常通俗的;只是在近幾個世紀以來才逐漸高雅起來,尤其是因爲人們開始意識到有必要對法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的聲調(diào)進行大量模仿以後。德國(以及奧地利)貴族根本無法滿足於母語。蒙田和拉辛認爲,雖然德語學習了外族的發(fā)音聲調(diào),然而聽起來仍然俗不可耐。直到現(xiàn)在,某些意大利遊客說德語的聲調(diào)還非常粗俗、土氣和嘶啞,這種聲音彷彿是來自烏煙瘴氣的房間和不重視禮儀之地。

目前,在我所關(guān)注的讚賞宮廷文風的人士之中,有一種熱情正在蔓延,那就是追求聲調(diào)高雅的熱情,於是德國人便開始順應這種奇怪的“聲調(diào)魅力”,長此以往,對德國語言或許會造成非常巨大的危害!在歐洲,沒有比這更令人厭惡的聲調(diào)了。如今的德國人認爲在語音中加入嘲諷、冷漠和粗俗的聲調(diào)聽起來才顯得“高雅”,這種對“高雅”的追求的美意我已經(jīng)從年輕的官員、教師、女士和商人的話音裡聽出來了,甚至連小姑娘也開始模仿軍官的德語聲調(diào)說話了,因爲普魯士軍官正是這種聲調(diào)的始作俑者。他們作爲職業(yè)軍人所具備的簡樸的語言節(jié)奏著實令人欽羨,所有的德國人,包括音樂家和教授在內(nèi),竟然羣起效尤!然而,一旦這些軍官開口說話和行動起來,便立即成了古老歐洲最不謙遜和最索然無味的人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且肯定意識不到!那些將他們看做上流社會中人並樂於任由他們來“定調(diào)子”的優(yōu)秀的德國人同樣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調(diào)子”確實是軍官定的,之後上士和下級軍官便開始模仿。

德國各個城市到處都能聽到那些軍事口令在咆哮。每座城門前都有軍隊在操練著,傲慢地喊著口令聲,這種權(quán)威感聽起來是多麼氣衝牛斗而又冷漠啊!

難道德國人真的是一個有音樂素養(yǎng)的民族?德國人的說話語調(diào)無疑已經(jīng)變得非常軍事化了。既然口語已經(jīng)被熟練地軍事化,那麼書面語或許很快也會變成這樣,因爲人們已經(jīng)越來越習慣這種聲調(diào),它已經(jīng)紮根於民族個性之中了。人們隨口說的便是與這聲調(diào)相適應的詞彙、習語和思想!

現(xiàn)在,在書面語上人們或許也開始效仿軍官文體了。雖然我讀過的德國人寫的文章不多,可有一點我深信不疑:闖入外國的德國公衆(zhòng)集會並不是受到了德國音樂的激勵,而是受到了平淡乏味的、傲慢自大的新腔調(diào)的鼓舞。不管是德國一流政治家的講話,還是通過皇家話筒所傳達的講話,無一例外地幾乎都是外國人不願聽、甚至極爲反感的語調(diào),然而德國人卻能忍受,這似乎是自己忍受自己。

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37章 人,面向人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15章 生命的關(guān)照第84章 對藝術(shù)的感激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guān)聯(lián)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49章 何謂高貴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shù)的功用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16章 力量意識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86章 教誨的藝術(shù)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84章 對藝術(shù)的感激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89章 藝術(shù)的意志力第84章 對藝術(shù)的感激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qū)者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79章 致現(xiàn)實主義者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49章 何謂高貴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43章 遠離怨恨第36章 人的蛻變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43章 遠離怨恨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34章 善惡之辯第82章 藝術(shù)家的自負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20章 追求真理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79章 致現(xiàn)實主義者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37章 人,面向人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zhì)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
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37章 人,面向人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15章 生命的關(guān)照第84章 對藝術(shù)的感激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guān)聯(lián)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49章 何謂高貴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shù)的功用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16章 力量意識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86章 教誨的藝術(shù)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84章 對藝術(shù)的感激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89章 藝術(shù)的意志力第84章 對藝術(shù)的感激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qū)者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79章 致現(xiàn)實主義者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49章 何謂高貴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43章 遠離怨恨第36章 人的蛻變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43章 遠離怨恨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34章 善惡之辯第82章 藝術(shù)家的自負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20章 追求真理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79章 致現(xiàn)實主義者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37章 人,面向人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zhì)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内黄县| 耿马| 垫江县| 昭通市| 景谷| 西吉县| 潼南县| 民乐县| 塘沽区| 阿图什市| 荔浦县| 信阳市| 辽中县| 阳山县| 襄城县| 博罗县| 通榆县| 平遥县| 井陉县| 和政县| 吴川市| 黄山市| 枣庄市| 迁西县| 蕲春县| 墨玉县| 公安县| 鄂托克旗| 托里县| 宜城市| 新绛县| 台南县| 贵溪市| 遂平县| 页游| 弋阳县| 莱西市| 鲁山县| 马鞍山市| 宁晋县|